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际市场纷纷聚焦半导体之际,丰田、索尼、NET等八家日企借机组建半导体“联合舰队”,剑指“超越2纳米技术”。有意思的是,这家新联盟公司还被冠以容易煽动市场情绪的拉丁名字“Rapidus”, 意在快速抢占逻辑半导体尖端市场。来势汹汹引发外界关注,也在社交媒体炸开了锅。
有网友评论道,想要靠砸钱弯道超车就等着弯道翻车。也有人认为,八家联盟看似分散风险,结果自然是沒人愿意担责。还有网友直言套路深,看看曾经的联盟案例JDI和尔必达吧,看看台积电三星卡了多少专利的脖子,Rapidus的未来就是它们的现在啊。很显然,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然而回顾过往,日企联盟败者有之,成者也有之。有些纯属自废武功型,没出手就已成loser那种。有些是独门流派型,以一招致胜的技战术立身,但不念一统江湖。有些则是绝地反击型,苦心孤诣终成传说。那么Rapidus呢?似乎不在此列,又好像三者均沾,它会否走出日企联盟的新路子,值得细细分析。
首先,从投资结构来看,Rapidus事实上是一家准国资企业,主导权在政府手里。这么多家日企参与进来,它们本身又有高度重叠的半导体相关业务,在未来对外合作方面,势必面临两难选择。若站在Rapidus立场,企业很难放开手脚。反之,企业自顾罔闻,联盟就会名存实亡,这很自相矛盾。
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政府主导机制是一把双面刃,成为推力还是阻力,难以定论。现在看来,Rapidus的出资比例、财务管理权确实不利于联盟日企。然而,1970年代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超越美国,反而受益于政府强有力介入和推动。而且半导体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日本有近百家半导体相关企业,数量为全球之最。即便深受疫情波及的近两年里,日本依然有多个半导体公司成功IPO。驱动日本政府重视的底层逻辑是,主导世界经济的不再是石油,甚至也不是数据,而是半导体。
其次,从项目预期来看,日本政界商界接连表态,誓要追回半导体产业失去的10年,要在尖端逻辑半导体实现突围,占据国际市场一极。但在台积电、三星近在咫尺的2纳米半导体量产背景下,日本在技术层面已然落后10多年,试图短期内实现弯道超车,困难重重。更别提赋能自动驾驶、超算、AI,差距撑不起野心。
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日本的官方说法是该项目不会追求台积电或三星的规模地位,要通过尖端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这也是Rapidus新任社长的观点。换句话说,日本政府的预期在于技术突围,追求高端附加值,而不是重新获得半导体市场的绝对份额。许多人认为,日本组建Rapidus意在报复性振兴,大有垄断世界市场之势,其实不然。当然,日本没法独善其身,美国因素会施以影响。但在极端情况下,日本可以成为美国的分包商,这将重振日本工业。为美国IT产业创造巨大利润的同时,对日本产业亦有好处。
再次,从组建动机来看,处在日元贬值、需求疲软、经济下滑等关键当口,尤其进入后疫情时代,地缘政治和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增加,使得日本政府加速围绕经济安保做文章。主动拿出700亿日元补贴,未来10年投资5万亿日元,不能说日本政府只是走过场,何况现在是一分钱恨不得掰开两份用的阶段。同时,对于这支“联合舰队”来说,有钱、有产业基础、有研发经验,致命的是缺技术、缺人才。对此,有人认为日本口号很响,只是虚张。
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半导体材料、设备等上游产业链,日本有明显的优势。在十多种主要原材料里,比如光刻胶领域,日本控制着绝大多数的行业专利;靶材市占率,日企超过50%;硅片领域,日本有信越化学、三菱住友等顶尖企业。而在半导体制程上,不论是前工序里的覆膜、光刻胶涂布和蚀刻、光掩模制造、晶圆检测,还是后工序里的切割和封装测试,日企都占据重要位置。值得一提的是,人才劣势还能通过日美产业合作加以改善。
总之,日企联盟模式,并不新颖。日本发展尖端半导体技术,也并非从零开始。短板明显,优势突出,最终能否发展起来有待观察,一味看衰难免偏颇。纵然做法老调,Rapidus肯定不只是重弹。(此文发表于日本华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