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认为中国新闻网记者任靖无知无能?真的吗?
【欢迎广大网友收藏,利用论坛博客贴吧客户端等多媒体广泛转发,积极参与辩论】
《百度百科》介绍,熊丙奇,男,1972年7月生,四川资中人。企业管理专业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职业:作者。 为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报专栏作者。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6%8A%E4%B8%99%E5%A5%87/7725456?fr=aladdin
读完以上文字,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根本不会把新闻记者放在眼里。
中国新闻网记者遇到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好像穷棒子捡到了狗头金,如获至宝。
2010年6月11日,《南方都市报》《熊丙奇专栏:舆论盲目鼓吹,乃因教育常识匮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除了“盲目性”之外,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识。对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媒体记者,就是很多教育界人士,也不了解。所以,对一些教育管理的做法和“改革”措施,极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解读。(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https://www.timedg.com/p/4727930.html
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轻视藐视媒体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跃然纸上。
如果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不给媒体“投稿”,媒体如何“盲目鼓吹”?
如果媒体不发表、不转载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的信口开河胡言乱语,也就不会有媒体“盲目鼓吹”?
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根本不会把中国新闻网记者放在眼里。
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认为中国新闻网记者任靖无知无能?真的吗?
举证如下:(暂举5例)
第1例
2021年7月7日,中新网客户端(任靖)《网友灵魂一问:托管班一出,老师学生的寒暑假还在吗?》:在专家看来,暑托班是否等于“第三学期”主要取决于各地对于暑托班的功能定位。“如果交由学校提供托管服务,且假期时间都在学校的话,暑假托管很可能成为‘第三学期’。如果依托社区、学校外部资源以及志愿者开展托管服务,那暑期托管将具有更多的社会属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熊丙奇分析,归根到底,假期是属于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假期时间应该交给教师和学生自主安排。“有人质疑教师为何有假期,这种质疑是完全不懂教育。放假是给教师和学生休整时间,不能全年无休地教学,这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和学生都充满倦怠情绪。”熊丙奇说。熊丙奇说,不改革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而是把所有学生都纳入一个跑道比拼的竞技化教育环境中,通过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以及开展平时和暑期的课后服务、托管服务,都只是治标,而不治本。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595256587900565&wfr=spider&for=pc
第2例
2021年9月17日,中新网客户端(任靖)《辅导班改头换面,校外培训的尽头是“一对一”?》:对于教育培训市场未来的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国家治理校外学科培训,并非要“一刀切”关停学科类培训,而是要让学科类培训回归到其应该有的地位和功能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076681684475156&wfr=spider&for=pc
第3例
2021年10月7日,中新网客户端(任靖)《多地启动2022年选调生招录 抢人大战提前打响?》:近日,多省发布2022年度选调生招录公告,相较往年,选调生招录的笔试、面试时间均有提前。哪些人可以报考选调生?招录时间提前是否意味着各地在进行人才争夺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选调招录时间提前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学生报考,另一方面把考试时间提前,让学生早知道结果早做决定,能够让学生早做规划,方便就业选择。对于招录提前是否是为了提前锁定优秀人才,熊丙奇说,“招录时间提前可能确实能吸引到一部分学生报考,但是要真正吸引更多的人才,还是需要提高岗位的吸引力,重视选调生的使用、培养才最为关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887489224196356&wfr=spider&for=pc
第4例
2021年10月12日,中新网客户端(任靖)《硕士起步,博士扎堆,教师岗位真的“挤破头”?》: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地域间的冷热不均与基础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有关。“财政实力强的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大,教师工资待遇高,收入水平远高于财政实力薄弱的地区。”
熊丙奇说,要真正解决教师招聘冷热不均的状况,提高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水平以及教师的整体待遇,需要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资源的统筹。即由省级财政保障一省的基础教育经费,包括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才能做到一省范围内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一致,缩小省域内的办学条件、质量差距。“如果这一问题不能解决,教师职业‘吃香’只会发生在局部地区,而并非整体生态。”熊丙奇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340283617004014&wfr=spider&for=pc
第5例
2022年1月3日,中国新闻网 (记者任靖) 《多省份选调生招录密集进行 “抢人大战”不断升温 》:近期,多省份发布2022年度选调生招录笔试、面试公告,不少地区招录范围调整、招录比创新高,选调生招录的报考热度不断上升。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选调招录时间提前,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学生报考,另一方面把考试时间提前,也能让学生早知道结果早做规划,方便就业选择。对于招录提前是否是为了提前锁定优秀人才,熊丙奇说,“招录时间提前可能确实能吸引到一部分学生报考,但是要真正吸引更多的人才,还需要提高岗位的吸引力,重视选调生的使用、培养才最为关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859856270643836&wfr=spider&for=pc
https://www.sohu.com/a/513933144_123753?tc_tab=s_news&block=s_news&index=s_0&t=1641142502057
恕不赘述。
综上所述,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认为中国新闻网记者任靖无知无能?真的吗?
如果没有上海新闻评论个体户熊丙奇,中国新闻网记者任靖不会写新闻稿嘛。
2016年1月9日,百度贴吧梁宏达吧网友“没希望啊没希望”发帖:“即便是专攻某一领域内评论的一些所谓的学者,比如熊丙奇就专攻教育领域,也因为他凡是教育领域出现什么热点就随着进行评论,思考的时间能有多长?能有深度吗?而且也是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请问他对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懂的很深很精吗?还是那句话,他也只有一个脑袋,哪能对教育领域的众多方面都能考虑的面面俱到且有深度?虽然他的博文一篇篇的出,有的还上与他有勾扯的报纸,但都是没什么深度的忽悠,况且他有为既得利益子弟说话而忽悠一般民众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