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01):韶关:南华寺


 南行(01):韶关:南华寺

2023930

我两年前去过六祖慧能得传衣钵的黄梅五祖寺之后,就想过沿着他南行的足迹探寻一番。后来知道实现这个想法很困难,大庾岭不是那么容易穿过的;退而求其次,那就去探访一下南华寺和光孝寺吧。这个国庆假期,准备用四五天的时间南下,先去韶关看南华寺,然后去广州看光孝寺和华林寺,返回的时候再去衡阳登南岳衡山,去长沙登岳麓山。

坐八点多的高铁去韶关。以为车上会很挤,我们车厢坐了不到三分之一。

从湖北到湖南,一直都是阴天,窗外灰蒙蒙的。进入广州境内,天色好转,太阳出来了,窗外山多了,树也多了。

十一点半到韶关。以前多次经过韶关,这是第一次落地。初步印象很好,阳光灿烂,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植被茂密。

车站广场有到各个风景区的班车,南华寺,丹霞山,云门寺,珠玑古镇……原先是想过去珠玑古镇的,感觉有些遥远,又与我此次的旅行主题不太合拍。初步的想法,在韶关就只去南华寺。

天气很热。等了二十几分钟才等到开往南华寺的专线车。出发的时候有五位乘客,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六人。最后只剩下我和另一位上香的年轻人。感觉司机不太友善。一位老人上车,出示一个什么证件,司机很不耐烦地吼他,“要买票!”车上没有报站系统,要下车的乘客得自己提前按铃。到南华寺,我们都不知道该下车了,司机冲着我们大吼,“还不下车?还想坐到什么地方!”是不是因为天气燥热,火气才会这样大?

 

南华寺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坝子里,坐北朝南。寺前一座很大的广场,南边围着石塔,都是五级八面的,每一面都有佛龛,里面有坐佛。穿过广场,太阳火辣辣地罩在头顶,额头渗出汗水。

进入寺院要买票,每人十五元。出入口设在山门前面的台基之下。检票口的两位女子,不知何故与游客争吵起来。准确说,是工作人员训斥游客。大概是游客发了个牢骚,说拜佛还要收钱,不合适。检票员听着不舒服,以泼辣的口吻斥责她,“又不是谁请你来的,没有钱就不要来!”游客离开后,两位服务员还一唱一和大声谴责,态度很傲慢,口气很刁钻。我小心翼翼通过,大气不敢出。

第一道山门,是三开间的门楼。顶上有“曹溪”二字,下面是“敕赐南华禅寺”。门联是“庾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慧能禅师在黄梅东山得传五祖弘忍的衣钵,一路南行,经大庾岭进入岭南。为逃避追杀,在曹溪一带混迹于猎户当中。后来才在南华寺传法,持续三十几年,将禅宗发扬光大。六祖去世后,其法身被供奉在南华寺。这道山门叫做“曹溪门”。我刚才坐公交车过来,经过曹溪,就在寺院后面山峦的北边。

南华寺现在是个庞大的建筑群,沿中轴线有如下建筑:曹溪广场-曹溪门-五香亭-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东西两轴,还有大片的建筑。

穿过曹溪门,两边有烧香的棚子,众多善男信女,老年人,青年人,在虔诚地烧香燃烛,作揖磕头。前面是放生池,有石桥跨过,桥上有五香亭。池塘中有很多乌龟浮在水面上,亭子上有鸽子飞起又落下。

过桥,是第二道山门“宝林门”,门楣上有“宝林道场”匾。宝林寺始建于唐代,明代嘉靖年间重建,更名为南华禅寺。宝林门前有四通石碑,录有《六祖坛经》的部分内容。

过宝林门,前面台基之上是“天王宝殿”,五开间的建筑。两边又有两层的七间建筑,与前面的宝林门是一样明黄的墙面。

天王殿内弥勒佛铜像有玻璃罩罩着,两侧的四大天王泥塑也有大玻璃窗罩着。弥勒佛铜像用玻璃罩罩着可能是因为珍贵,而四大天王像用大玻璃罩着可能是为了防止鸽子做窝,或者拉屎到天王身上。天王殿里很多鸽子飞来飞起,抖落的羽毛随风飞扬。梁上到处是白色的鸽子屎。四大天王防护罩的上面立着铁针,也是为了防止鸽子在上面落脚和拉屎,效果却不怎么好。

弥勒佛铜像两边的对联,读起来很有趣。“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么来由”。弥勒的形象总是让人欢喜,这对联也轻松幽默。

大雄宝殿是重檐歇山顶,五开间。殿内供奉的三世佛及几面墙上的五百罗汉都是宋代的作品。五百罗汉中有些损坏了,清代作了修复。

一位身材高大的和尚带着七八人游览,还给作讲解。和尚似乎与这群人熟识,与其中一说话滑稽的汉子还显得关系亲昵。和尚的讲解中,不时冒出一些轻佻的话语,我猜想这和尚与这群人是一个村子的,而和尚做这一行时间可能不长。

