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05):广州:陈家祠
2023年10月02日
从华林寺回到宾馆,雨下大了,就呆在宾馆补日记。广州这种闷热而潮湿的天气,让人很不舒服。
两点半退了房,存了包。准备参观完陈家祠再回来取包。
到隔壁一家小店吃午饭。两点半还有很多顾客,目测大多是当地人。我要了一个肠粉,一个皮蛋瘦肉粥,一共三十四元。味道还可以,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因为口味清淡而有腥味。粥是下了功夫熬出来的,很醇厚而绵柔的感觉。
对面一位看起来八十多岁的老奶,只吃了一碗粥。老奶是用现金付款的,而且是吃了之后才付款。服务员从她手里接过二十元,帮她付款后找补了三元。老奶吃完还没走,看着我吃。老奶问我从哪儿来,到广州是出差还是旅游。说了几句就无话可说,主要是语言不通,交流有困难。
步行穿过一个居民小区,前往陈家祠。狭窄的巷道,地面是大块的石板,有几块还是墓碑。巷道里开着些小店,卖各种小商品,门面都很简单,显得有些杂乱,寒酸。大都市与小市民,摩天大楼和小巷陋屋,一点也不矛盾。走出巷道,就是宽敞的街道,拥挤的车流和人流。
接近陈家祠,路边已经挤满进进出出的人群,人山人海,乌央乌央的,这么多的人,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扫二维码预约,购票。一下傻眼了,今天预约已满!
晴天霹雳!
我这次广州之行,最期待的其实是陈家祠。我很多年前看中南大学柳肃老师讲中国建筑史,第一次听说陈家祠。柳老师是将陈家祠作为古代建筑的反例来讲的,说它太繁琐,太夸张,简直是繁琐和夸张的登峰造极。我于是很想知道,那种登峰造极的繁琐和夸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境界。
莫非要放弃?莫非要改变行程?放弃舍不得,改变行程也很难。我跟老党父女约好明天在衡阳见面,他们已经出发。于是后悔了一会儿。我昨天本来可以多坐一站,到陈家祠下的,这样说不定下地铁之后就会预约了。昨天晚上去光孝寺探路,为什么不来陈家祠呢?今天中午早点出来,或许还有机会预约上。悔之晚矣。
打开携程APP试试。还有一张陈家祠门票!门票+讲解68元。而且只有一张四点的,之前和之后都没有。还好,我的火车是晚上七点多的,四点进入的话,看一个半小时出来,坐地铁到广州南站还来得及。
我不知道如何进入景区,到检票口去问,说是要跟携程联系。携程的客服很有耐心,帮我联系导游,要我耐心等待。终于等到导游的短信,又通了电话,这才放心下来。快四点导游才出现,她是结束了上一批游客的导游讲解又来接受我们这一批的,嗓子已经沙哑。导游集中了我们的身份证,到售票处集中买票,然后再带着我们从优先通道进入。
陈家祠是广东各地区陈氏合族建立的祠堂,原先是为各地陈氏子弟进入广州市提供住宿方便而营建,是广东省历史上最大的合族祠堂,也是现存广东省最大的民间传统古建。陈家祠包括三进三路九座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的厅堂,气势恢宏,规模巨大,其建筑及构件工艺精湛,制作精良。
我一进入院子,就被外墙上的砖雕所吸引,所震撼。数米长宽的墙面,一幅幅巨大的砖雕画面,人物众多,情景生动,雕工细腻,形象传神。屋脊上的瓷雕,有众多的人物,还有故事情节,分成一个又一个隔断,像是连环画。瓷雕之下的第二层是灰塑,各种猛兽或瑞兽,形态威武,动作敏捷;色彩是那样的艳丽,像是新近粉刷的样子。
听导游讲,陈家祠在建筑上有七绝:瓷雕、灰塑、砖雕、木雕、石雕、铜铁铸、门画。导游普通话不是很好,专业知识却很丰富,讲解很仔细。七绝中的每一绝,都有具体的例子,有具体的讲解。我有些着急,不时离开队伍。想尽快将全部内容观赏个遍。不过,因为同时有许多导游在讲解,在每一个景点都能听到。
陈家祠门堂上挂的匾不是“陈家祠”而是“陈氏书院”。导游解释说,陈家祠建于清朝末年,那时的政府对于民间合族建立祠堂有顾忌,因为当时存在家族联合包揽诉讼,干预地方事务的问题。于是很多合族建立祠堂的,就不叫“祠堂”而叫“书院”。聚贤堂是陈家祠建筑群的中心,其中供奉着陈氏各房祖先的牌位。当初建设祠堂时,采取的是出售牌位位置筹资的方式。根据牌位不同位置,设定不同价位。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各种木雕、砖雕、瓷雕等等,都有制作厂家的名号,这些构件都是由广东各地著名的专业厂家生产的,说明那个时候的专业分工已经很发达。
因为赶时间,看得匆忙,真的是走马观花。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太精致,太奢华,太浮夸,太繁琐;这些东西,既是艺术的精华,也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一个小时看完,返回宾馆取了行李,又到陈家祠站坐地铁。
在广州南站吃了一碗潮州牛肉面,56元。很好吃,却有些心疼。
快九点才到衡阳东站,又坐DD十几公里才到宾馆。
这一天,太忙太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