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发展旅游业的三大优势软资源(三)


三、旅游发展规划

第三个优势软资源是旅游发展规划。现在政府正在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全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个也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科学发展观。这几年我写旅游文章有一个看法,如果要问“黔西南旅游发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回答就是“缺乏规划”。我们前边引用廖飞副书记的话说“策划先于规划,规划先于计划”,我们已经有了品牌策划,但是还没有发展规划,因此现在要做这个工作。马克思曾经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一个基本矛盾,即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黔西南州旅游发展的状况也是如此,以景区景点为单位的微观主体,它有一定的规划,但是统领它的州和市县一级则没有发展规划。由于缺乏州一级科学统一的规划指导,一方面星罗棋布的景区景点造成了随意性、重复性建设,甚至无序和破坏性开发,使得微观规划不科学、不可靠和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另一方面有些景区和景点的开发,又担心破坏原生态环境和未来规划而裹足不前,延误了旅游业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的主要原因,是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有的领导习惯于嘴一说、手一挥,说这里建条路就建了,说这里修个门就修了。这个办法效率倒是高,但是它可能没有充分挖掘资源,或者把生态环境破坏了,因此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大旅游发展模式。

十分令人高兴的是,去年7月的全州旅游产业调研和州委、州政府19号文件,把规划提到了议事日程。19号文件第二节“工作重点”的第一条就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突出前瞻性、科学性,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体现旅游产品特色。2007年底启动《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加快建设性详规编制。有关县(市)和顶效开发区要按州的总体规划,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加快修编重点景区景点开发控制性和建设性详规。加强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新编制的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要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旅游项目要按规划实施,提高规划的有效性,防止低水平建设和破坏性开发。旅游规划经法定程序通过后,实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把旅游规划和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007年底州旅游局将全州旅游发展规划项目面向全国招标,国内一流的北京大学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中标来承担这项工作。规划专家们走遍黔西南大地,深入、具体踏勘了全州的旅游资源,现在规划初稿已经出来,在电脑上就有300多页。十天前笔者应邀参加规划初稿讨论会,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专家20多人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大家在讨论中专找问题,提出旅游规划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与建设、交通、工业、农业、林业、文化、宗教等相关规划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规划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个规划初稿虽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总体上达到了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可以说是第一次全面盘点了黔西南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许多鲜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同时系统分析了我州旅游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全面规划未来12年即20092020年旅游发展的手段、方向和目标。根据规划,要面向全国和全世界,使用一切国际国内先进的发展手段,包括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刺激内需的发展机会,在未12年内把黔西南打造成珠三角的后花园、世界级的喀斯特观光、徒步旅游、探险和体育胜地,马岭河景区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万峰林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兴义申报为“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兴义目前正在努力争取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规划讲的“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多了“最佳”两个字。“最佳优秀旅游城市”现在全国只有杭州、桂林和成都三个,估计在2020年以前不会超过十个,因此兴义要争取在这个期间成为全国十佳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另外笔者建议在现在安达集团正在开发的万峰湖未央岛、或者施达集团正在开发的三岔河、或者有待开发的安龙荷花池建一个功能齐全、规模较大的国际会议中心。规划初稿拟定的收入目标是2020年全州旅游收入达到6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比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都要翻两番,比预计2011的旅游总收入增长十倍。规划稿可能还要讨论修改几次,最后经法律程序通过后,各县(市)就要按照州的总体规划制定本地的规划和修编重点景区景点开发控制性和建设性详规。紧接着就要以兴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两个软资源的获得,以及轰轰烈烈的旅游建设开始全州旅游大发展的新阶段。

200812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