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本科申请案例4(里士满大学)


 前言:为了让大家对美国名校的申请情况有所了解,特挑选美国名校本科段(硕士及博士阶段申请更为复杂,暂不展示)申请案例,开设专题,以供有意留学的家长及学生参考。本篇为申请里士满大学的T同学亲述:

里士满大学坐落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政治中心,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士满市,University of Richmond以强势的法商专业闻名全美。此外,里士满大学作为文理学院,却拥有与大部分文理学院不同的规模,最突出的是较大的校园和研究生院。

Hi大家好〜我是T,很开心可以为大家分享我的申请故事。我来自山东的一个三线小城,就读于当地一所建校不久的普高国际部。在这里,美本留学可以说是非常不普及,资源也相当匮乏。好在我们身在国际部,结合各大留学平台的信息资讯,也算是时常接触各大国际学校的大佬们。

我常常说我自己凭着频繁的改变取胜,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足够真实、足够真挚。我见过的大佬虽多,但更多的美本申请者和我一样,是靠着不那么突出的成绩和档案走进美国名校的。所以我想说: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不够优秀。 把自己做到最好就是成功。

标化

先讲一讲我刚刚过得去不大好意思说的标化成绩:TOEFL108(29,30, 26, 23写作失误大家见谅!),SAT1460, SAT2化学、数学、物理。

虽然我的标化并不是很理想,但也不能说很差,所以在这里我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考试的经历体验。总体来说,我想劝大家,要在心里给自己设定一定次数的刷分计划,否则很容易就成为:不到最后出不来标化,刷分很多次不见提升这种情况。就托福来说,我认为在最后冲刺高分之前,辅导班都是不太必要的,否则很容易既浪费钱又养成依赖心理。对于我比较骄傲的听力和口语两项,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多朗读多讲话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配合自己感兴趣美剧的大量灌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有一次在飞机上百无聊赖,连看了手机里下好的十几集吸血鬼日记...迷迷糊糊睡着了做梦都是英语版的。)还有! —定要多读英文书!作为一个不爱看书的小孩,我考SAT只靠刷题,这样不仅效率低,更是很快就会出现瓶颈,以至于最后也没能突破。

活动

也是由于我不算突出的标化成绩吧,想要申请位置比较靠前的学校着实不 容易;但事实是,大部分小朋友都不能拿到有竞争力的成绩,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和自己差不多成绩的申请生中拼软实力脱颖而出。

我在各种学科的学习上都比较均衡,没有很精通的,也没有拖后腿的。这种情况下,显然竞赛并不适合我。所以我从高一开始就非常佛系,一方面在学校积极参与各种领导力活动,一方面默默地探索自己的兴趣。比较幸运的是:什么都在尝试的我,这三年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在几个活动者职位上崭露头角。我认为活动不需要多高大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在这些活动中真正改变自己,学到东西,并将这些成果呈现给招生官。

♦中文社

虽然学校资源不多,但这在某些方面也成为了我的优势。国际部学生少, 又几乎没有社团,我就产生了创建自己社团的想法。很快,Sparker中文社就诞生了。我和小伙伴们每周组织一次中文课,想要尽自己的努力让外教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一起设计每一堂课的主题,一起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一起探访当地的特色小吃。

中文社作为我小小的乌托邦,记录了太多的成长。作为拓展,我们拍摄宣传片、创建公众号,也在学校的官方公众号展示了我们的风采。对于中文社,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它成为了我接触世界的窗口。和外教们的每一次文化的碰撞,都让我对世界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它成为我的主文书和里士满大学面试中最重要的一笔。

♦领导力发展

说起领导力,真是一把辛酸泪:决定出国念书之前的我相当内向(常年不吭声,班主任老师连我的名字都忘了),到现在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这种改变源于我严格要求自己达到目标。

高中之前,留学生在我眼中的形象就是独立又坚强,而这个形象和我实在相距甚远。所以后来,我一直在逼自己做并不擅长甚至讨厌的事情,比如在超多人面前做演讲,参加竞赛等,久而久之,当我觉得自己可以把想法传递给更多人的时候,选上了学部的学生会长,这也成为我不可多得的经历之一。除此之外,一定不要看不起某些活动的“小组长”。当我们习惯了在一个团队中扮演主导角色,气场、信心自然不同于普通组员,而这种领导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可以终身受用的。

♦夏校-Cornell

建议是:来夏校除了要好好学习之外,尽量参与各门课的活动,体验和全世界的朋友谈天说地。我现在觉得,不管这段经历有没有给我的申请加分,都是我非常怀念的一段时光。在康奈尔,我不只是学到了知识,更是找到了认同感。不过想要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成绩拿到A最好。

