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02):义县·奉国寺
2023年9月12日
五点起床,补昨天的日记。
六点就补完。
天早亮了,可能比武汉早一个小时。
窗外很热闹,是卖菜卖水果的吆喝声。
昨晚前台说,早上八点送早点;我要求七点送,因为要早早出门。她说他问问看,意思是不确定。
我今天的计划是,八点钟去看奉国寺,两三个小时;如果万佛堂可以去,就去;不可以去,就去广胜寺塔、凌河湿地公园、博物馆。我下午四点多的火车到兴城。
七点钟收拾好,准备下楼问问前台。如果早餐能早点送到,就吃了再走;如果八点才能送到,我就到外面去吃。
我下楼出电梯的时候遇到机器上上楼。问前台,说机器人就是去送早餐的。不过要先到三楼,再回二楼送我的。
我返回房间等着。机器人到门口,我启动程序取了餐。听到机器人说:“你真是闪电一样的速度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快的。”觉得很好玩。
给了我两份早餐。每份有一碗小米粥、一只煮鸡蛋、一根香肠、一张烙饼、一个大菜包、一小碟咸菜。分量太多,我一份都吃不完。留下一份带着,可以做早餐。
出门时感觉有些凉。这是这几个月来第一次感觉到清爽的凉意。
门口马路两边很多摆摊卖蔬菜,卖水果的,还有卖早点的。可能是早上一定时段允许摆摊,我后来返回时摊点就不见了。
沿着宜州大街往北走,我昨晚走过的。
路见一家黄金商店,员工在做企业文化宣传操,六位女子,身着大红的衣服,喊着口号,做着夸张的动作。动作并不整齐,口号并不响亮。对面的路口,聚着一大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拎着工具,举着牌子,有木工,瓦工,水电工,都是找临工的。有面包车开过来,等工的人蜂拥而上,唧唧喳喳,挤挤搡搡。面包车上下来工头或老板,点上几个人,拉走。其他人继续眼巴巴等待。马路那边是卖黄金饰品的,马路这边是等候被招工的,我感觉到有些反讽。
从宜州大街岔到奉国寺商业步行街,穿过菜市场。路边尽是摆地摊的,卖蔬菜的,卖水果的,卖鱼的,卖肉的……好些卖菜的,面前只有一小把菜,只有个一斤两斤的。我听他们喊价,苹果、蔬菜等,三块一斤的有,一块一斤的有,这就意味着有些摆摊卖菜的来一次只能买个三块五块。那些小菜都是又瘦又小还不水灵,说实在话,昆明菜市场里人们扔掉的都比这好看。
市场的尽头,隔着马路就是奉国寺的山门。
有个说法,奉国寺是我国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而这山门,实在是太秀气了点。山门是三开间的悬山顶建筑,估计是清代的遗存。右侧墙上嵌着国保碑,奉国寺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门两侧的石狮子倒是很可爱,它那蓬松的头发,让我想起那个南美足球明星,“疯子”伊基塔。
我昨晚在抖音上买的门票,还要换成纸质的。服务员很热心,很主动,很友善,一直是微笑服务。我向她打听万佛堂的事,她说还在维修中,要9月20日才恢复开放。万佛堂石窟是北方最著名的石窟之一,不过藏品不多,水准不高,艺术性不够特别,保存情况也不好。我已经看过那么多著名的美好的石窟,这个不看也不遗憾。
过山门,下台阶,有甬道通往二山门。甬道两边有海棠,果子有蚕豆那么大,开始泛红,密密麻麻的,看着很可爱。我摘了一个尝尝,还不能吃,很硬,很涩。
甬道尽头是二山门,三道门都开着。中间门头上有“大佛寺”匾,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遗存。明间大门通道两侧墙上有线描的绘画,内容好像是水陆会的故事,像山西纯阳宫的壁画一样。每面墙上有五尊神仙画像,图像还比较清楚,线条流畅,神情饱满。看起来像是明朝的遗留。