大雄宝殿后面,台基之上是藏经阁,几面墙上嵌着禅宗历世佛的石刻画像及其事迹简介。

藏经阁后面上一平台,院子中央有灵照塔,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像。大个和尚将众人带进塔内,讲藏传佛教的转世灵童制度,讲金瓶掣签的做法,感觉态度不严肃,表达不庄重,显得很不专业。灵照塔的后面,是献地建寺人家的祖灵牌位。

最后一个院子,主殿叫做“祖殿”,供奉的是六祖真身像,边上还有两尊禅宗大师的真身像。六祖真身是南华寺的镇寺之宝,游客均被挡在护栏之外,只能在门外远观。大个和尚与值守和尚耳语几句,拉开护栏,将他带来的几位客人请进大殿,就近观看真身法相。有一个人不愿意进去,和尚还叫他“老大”,可见是非常熟识的关系。祖庭院子前面围墙上,嵌着好几通古碑,有明代的,清代的,记录南华寺重修事宜,记录《六祖坛经》印制事宜。一通石碑上是线刻的六祖像,面部被游客摸得光光的。

我在六祖殿后面廊下休息,看到大个和尚领着一群人到大殿后面观看石碑。游客中比较活跃又比较滑稽那位,拿出几张票子塞进和尚衣袋,和尚没客气,没拒绝。我后来坐出租车回城,跟司机聊天。司机说,他们这边的人,尤其是潮汕一代人,对和尚很尊敬,喜欢给和尚钱。不是和尚要,而是香客主动给。

从祖殿西侧小门出去,到了寺院围墙外面。

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溪水静流。九龙泉边,游客排起长队在取泉水,秩序井然。一侧有虚云纪念堂,在古松掩映之下,安安静静的,少人打扰。

往西走,游人不多,安静而闲适,与寺内的喧闹成极大反差。地图上看到西边有“古无尽庵”,随着几位游客进入,里面不见僧人。进门右手台基之上一排绿色瓦顶的平房,正中门楣上有“禅堂”匾。廊下整整齐齐堆放着干柴。

又进入寺内,从放生池前穿过,前往东院参观。东院有大片建筑,有禅堂,纪念馆等。有长廊往北延伸,很少见到游人。在寺院东北角,高台之上有“宝林祖庭”,重檐歇山顶,绿色瓦顶。神奇的是门前两尊石雕,是大象在玩足球。觉得有趣,却不明白。

我快一点进入南华寺,三点半出来,游览了三个多小时。总的感觉,南华寺规模宏大,底蕴深厚,香火旺盛,气氛热烈。南华寺是六祖最主要的传法道场,其深厚的法脉是别的寺院无法比的。现在是淡季,游人及香客已经这样众多,旺季会更不得了。

我的体验不是特别深刻,这是我的问题。最近些年我到山西几次,进过很多古寺,主要是看古建筑。对宗教气氛的体验或感受是减弱了。就建筑而言,南华寺不是很特别。说来惭愧,我到什么地方旅行,都举着手机拍照记录。在南华寺,别人都在烧香燃烛,作揖叩头,只有我一人举着手机拍照,显得另类。

 

在烈日下等了半个小时,坐公交车返回城里。坐三十多站后换车。又在烈日下站了十几分钟,有出租车揽客,拼车回城,十五元。拼车的女子是丹霞山的,要到韶关东站坐班车。她说到韶关不去丹霞山就没有意义了;又说到丹霞山很方便,韶关东站随时有班车,才二十元,实际上是政府补贴的。听她这么一说,我对丹霞山有了兴趣。

司机普通话还可以,听起来不费劲。司机说,韶关人的说法是,南华寺是保外不保内,所以当地人不怎么去南华寺,他们更愿意去东华寺。来南华寺比较多的是潮汕人。司机又说,他对烧香请愿这种事情不是很相信,一切还是得靠自己奋斗。又说,寺院里的和尚,很多白天是和尚,晚上却过着富人的生活,他们坐名车,住豪宅。又说,广东这边对和尚很尊敬,他们的收入很高。我以前听老徐讲过,“谤僧”是罪过,所以没接司机的话。

韶关古城,武江和浈江汇合为北江,成为珠江的上游之一。我预定的酒店在武江和浈江之间,在风采路上,在风采楼边。风采楼是明代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而建立的楼阁。历代有毁建,是韶关的名胜。楼高二十二米,下面是十来米高的门洞,马路穿过,上面是三重檐的结构,是余靖纪念馆。风采楼往北几十米,是横跨浈江的风采桥。

酒店条件不错,我很满意。虽然地处步行街,但因为楼层高,还是很安静。

天黑后到红网东街逛了一圈。时尚餐厅,茶吧,酒吧,咖啡厅,都是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明天上午去丹霞山,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