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惊蛰日(1971年3月6日)天头记载(详图一):
雨水后十五日,斗指甲为惊蛰。斯时日行345度,春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
惊蛰咒雀,意谓今日咒过,迨至谷熟时鸟雀即不敢来啄。虽属无稽,亦农家爱护米谷之表示。
云南宜威,儿童于惊蛰日咒雀,须将自来所有之田梗走遍,方可回家。有咒雀词云:
“金嘴雀、银嘴雀,我今朝来咒过,吃着我的谷子烂嘴壳”。
江西南昌今日炒豆,曰炒虫。泸溪以石灰撒置柱础谓不生虫蚁①。镇江等处以守岁馀烛照虫,
意在驱除害虫。
永陵注:
① 蚁,原文作“議”植字有误。输入时改。
癸丑惊蛰日(1973年3月6日)天头记载(详图二):
谚曰:“二月二,家家接女儿”又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仇。”苏省南
京、阜宁、仪征以及直隶永平,山东邹县等处,均有是俗。《金陵岁时记》称:“是日
途中,香舆往来如织,随载朱漆提盒,以贮馈赠”。
北平俗以今日为太阳生日,传云太阳爷茶酒不扰,故仅以清水及用米面蒸制之“太阳糕”
供祭太阳爷。且用茶几而不用供桌,仪式至为简单。祭毕分享太阳糕后,至江擦门内逛
太阳宫,但多以游春踏青为主,焚香祭拜者,则寥无几人。
甲寅惊蛰日(1974年3月6日)天头记载(详图三):
曾获诺贝尔及普立兹文学奖之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公元1973年本日逝于佛蒙特州丹比
城,享年八十岁。
父母为基督教在我国之传教士,1892年返美度假,赛珍珠诞生仅三个月即重返我国之江
苏镇江。八岁时,因义和团事起,曾至上海,乱平仍返镇江。
十七岁回美国入弗吉尼亚州兰道夫麦肯女子学院,毕业后重来我国,直至1935年,对我
国文学了解至为深刻。1963年创设“赛珍珠基会”对此慈善事业捐献七百馀万美金。
乙卯惊蛰日(1975年3月6日)天头记载(详图四):
今日为惊蛰,春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因此时气候转温,正昆虫萌生之候,故各地均
有杀虫除虫之举。闽谚有曰:“惊蛰不杀虫,寒到五月穷。”
灶灰即炊饭之薪,经燃烧后所馀浅黑灰色之粉末,性燥化湿,含有火气,故能杀虫,早年家
庭多用以撒于潮湿之处,虫类即不易生存。
我国北方蝎子最多,惊蛰后亦将出蛰,陕西凤翔今日煮食元宵灯盏,谓之蛟蝎子,临潼以年
初干饼散家众,谓之咬蝎尾,均提示注重杀蝎之意。
丙辰惊蛰日(1976年3月5日)天头记载(详图五):
今日为惊蛰,春雷鸣动,蛰虫如蛇、蝎等,皆自今日震起而出。
香油即胡麻油,性甘微寒,露置之,不易干,主治喑哑,杀五黄,下三焦热毒气,通大小肠,
傅一切恶疮疥癣,杀一切虫,生油摩疮②肿,生秃发,兼治产妇胞衣不落。《本草纲目》论
胡麻油曰:“解热毒、食毒虫;毒杀诸虫蝼蚁。”以之煎食物,香气四溢,可使灶上虫类绝
迹。故惊蛰各地有煎食糕饼之举,俗谓之薰虫。亦有炒黄豆偏飨家人者,谓之喫蝎子。因蝎
子今起出蛰,以提起注意。
永陵注:
② 疮,原文脱字。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本草纲目》(点校本1440页)谷部卷二十二 补入。
黄永陵 于温州知省斋 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