过二山门,门前是座木牌坊,看起来是危险建筑,正在维修,用绿色的网布围起来。
往前又是甬道,两侧是山楂树。果子有鹌鹑蛋大小,密密麻麻的;颜色已经鲜红,不过还没成熟,吃不成。
往前,台基上是天王殿,是清代的建筑。三开间,周有围廊。四大天王像臃肿而比例不当,不够威风也不够庄严。后面墙上也有壁画,看得出是幼稚而粗劣的现代的粗制滥造。
过天王殿又是甬道,尽头高台之上,就是奉国寺大殿。
远观,好像不如大同华严寺大殿那般雄伟。华严寺大殿是在五米高的台基上,而奉国寺大殿是三米高的台基。不过,也足够雄伟了。我在台基的左前方和右前方拍照,镜头都装不下。大同的华严寺大殿和善化寺大殿,都是这样。论及谁是第一大辽构,我以为是旅游部门制造的噱头。有时候,还有些不够诚实。比如,很多宣传都说华严寺大殿是第一大辽构,可事实上华严寺中只有薄伽藏教殿才是辽构,华严寺大殿实际上是金代重建。
实在体量太大,看不到屋顶,不过我知道作为皇家寺院,奉国寺是庑殿顶的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有“九五之尊”之谓。斗拱硕大,用料粗壮,结构简单。转角斗拱更大一些,各有两朵,其中有四十五度的斜拱。铺间斗拱和柱头斗拱都比较简洁,淳朴。辽构的特点就是这样的,庞大、古朴、壮美、豪放。
我本来想在外面转上一圈,仔细观察一番其外部结构的。走到大门口,被佛像所吸引,就跨进大门。
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所建,初名咸熙寺,金代改成大奉国寺。奉国寺大殿供奉的是七佛,即释迦牟尼佛及其之前的六佛。传说中耶律隆绪是释迦牟尼佛转世,此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耶律隆绪的化身。
大殿内,供台之上,一排七尊巍峨壮观的佛像。我不知道按顺时针顺序佛像是从右到左,没想到最西头一尊佛像就是释迦摩尼佛。
我进去的时候大殿里的游客只有一对母子,她们在中间大佛跟前叩拜。
进门往左,径直走向最西头的那尊佛像前瞻仰,感觉特别的亲切、温暖、安慰,特别的柔润、醇厚、柔和。就怔怔地站在那里,几乎是移不开脚步。
供台上的神像可以分为七组,每组都是一佛二菩萨。佛像高9·5米,菩萨高2·7米。释佛很特别,似乎是望向西南,而其他佛像都是望向正南。佛台的东西两端各有一金刚力士,神态威武而夸张。佛像前还有一组礼器,一香炉和二烛台。佛台前面东西两侧,各有若干记事碑和功德碑,有金、元、宋、明、清各个时代的。据说,东边一通红岩石碑,原先是辽朝的,金代时将其文字磨掉,刻上金朝的文字,记录金代的事件。凿痕还清晰可见。
我实在太喜爱这些佛像,这些建筑,看着看着就想拍照。正门右侧办公桌后面站着一高一矮两位着白衬衫的年轻人,应该是管理员,佛台上也有 “禁止拍照录相”的告示。我还是偷偷在佛台最西侧的金柱及石碑后面拍了一些,这些照片对我来说很珍贵,回去后还要仔细品味。
这些佛像实在太动人了,可以说是摄人心魄。那种结合了庄严和柔润,神圣与和谐,神秘与通透的美,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饱满而完美的美。这可能是佛教文化与中华文明相结合的一种特别的美。我以前看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的片段,看到这佛台之上的七尊佛像,就被震惊得目瞪口呆。而现在,我身临其境,就在这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佛像跟前。我有一种由衷的自豪。
