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东想起的一连串事件


    首先我说明我是一位忠诚的京东会员,购买历史始于2012年,至今已有10个年头,多年来一直是京东PLUS,我信赖京东自营的原因主要有品质,物流便捷以及价格,也就是在京东自营售卖的许多自营商品你只要有心都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非常品牌的商品,而这是与实体超市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在实体超市你要买非常品牌的东西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而往往是不太品牌的东西却买高价,我认为这是实体超市低迷的一个原因即太注重利润率,特别是送货员统一了,捆绑了实体超市的商品价格,其次京东的物流基本达到了次日达,可以说京东销售的口号即上京东就够了是名不虚传的。

   京东在艰难中前行,目前已培育了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企业已步入良性轨道,主要表现就是由之前的连年巨亏,到现在盈亏之间,略有盈余,更重要的是壮大后的京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无论是当初的武汉疫情,还是当下的上海疫情,京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然而和武汉疫情不同,当时武汉虽然也出现疯抢情况,但是供应相对有保障,物价上涨得不至于那么离谱,而当下上海疫情面前略显慌乱,甚至出现地头想象。比如京东为了保障能够持续性得提供运力与派送力量,有意识得组建14个分队即第一队先上,然后顺次,然后一轮下来之后,又能继续循环,但是京东的热情被挡在最后100米即可能是处于疫情的考量,既不能让快递小哥进入小区去送,也不容许居民下楼来取,快件只好被拒收,而大量高价商品却能堂而皇之的进入小区,让人费解,更让人痛恨地头现象,这种画地为牢,以地生利的做法,事实上这种现象不是仅存在疫情中,平时雁过拔毛,有利益大家争着上,有问题大家互相推诿,扯皮,不见利不上心,见到利就好说等现象大行其道。

   由京东在上海的遭遇想到了证的威力即现在各行各业营业,运营都需要办证,可以说有证走遍天下,无证寸步难行,上海基层给出的解释是京东不是保供企业,而大量的高价团购的来源都是保供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资质有多雄厚?据报有些从业者租用别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而倒卖商品与菜品,事实上平常生活中就存在着大量租用别人的证件而营业的现状,比如加油站许可证,出租车营运证,药师证,职业资格证等等。

  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即稳物价,促就业,保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在四大目标中稳定物价是首要目标,而最近央行行长易纲也重申了这一点即维护物价稳定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我认为无论是疫情下的上海,还是全国其它地区,其它各行各业,只要物价稳定,就不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抱怨也会随之减少,而高价格肯定也与短期供求关系紧张所致,此时想法设法打通运输,物流,外卖堵点,让必要的生活通道畅通,投机成本徒然增加,就会使得进行价格投机的活动逐步减少,所以还是希望在防疫是主任务的当下,更多的要了解民意,解决民生,缓解民众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