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毕业时,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从事一个涉及知识面非常广的工作,既要熟悉国家和地方政策,又要了解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除了正常上班做方案以外,听新闻,看规划报告,周末还徘徊在国家图书馆翻阅书籍,让自己尽快融入产业规划当中,当时的秀发真的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风一吹,就没了,而一个前辈教授和我说:“你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看看他的头顶,我有点懂了。
我作为一名产业规划师,对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介绍好多次大家还是不知道我的工作是什么,尤其是以前做旅游规划中的产业内容时,都以为我是一个安排别人出去旅游的,或是一个导游,很多解释变得很无力。
所谓产业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
新兴产业成长阶段与市场路径匹配模型
作为长期出差的规划师,我们的甲方对我们也有些误解。各地政府部门尤其是县级以下地区的许多工作人员认为:我们规划师长期在当地工作,太熟悉当地情况了,要问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最有发言权;因而对产业规划不够重视。事实上,长期的理所当然的发展并没有取得突破,也许正是产业规划的失误。
在当前经济挂帅的政府工作中,产业规划尽管已从最初的个案,发展到今天日益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划的体系结构的支撑,各地区编制的产业规划对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布局、建立实施措施等起到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随着产业规划实践的逐渐深入而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是产业规划的地位受到质疑。产业规划在时序上是先于城市规划,为其提供思路和依据的战略性规划,还是后于城市规划,为其提供落实保障的策略性规划,始终未有定论。
二是产业规划的深度不够。很多产业规划在编制方法上只是对城市中的产业布局进行描述,或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提炼汇总,规划的技术(或专业)空间狭窄,缺乏对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等的深刻认识,导致规划内容比较单一,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是产业规划的操作性不强。部分产业规划编制内容过于宏观,还有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彻,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认识不足,导致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空间规划的衔接产生矛盾,产业规划的思路和布局难以落地。
所以规划中找准定位和发展方向十分重要,不仅要充分挖掘本地传统产业资源,还要善于“勘探”和开发利用区域内的潜在资源,引领市场需求。城市产业发展甚至要借势造势、无中生有,将自身的潜力最大化,把潜在资源做大、做强,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强大的生存土壤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