沿顺时针方向转一圈。佛像的侧面和背面,很多地方损坏了;有的因为时间久远而自然损坏,有的跟地震有关,有的与现代的战争有关。主佛的背面是倒坐观音,据说是男相的观音,为目前全世界所仅有。在《一代宗师》中,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就是在这尊观音像前叩头的。
转到大殿东头,又在金柱和石碑的后面拍照,这边顺光,拍出来的效果更好一些。这时,一直在佛像前虔诚叩拜的母子走到身边,年轻的女子悄悄跟我说,寺里不允许拍照,牌子上写着呢。我稍微有些尴尬。我知道她是善意。我对寺院不允许拍照的“规定”素来反感,尽量不遵守。不过,为免麻烦,也是为了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也会收敛一些,隐蔽一些。
转一圈,到大门口。大门内两只石狮子,看起来很特别,很有趣。尤其是东边那尊,披着一头长发。好像是在哪儿看过,想了想,是在应县的净土寺,叫“披头散发狮”。梁思成说它是应县的两大国宝之一,另一件就是释迦塔。
矮个的白衬衫工作人员在边上,我看他文文静静的,应该是有文化的,就问他这石狮是什么年代的。他说同那些佛像一样,都是辽代的。我说我在应县的净土寺看过这样的披头狮,梁思成说是应县的两个国宝之一,是金代的。白衬衫说,是啊是啊,披头狮目前只发现两尊,一尊在山西应县净土寺,一尊就在这里。我看这尊披头狮与应县那尊完全一模一样,我相信也应该是金代的。应县那边的说法就有些值得怀疑了,他们说净土寺金代的披头狮是全世界唯一的。白衬衫又说,金人喜欢披长发,所以他们的狮子就雕成这样。这个说法有趣,却不可信。莫非金人就只雕刻了这两尊石狮?如果有其他模样的石狮,又该如何解释?
奉国寺现在是旅游景点,而不是宗教场所,不允许烧香磕头,佛台前面没有功德箱,也没有拜垫。这时有游客过来问白衬衫,想要祭拜怎么办?白衬衫从办公桌后面拿出一堆竹签,上面写着似乎是祝愿的话。白衬衫说,作为旅游景点,奉国寺不能烧香,也不主张磕头。不过可以上愿签。佛台上供奉着七尊佛像,后面还有观音像,他们分别代表人们的不同愿望。这里有八只愿签,代表不同的心愿,升官、发财、健康、儿孙满堂等等,敬献给不同的佛,就能满足不同的愿望。说着,白衬衫带着那游客到佛像前的烛台下,示范上签的程序,动作。登上石凳上签的时候还特别强调,古时候这石凳是只有皇帝才能登上的,从这里观看佛像是皇帝的特权,这是皇帝的视角。我觉得有趣,但不觉得有意义。说起来,这也不过是迷信而已。
我继续按顺时针观赏。到西头的石碑前,听高个白衬衫工作人员在给一对夫妇讲解关于佛像,关于那些石碑的知识,很有意思,很有收获。我以为这是义务讲解,很感动。在佛像的侧面和背面,有些地方有明显的裂痕,有些地方用钢架支撑着。这些佛像实在美不胜收,这种岌岌可危的情景实在让人揪心。
转了一圈,又返回到大殿前面。游客多起来,很多游客举着手机拍照,管理人员好像都不管。在大殿里面的管理人员,有三位穿白衬衫的,有一位穿黄马甲的,他们都热情地鼓动游客上签。白衬衫非常热心,非常努力,“大姨大姨”叫着,紧紧跟着游客,细致耐心讲解各尊佛代表的愿望,上签的程序,动作。很勤奋,很热情,甚至有些巴结。
这时,走进身着消防服装的七八人,看得出来,有主官一人,副主官二人,士兵四五人。陪同和讲解的,知识分子模样的,可能是奉国寺文管所的负责人。看那主官的神气活现,讲解人的谨慎小心,猜想这主官可能是县里消防部门的领导。来到佛台前面,他们讨论的是消防的内容。讲解人说大殿不让烧香,也是出于消防的目的;殿里的木制构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很多都腐朽了,见火星就着。其实也是矛盾的事情,正是由于没有烟熏,木材才加速腐朽的。听到这,消防队主官摸了摸身边的柱子,说确实是腐朽了,里面都成了渣渣。讲解员接着说,奉国寺自建立以来,经历过三次大修。最近一次在明朝,距今已经五百多年。现在大殿的很多木结构已经朽坏,到了必须修复的时候了。他指着佛台上一尊胁侍菩萨说,这样的菩萨倾斜了,就用钢架支撑起来。又指着大佛说,这些佛像身上的灰尘,积了一千多年,影响形象。但不能轻易打扫,需要专家研究,制定方案,采用科学的方法。目前在西安博物馆专家的指导下,胁侍菩萨的清洁工作完成了,佛像还没开始。又讲了奉国寺的历史,建筑结构等等。讲得很仔细,很专业,我跟着听了一路,很有收获。
