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油画《鸢尾花》与曹喜蛙的诗《黄鸢尾》
文、曹喜蛙
浮诗绘有个《鸢尾花》同题诗的征诗活动,应该是诗人、艺术家施维策划的。
2021年,她就看到我1988年写的《黄鸢尾》这首诗,就推崇这首诗。
看得出,她是梵高的粉。
也许是心灵感应,我在网上推写她的写那篇文章《那时刻天使现世——写在施维诗与画集出版前》时,因为她画过一组梵高元素的画,我就用了一个适合网络的题目《少女版梵高!不会画画的诗人,不是个好农场主》。而中山日报融媒体发的时候,又用了一个题目《实验意义:青青农场里的诗与画》。
这次他们搞同题诗征集活动,我没有应征,但她也把我那首《黄鸢尾》编进去,好像还专门请人朗读了。
她如此这般一番又一番,才使我回忆起关于《黄鸢尾》这首诗的写作。
1988年在拍卖会上,梵高的这一幅《鸢尾花》拍出5300万美元的天价,当时震惊了世界,也吸引了青年诗人的曹喜蛙。
那一年曹喜蛙在《北京文学》用衣水草这个笔名发表了两首小诗,当时的曹喜蛙还不叫曹喜蛙,他的身份证上的名字是曹喜槟,但他从来不承认曹喜槟是他的名字,那是别人搞错了,从小他在学校老师同学都知道他是曹喜斌。
随后几年,他很不情愿的用曹喜槟的名字发了几首诗,后来换发了新身份证,他就把曹喜槟改回了曹喜斌,从此发诗、发文几乎都用曹喜蛙。
80年代,中国还是绿皮火车,车上的普通车厢里总是人满为患,曹喜蛙那时经常出差,从北方到南方,跨越整个中原大地,而几乎都是夜晚站在绿皮车厢里站一夜。曹喜蛙当时写了一首诗《黄鸢尾》,那时他还没有见过鸢尾花,但他从梵高的那幅天价《鸢尾花》知道鸢尾花的名字,他就用《黄鸢尾》写了一首诗。青年诗人在自己的诗中,其实写的是他自己在绿皮车厢的感觉,预言了他的命运。
曹喜蛙的《黄鸢尾》
年华消逝的列车上,
你是鸢尾季节的一朵黄鸢尾;
在这目的荒原上,
我以另一朵鸢尾与你站一起,
都是鸢尾季节拥挤的旅客。
你绝望中盛开的瞬间,
是这样美妙的夜晚,
我枯竭的灵感从家园的穷乡避壤,
漂流到你的容颜,
激情是暴风夜一缕即将消失的青丝。
无声的风月冲不过我!
喧闹的奔忙恼不过你!
黄鸢尾,黄鸢尾,一闪即逝的启迪!
但愿我下一轮转的苏醒,
还是与你魂灵的梦幻温柔同时。
这首诗的第一段,就交代了列车的环境,那是“年华消逝的列车上”,那是青年诗人正在为他的前途忧虑,因为他所在的政府机构的临时办公室解散了,堂哥让他两个地方选一个地方,他都不愿意,因为堂哥不是亲哥,也不能强迫他,只能不管他,或者随他去吧,看他能去哪儿。
在那个“穷乡避壤”,他能去哪儿呢。那几年,那儿没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就自己在家里读书写诗,期间到一个朋友的商店干过几天,但大家都怕他的形象把客人吓跑了,他年级轻轻,已开始留长须、长发,后来还到一个校办厂待过几天,最后还是回到家里看书去了。
其实,那几年他并不是躲在乡下读书,他每年都会到山西大同,北京,江西庐山,四川重庆、成都,陕西西安、临潼、延安等地,参加文学笔会或旅行,每次回去都买一提包书,回去就没日没夜的看。
家里给他订的亲,他退了,跟湖北一个写诗、画画的女孩同居了,在别人的眼里,他就是二流子,但他却把自己当有个性,为诗歌,为自由,而狂奔,没人知道他的将来会怎样。
他的父母都已年老,母亲有老年性精神病,父亲说他尽到了自己心,别的孩子有的父亲也准备了,但他不要,父亲知道就随他去了,父亲很纳闷,凭他的判断他不应该是一个没前途的孩子,至少他喜欢读书,父亲没读过书,对书的世界他搞不懂,比如他就不知道疯子梵高。
三十年前,不觉得这首诗怎么样,但现在读这首诗,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读诗,是需要一个场域,这就是岁月的沧桑。其实看画也一样,三十年前看梵高的这两幅画,就没有现在懂。这也是电视剧《人世间》,为什么在今天那么吸引人,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大肆虐,恐怕大家不会特别关注它。
梵高 鸢尾花
拍出天价的《鸢尾花》,是梵高的一幅作品,创作于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当时梵高进了法国圣雷米的一间精神病院,在那里画成,作品现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鸢尾花》被称为梵高在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远远地就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美,洋溢着清新的气氛和活力。鸢尾和向日葵一样,原本都是很平凡的植物,但梵高赋予它们精彩的形象与色彩以及永恒的生命力,是这位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的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仿佛是一位黑暗中孤独的舞者内心里无语的倾诉,他画的鸢尾花鲜丽可爱,但又有点忧伤,有点孤独和不安,甚至有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画家梵高也在油画中表达出清新的洋溢与活力的气氛。
不过,曹喜蛙的父亲,不知道写诗、画画也能成为一种营生,也不知一个人出了名能干什么,但他的儿子曹喜蛙知道一点。
到后来,曹喜蛙才知道梵高为什么画梵高,为梵高他才认识了鸢尾花。鸢尾花为草本植物,五月开花,法国人视它为国花,认定它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梵高的这幅油画《鸢尾花》1988年价值5390万美元,被视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十幅画之一,文森特·梵高被誉为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
1892年,梵高的一个朋友唐基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奥克塔夫是梵高作品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和梵高的许多其他画作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曹喜蛙不知道,他将来也会成为一个艺术评论家,这个结局他父亲也没想到,据说为此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一直没有闭上眼睛,那个时刻,他的小儿子,就关在看守所里。家里人一直不让他知道,但他从他的小孙子嘴里套出他的小儿子的境况。
那时,曹喜蛙已经开始北漂了。对北漂的世界,他父亲搞不清,也不知那是怎样的世界,怎么会让他的小儿子关在看守所。他是彻底的不懂了,所以郁闷,抑郁而逝,也许这也是他的小儿子成长的沉重代价。
梵高 瓶中的鸢尾花
梵高除了这一幅《鸢尾花》,还有一幅《静物:瓶中的鸢尾花》,是1890年5月画在圣雷米的,尺幅为73.7X92.1cm,没有超过1米见方的大小,所以也不是很大。这一幅画上的鸢尾花整体色调就黯淡了很多,在完成这幅作品两个月后,也就是1890年7月27日,梵高以开枪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而孤独的生命,年仅37岁,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油画就是不安、阴郁,甚至宣泄着狂躁和压抑感的《麦田群鸦》。
不管是梵高的这幅《鸢尾花》,还是梵高另一幅《静物:瓶中的鸢尾花》,画的都是紫色的鸢尾花,黄鸢尾好像并没有出现,其实黄鸢尾的黄,跟麦子的黄,阳光的黄,都一直梵高的鸢尾花的背景色,实际上也是梵高一生追求的热烈、奔放的主旋律,你再看看梵高的这两幅鸢尾花,那紫色鸢尾花看似主角,其实真正的主角都是画外的画家梵高,“我以另一朵鸢尾与你站一起”……
2022年 1月30日于北京月牙殿
梵高的主旋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