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的两个好处


 西汉·刘向《列女传》讲了一个故事:

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白话一下,就是: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老莱子做了三件事:一是买来漂亮的鸟儿,让双亲开心;二是担心父母看见儿子都70岁了觉得自己更老,就穿童装(五色彩衣)装嫩;三是拿重物跌倒,怕父母担心,就学婴儿哭啼。

孝顺父母,给老莱子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孔子登门求教;二是“人或言于楚王,王于是驾至莱子之门”,请他出山为官。

在理科生渝若定看来,孝顺其实是一种生存智慧:

第一,父母掌握着田地、金银、社会关系,不孝顺得不着好处。升斗之家对不孝之子的处罚是“逐出家门”,逐出家门莫得饭吃啊!在帝王之家,不孝顺,后果就更严重。

第二,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是人与人关系的其中一种。如果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都处不好,那他(她)和领导、客户、同事、朋友的关系必然也处不好。一个人离开了领导、客户、同事、朋友的帮衬,能做成什么事情呢?!

第三,在动物世界,雏鸟、幼崽都要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段时间,翅膀硬了、有了捕猎的本领才能离开父母独立生存。一个人幼时在父母身边生活,亦是学习生存本领特别是如何与人相处的重要阶段。

第四,孝顺父母的两个方面。一是能养,给父母钱,给父母买东西。《论语·为政篇》说: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可见给钱是不够的,还必须“敬”。马斯洛说人有衣食、安全、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得到尊重、实现梦想五个方面的需求(欲望),父母也不例外啊!

第五,“敬”父母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在农耕文明时代,父母吃的盐比晚辈吃的米多、过的桥比晚辈走的路多,父母的人生智慧比晚辈强。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今天,父母反过来成了需要指导、需要帮助的群体。比如养生,由于缺乏科学素养,父母很容易上当;比如理财,父母缺乏现代金融知识,很容易受骗。我们只能耐心地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