选校•我的Spider Pride

自认为特别糊涂,ED2选校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研究。自ED1申请 Emory翠菊后,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学校?该如何获取资料?如何取舍?考虑再三,我按重要性为自己列下来选校标准,并做好 school research, 最后定下了我现在超爱的u of Richmond里士满大学。我考虑的点如下:

1.学术&资源

2.文化合适与否

3.气候&位置&大小

4.学费&其他费用

5排名

第一次知道UR,是一位在留学圈比较有名的UR学长到我们高中做演讲。他所描述的里士满,正是我想象中的大学,只可惜当时对文理学院研究比较少,不然很有可能ED1就会选择她。

我非常喜欢文理学院的小班教育:资源丰富,老师和学生关系好,学生之间也十分熟络。在文理学院中,里士满排到全美前25,被誉为“红砖瓦下的法商灵魂",不仅商科在全美闻名,学生在其他的学科方面也能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中文社的经历让我非常渴望能有study abroad的经历,而UR又是这方面的“专家”,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会在大三到不同国家学习,比较热门的就是日本和英国。

我们学校曾进入过“全美最美校园”前列,春花冬雪秋红叶、一片静谧的湖水,怎能让人不爱。文理学院整体规模都比较小,但对于我这种神级路痴来说,足够了。另有特别福利:学校还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拿到学校的资助以参加活动。

唯一不足的,也是文理学院的通病,就是学费比较高。幸好里士满这地方生活费还比较让人安心,不然真吃土了。

面试

面试就是很普通的Skype校友面试,自信大方不要紧张就好,不会有太深入的问题。面试我的是一个大三的美国人学姐,人很好,就让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UR,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优点等等,五六个问题。我提前跟规划老师模拟过,就比较有信心。不过我感觉没有也没关系,只要保证自己不要太结巴,三观正,多展示自己就好。

文书

♦主文书

我的主文书是由文化探索这一主题展开,围绕我生活小城的文化历史背景,将中文社等活动结合进去,穿插一些小故事,来突出对文化的热爱。现在想来,这篇PS我并不算满意,主要是因为它的内容过于宽泛,感觉不是很贴近生活。不过主文书到底什么样才是最好?招生官又偏向什么样的故事?有人总结却无人知晓,感情真挚做自己就好。

♦UR文书

里士满今年是一共给出了三篇文书,选一即可。我选的那篇prompt3还挺有意思的:

You are required to spend the next year in either the past or the future. To what year would you travel and why?

我选择写了回到唐朝,结合我之前重走丝绸之路的经历,感觉还蛮特别。

♦Why school

里士满是没有why school的,就暂且讲一下其他学校吧。我认为写why school最重要的就是对学校官网的挖掘,再结合某一个点来具体展开,表达对学校的喜爱。学校官网会呈现很多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仔细研究一下说不定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另外,推荐问问该学校的学长学姐,往往能给出不同的视角。

申请

源于对自己成绩的不自信,加上对自己未来规划不清晰,于是最初除了美国,我也凭着学A-level课程申请了英国和加拿大的几所学校,以求保底,幸运的是我ED2录取了里士满大学、RD录取了BU、华大西雅图;加拿大录取了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环境科学(带奖);英国录取了LCL、杜伦大学化学系等。

我收到的offer不算少,但都集中在后期。所以ED1&EA的早申阶段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时间。从最初的ED1女神校Emory翠菊,到后来UNC w1这段时间,身边的好朋友们一个个喜提ED,留下我孤零零地、战战兢兢地接受了第一轮早申的拒信/ w1/ defer混合三打。这番经历让我把自己从头到脚否定了一遍,近乎于疯狂的吾日三省吾身。当时非常怀疑一直坚信的“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毕竟决定出国之前的所有升学都可以通过努力刷题来解决,而现在,美本申请居然将一个又一个我眼中的大神拒之门外。

现在看来,这是一段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如果没有ED,EA的翠菊,我可能现在还在疯狂自大的状态,缺乏自知,更不知道什么叫迎难而上。更重要的是,也就不可能接触到我最后的归宿U of Richmond, 相比之下,她更能给我家的感觉。

尘埃落定之后,见识了不少各地大佬们曲折的申请。很佩服那种收到梦校拒信后大哭一场,之后没事人似的waitlist后红着眼眶打开word开始敲love letter的朋友,这种坚强不是人人都有的,而他们,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更多细节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松惠MBA  songhvmba

美国名校本科申请案例3(哥伦比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