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道德经》第2章,韩信、太平公主都被杀了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白话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规律。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案例] 1、很显然,《道德经》第1章是认识论,是总开关。第2章则先是认识论,后是方法论。 因为有丑,显出美的特质。有大户人家的小姐,相亲的时候,身边要跟一个丑女。有比较才有鉴别。什么是美呢?因为有丑。什么是丑呢?因为有美。这不是循环论证吗?我可不满足。 因为都不喜欢丑,所以现在有颜值经济。我自己就开了一家烫染店,在全市最火。 什么是美呢?《审美心理学》专门研究美的起源,有的说起源于“有用”,如汉字的“美”,羊大为美。羊大就肉多嘛!还有的说起源巫术、宗教。老子是咋认为的呢?如果说因为有丑、才有美,那么我们可以推理出来:丑可能代表不健康、有缺陷、显怪异,那么对人体来说,健康、健全、有活力、正常,就是美!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一定不是老子愿意看到的。所谓魔鬼身材、天使脸蛋,也一定不是老子所要提倡的。 2、韩信大约是不懂《道德经》第2章,不懂得功成身退,所以身首异处。为什么圣人要功成身退呢?老子没有在此处说明白。在我看来,这是人心的恶。因为人心的恶,才会导致“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因为确实发生过臣子谋反,君王猜忌臣下也就不足为奇了!林彪当然也没有读懂! 如果认定人心天生就恶,那不是唯物主义。抑制恶的人心的办法有一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马玉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个话是对的。亚当斯密说了,分工和自由贸易才能够创造财富 。我的理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效率”。无论哪一家银行,和马云的花呗、借呗相比较,那效率是刷刷地低下,你漫步街头,看看满大街的银行网点就知道了。电费、房租、人员工资,比支付宝的大数据、AI,那不是一个时代呢! 4、马云为什么遭了呢?运用老子有无相生相克的方法论,我知道,除了效率,还有公平来作为效率的对立面。搞垮了银行,银行的人干吗去呢?事实上,确有一本书《效率与公平》。我在1980年代读过这本书。 5、老子说“成功而弗居也!”,是说居功自傲?还是说居着位子是不是下台呢?董明珠好像很自信,好像没有退休的意思。不知道最后的结局怎么样?目前看不妙! 6、我的外公说:前三十年父当家,后三十年子管业!不这样做,后果很严重。就是要尊重年轻人。民营企业,如何顺利实现二代交接班,也考验着两代人呢! 7、在帝王家,唐中宗前后,就发生了“重俊政变”、“重福叛乱”以及韦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被诛杀的事件。太平公主就是功成不知身退的典型。 8、顺便说一句,难道美国那个华盛顿读过《道德经》第2章?不管他读过没有,老子的《道德经》虽是一味中药,但是却是全世界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