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本篇建议有点直接,或者众人皆知,而我只是捅破了那张纸,可能略显稚嫩,但就事说事。虽然说经过近几年的反腐整顿,体制内的秩序,风气已大有好转,但是无论是从前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的落马,还是今晚发布的2022年河北以及黑龙江首虎的落马,都说明体制内还存在着极大的权力寻租的空子,资本,金钱与权力结合各取所需还是主要特征,此外的重灾区就是体制内的人员提拔任用,让知识精英嗤之以鼻。
在党委领导下的人才选拔任用,虽然有严格的组织程序,但在执行时,主要表现为个人主动靠近,或者是依靠其它常委,其它关系人的举荐,最终还是党委一把手说的算。当然在党委领导下,党委书记作为领头羊,有对人事布局谋篇的必要,但实际上考量中可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难以做到独立,比如上级领导的打招呼,同级的举荐,以及通过其它关系人的请托等等,这些关系都要考虑,如果再加点实际动作,很难托辞,最终仅仅靠自己工作上位的就凤毛麟角了,但无论是通过关系上位,还是金钱上位,到位后真正把人民放在心里吗?即使上级有意让更多的年轻人上位,一来给地方施政带来清新空气,也使得执政为民的效率得到提高,但问题在真心想为人民服务的人靠什么上位?能上位的是什么样的人?所以问题有两方面,一就是如何让把人民放在心里的人上位,二就是如何在已上位的人中,培训他们为民服务的意识,后者可能已有答案,比如加强政风肃纪,党史学习等教育,加大依法治国的力度,使反腐败常态化,制度化,但前者如何真心想为人民做事的人选上去目前还主要靠单位一把手,党委书记,其实可以像后备领导库一样,可以建立社会各阶层人员信息库,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同时由于信息库人员资料公开,更便于上下识别人才,以此把人才选拔任用真正推向公开,透明。
而另外一方面地方间的主政官员也有竞争,首当其冲的就是GDP的增长率,但依我的观察上级对地方债务的总额问题并不是很重视。试想无论是政府过度负债,还是民众过度负债,当地人民的幸福感指数都是偏低的,而政府施政的目标应该是保持基层政权运转的提前下,努力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同时最近我也时常听到拖欠单位员工工资,拖欠大量工程款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等。不同的领导的施政策略不同,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不能通过过度负债来推动经济增长,更不能靠推动主要投资与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来维持,来实现,但我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位地方领导在主政期间因使政府背负大量债务而留置的,多是管升半级。如果这样,可能又让那些着实为党,国家,人民减轻债务的主政官员寒了心,也就是施展要量力而行,避免表内表外庞大的赤字,一任留给一任,偿还最终还要靠当地老百姓,所以债务也应该是成为考量官员政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任期内堆积大量债务者,应禁升,以致改善为止。
我认为在官商亲清关系很难理清,但不清的官商关系却使财政支出效率十分低下,试问那些工程款,基础建设款等等里面有多少水分呀。挤一挤政府的负担就能减轻不少,其实那些腐败官员能贪腐多少钱,与之有关的商人吸走政府财政的钱不知是受贿款的多少倍,个人得利,给国家带来多大的财政损失呀!我觉得无论是采购,还是其它建设投资,都要向社会公开透明,把从纳税人手里收来的税收用好,用在刀刃上,花的有效率,否则就应该降低税赋,此外体制内的各项支出应首先保障人员工资以及水平,要使更多的体制内人员有主人翁精神,有幸福感,有尊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