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道洛阳伊川徐阳发掘出土春秋时期八马驾车
伊川徐阳陆浑戎M15是徐阳墓地发现的第5座高等级贵族墓葬。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长7.85米,宽5.50米,深6.8米。考古人员在该墓葬中发掘出饕餮夔纹青铜编钟、编磬、青铜箭簇、贝币、盛酒器和酒具等随葬器物。
六匹马后面是一辆大车,大车的后面紧放着两辆较小的车。与此前在2015年发掘的伊川徐阳陆浑戎车马坑
(2013LYXK1)六匹马整齐排列的丧葬规格不太一样。
从夏商周到春秋时期 ,车辆马的多少被认为是等级身份的象征 。据《《逸礼·王度记 》记载 :“天子驾六 ,诸侯驾五 ,卿驾四 ,大夫三 , 士二 ,庶人一”。
2015年发掘的(2013LYXK1)大墓,清理出一组有驾四马,车干两侧各有二匹马。另一组是驾六马,摆放非常整齐,与洛阳东周王城发掘出的天子驾六摆放方式不同。王城的天子驾六,是在车干两侧各摆三匹马,马的头朝向外。而徐阳2015年发掘的驾六,六匹马排列非常整齐,马头均朝着一个方向,每匹马的前马腿,搭在另一匹马的脖子上,后马腿蹬在另一匹的后腿上,以此类推。这组驾六马身上压有两个车杆,大车杆摆在一边,小车杆摆在另一边。
分析这个2013LYXK1驾六,六匹马摆放整齐,无疑属于是天子驾六规格。大车是正式场合用,小车是拉出六马中的两匹驾上便车,适应山区小道行驶。
2022新发掘的这个M15“驾六”,车前边地方狭小,六匹马没有整齐摆放。但终归车前有六匹马,也是“天子驾六”的规格。后来考古队又对M15驾六马坑进行了扩展发掘,在六匹马旁又发现另两匹马,于是成了八匹马。推想与2015年发掘那个驾六一样,正式场合用主车、用六驾。非正式出行时,用小车两驾。这两驾匹马是主人骑的战马或拉小型便车的马。
《河南日报》2023年2月对洛阳伊川徐阳发现“八马三车”进行了报道,这是官方关于陆浑戎贵族墓葬群的最新考古发现八马三车的报道。同时报道了新发掘位于徐阳墓群西侧紧邻的宜阳南留村,是西汉时期的陆浑县故城遗址,为研究洛阳南部宜阳、伊川、嵩县的地理历史和秦楚、秦郑古道,提供了可靠的考古新资料。
下图,2015年发掘的伊川徐阳陆浑戎车马坑(2013LYXK1),六匹马整齐排列,震惊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