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您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一种现象:
在交流时,某些人总是第一时间否定别人,先讲“不是”,再说原因,甚至连原因都懒得讲。
讲“不是”总得有原因
我曾经好奇地问一位讲“不是”的妹妹:您讲讲您是什么意思。
听她讲完后,我好奇地问道:您不是和我一个意思吗?为什么要讲不是呢?
妹妹红着脸说:我是习惯了。
“yes”和”and”
曾经韩老师强调在职场上不能用职业反对派:无论是谁讲话,他都要表示反对,甚至连他自己上次的意见也不放过。
韩老师还强调少用那些先讲“不是“的人——他从来不听别人讲什么,先反对了再说。
事实上,要形成有效沟通,一定要先理解、再建议。
一个没听清别人讲什么,也没理解人家为什么这么讲的人,先要讲“不是“,其意义就在于刷存在感,刻意要与众不同。
在我看来,这种与众不同不仅没有意义,更多的时候是伤害性更强、污辱性更大。
经济情况不好时,大家都比较焦虑,更不愿意倾听别人,而只关心自己怎么想、怎么做。
沟通讲求的是“yes”和”and”,理解了人家如何想、怎么做,对于咱们如何开拓市场、打开局面好处多多。
市场拓展过程中,需要共情,更需要的是客户角度和客户观点。
在一个服务型社会里,一个过分自我的人,有点点儿小风险。
做一个谦逊的人,做一个理解的沟通者,先理解、现建议,或者是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