如何在被PUA之中全身而退(1月22日)


如何在被PUA之中全身而退(122日)

 

PUA,全称“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以组织的形式快速发展,以网络课程、线下培训等的方式来教唆人进行诈骗,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会成为PUA的受害者。目前我国比较广为人知的PUA案例受害者大多为女性,但目前尚未有权威研究证实从人口学角度PUA的女性受害者多于男性受害者。

 

如果把PUA做广义的延伸,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所谓PUA是指从陌生到熟悉,从独立到依恋,从无所谓到患得患失之间的转化,是在彼此关系中被动与主动之间关系转化的过程,当一方逐渐占据主动权,另一方就会很容易变成从属地位,甚至所有心理和行为都会为其情绪所掌控。

两性关系的倒挂,让东方人本能地感觉,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就等同于男权社会的延续,就是可悲的,就值得为其声援甚至为其扭转局面,以至媒体也习惯于用一种扭曲的倾向性来为自己定位,甚至倡导男人之于女性必须是无条件服从的“莫逆之交”,男性无私付出,女性乐享其成。

 

但是两性之间过成了莫逆之交,真的好吗?

两性之间总是会有一方很是强势,ta习惯于这种强势,对任何带有反对(反抗意味)的蛛丝马迹都会很敏感,并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另一方也会小心翼翼,尽量不触犯敏感地带。如此貌似倍加宠爱之下,就会让彼此对这种虚假的和平产生依赖,并保持这种相对的平衡状态。

“莫逆”本来是一种基于尊重而理性的关系,但假如这种莫逆是基于恐惧,那么就会在诚惶诚恐地追求平衡的目标之中迷失,在追求平衡之中变得失衡。

 

任何貌似健康的心态,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之中,都会变得不健康,因为习惯而产生依赖心理,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人的心态和情绪只能自我调节,外人无法干涉,道理固然如此,但是生活在这种微妙关系中的人,始终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感觉堪忧的状况下的那些人,又如何能与原本就处于强势状态的人之间形成良性的和谐关系?

 

要知道,一切PUA都有个过程,并在那个过程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通常都是从开始的追求到平等交往,得到之后便会让对方有歉疚之情,然后就是可以任意摆布。生活在于细节,但是过于注重细节又会让幸福感大打折扣。所以幸福在于对细节的美妙感悟,同时又需要忽略细节,你跟你的伴侣之间,生活是否和谐,核心在于对细节的态度。

PUA者似乎突然间就迷失了,自己如何来的和如何才能走出去,都变得那么模糊。似乎突然之间,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不管是钱本身的价值,还是钱所表现的数字,都如深秋的树叶,零散而空洞。甚至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都变得极为无所谓。自己成为围绕另一个人转的“行星”,即使对方是个“海王”,自己除了以其为核心之外,也别无选择,甚至必须对结果无怨无悔。

我们只知道精通PUA之道的人,男人在两性交往的时候,对女性的从仰视追求到俯视驱使之间的变化过程。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处不是在主动PUA与被动PUA之间转化。销售亦如此,做业务亦如此,人际交往亦如此,当然行贿受贿等见不得光的关系亦如此。

 

当一个人进入到被PUA的状态,那些曾经激励其前行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内心的虚无,而让一切都显得没有任何意义。TA就如此蜕变成为行走着的尸体,空洞的皮囊,甚至即使在下一秒就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丝毫的不舍,从此余生变成倒计时,只清晰地听到时间的嘀嗒流逝。

甚至或者连嘀嗒的声音都没有,连血液流过血管的声音都没有,连自己的呼吸都听不到,一切的存在都是虚拟的,在绝望中挣扎的欲望也在逐渐消亡。当ta看到了最终的结局,再去做游戏和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当TA看到一个人一件事很无趣,再跟它去纠缠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这就是现实,不要嘲笑每个人的无聊无趣,因为一个人看别人的感觉就是对方看TA的感觉,甚至不分彼此,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挥霍时光,走向终点。

 

如何才能走出来?怎么才能破局?在不知所措的关系中如何化解尴尬?春宝认为所有的迷都来源于心结,都维系于一根线,如何打开心结,如何斩断丝线?是釜底抽薪还是醍醐灌顶?这是一个问题。

当感觉受困于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内心的追求之间隔了整个世界,谁都不想做出让步的尴尬局面。以退为进,保持沉默仅仅是次要选择。更重要的是不要考虑如何退,而是考虑如何进。在这样的时候,不要认为玩心眼的人“鸡贼”,不要认为靠智力生存的人不靠谱,长大了的人都懂得避实击虚,都会避其锋芒,而不是单纯去使蛮力,而需要用理性之刃去斩断感性的纠缠。

 

总有一些时候,你不仅脑子里一片空白,而且什么都不想做,不仅空空如也,而且根本不去想着如何可以把它填满。喜欢的事似乎都没有意义,让自己充实的安排又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年龄越大,就越会追求技巧,而不会用蛮力。如此就需要考虑更多战略决策,理性眼光,策略整合,以及方式方法,技巧谋略等方面的事情。人的年龄越大,看的问题越会深入现象看本质,在主动进攻的时候越会避其锋芒,直击软肋,越会善于追求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这样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看作一本书,这样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自己的焦虑、迷茫与恐慌。因为通常一本书就是一个平台,不仅需要有作者,还需要有编辑,译者,还需要有作者身后与身边的人,编辑的身后与身边的人,需要有来自市场的渠道,终端以及媒体,主题活动的策划执行公司以及供应商。

所谓牵一发动全身。假如你想出一本书,需要考虑到赞助者,出版商和渠道终端等的利益,需要考虑到如何去传播,以及可以有什么样的衍生资源可以开发,以及具体的开发形式和开发利益,这些如何进行细分,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媒体业态的整合传播问题。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来不及去细细品读,驻足观看。每个人都会执迷不悟,因为迷而失去方向,因执于迷而失去目标,并陷入困顿,因困顿而不能开悟。能拨开迷雾,让自己在迷茫的状态中全身而退,也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结果。

 

贾春宝

2022122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