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GDP(王国钧)


  春暖花开之际,与一个农村朋友闲聊,他谈起了GDP,头头是道,但对于GDP的理解,似乎不尽正确。不可否认,在中国,GDP已经从一个陌生的指标变成大众耳熟能详的东西了。确实这指标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书本上一个概念,过去如果不是学经济学专业的人,恐怕未必听说过。这主要是当时不用这个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状况。因为当年在国民经济核算时,我国采用的是苏联的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MPS),而这个GDP是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概念。其实,现在在官方正式文件中,也几乎找不到GDP的字样,只有国内生产总值这个表述。原来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那么,GDP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如何看待使用它呢?

  简单的说,GDP是人们生产活动创造的新的价值(这只是一般的解释,不严谨,专家们不要批评)。举一个例子,如果某人生产了一件衣服,成本花了五十元,卖出去七十元,那么,扣除成本后共新增了二十元的价值,这二十元就是所谓的增加值。把一个地区所有常驻单位所生产的各个产品(服务)的增加值汇总起来,就是GDP。这么一说,可能你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简单。按照刚才总产出(70元),减除中间投入(50元)计算出20元增加值的方法,在统计上称为生产法。那么,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有的!还举上面的例子,那个产品的二十元增加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一要向国家缴税,二要向工人发工资,三要为企业设备提取折旧,四还要为企业发展留取利润。按照这四大构成也可以反过来算增加值,这就是分配法。另外,也可以从消费、投资、进出口等三个方面即所谓三驾马车来核算,称为支出法。

  明白了GDP的含义,那么,如何看待它和使用它呢?我认为:

  首先,它不神秘,也不是万能的。只是反映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的综合性的指标之一。如同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一样,不能只看血压,还要去看血脂、血糖、尿酸等等,才能客观评价人的健康。那么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GDP只是反映经济的总量规模和发展情况的指标,还要看通货膨胀率,进出口,就业率等四大指标的情况。再结合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情况。

  其次,GDP是综合性的,是各个行业发展的综合体现。它与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状况密切相关,不可能各个行业不景气而GDP凌空直上。因此,GDP增长与各行业增长有勾稽关系。特别说明的是,在实际核算过程中,GDP涉及到几十个统计总量指标和价格指数,还是比较费事的。

  第三,居民收入在GDP中虽然占用一定的份额,但两者不一定同步。不要以为GDP就是居民的收入。

  第四,要把GDP与相关指标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准确判断形势。如与能源消耗指标结合起来,计算万元GDP能耗,与常住人口联系起来,计算人均GDP等等。

  第五,GDP是地区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因此,不能说工业GDP,农业GDP,只能说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在日常谈话中,经常有人问我工业GDP多少,这个问法是不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