来到大门口,矮个白衬衫在跟游客讲供奉的事情。有游客上签之后,回来给他扫了一百元。消防队主官似乎也有兴趣,过去问白衬衫一些事情。问上签是怎么回事?收钱是怎么回事?白衬衫开始有些紧张,解释了一会儿才镇静下来。他说对不同的佛像请不同的愿,乞求不同的内容,这在文献上是有记载的;至于上签,是他们的一种创造,因为奉国寺是不让烧香的,他们创造上签这种做法,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还说,这是游客的自愿,是免费的。主官说,我分明看到你收了游客的钱。矮个白衬衫一时语塞,有些尴尬。说游客关心国家文物保护,一定要为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作点贡献,也不好阻拦。显然是撒谎,不过领导也不愿揭穿。
听讲解人讲到上签的时候以皇帝的视角看佛像,倒是很有兴趣。他先是让两个战士去上签,又让一位副主官上去,还问他皇帝的视角是怎样的。他的部下们又鼓动他给中间佛像上签,他稍微忸怩一下还是上去了。主官上去和下来时,两位副主官体贴地牵着,扶着,那种小心和谨慎真像李莲英伺候老佛爷。其实,主官的精神挺抖擞的,两位副主官跟他的年纪也差不多,都是五十多岁样子。这主官的官派真是十足,感觉就是皇帝的派头。我还注意到,其他人上台时都没有脱帽,而主官是脱帽了的。从对佛像尊重的角度来讲,一进大殿就应该脱帽的;但从无神论的角度讲,表达这种敬意是有问题。我还想看一看消防队有没有交钱,一直到离开,消防队没提,白衬衫们也不敢提。其实,白衬衫们做的是无本的生意,那些竹签是无限量重复使用的。
我跟消防队转了一圈,回到前面。又来了一个团队,有导游讲解,我又跟着听了一路。
导游说释佛望向西南,那是他怀念家乡;右肩露着,因为他是半路出家。还说释佛的右手僵硬,好像不太协调。原来辽沈战役时,有三枚炮弹打进了奉国寺,都没有爆炸。其中的一枚打中了释佛的右手,打断了,但没炸;后来作了修复,但现代工匠的技术远远赶不上古代,修复效果不好。经导游的讲解又注意到,释佛前面的胁侍菩萨,左边那位双手捧马,右边那位上手捧狮,其寓意没有听清楚。又说,释佛左边那尊佛的胁侍菩萨露出牙齿,这在古代雕塑中非常罕见,现在被叫做“东方的蒙娜丽莎”。在大同华严寺的薄伽藏教殿也有这样一尊露齿的菩萨,也被叫做“东方的什么什么”。我听着别扭。一来这种露齿的佛像可能是有什么宗教意义,我不理解,但确实不美;二来不管其美不美,叫做“东方的蒙娜丽莎”或东方的别的什么都不妥。这尊露齿菩萨的年纪有一前多年,蒙拉丽莎才多少年?“东方的什么什么”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审美的不自信。
来到西墙的壁画前,导游说壁画风化严重,看不分明。建议大家用手机拍下来,会看得更清楚一些。这个已经试过,确实有效。导游还说,在奉国寺是可以拍照的,没人阻拦。我猜想,一来奉国寺不卖画册,游客拍照对他们的利益没什么影响;二来如果阻止游客拍照,可能会引起反感,游客可能就不会上签了。
殿内金柱的根部都有一个碗口大的圆洞,导游问大家这是干什么用的,大家都不知道。导游解释说,柱子上头的榫卯天长日久会松动,用木棒插入这个孔洞,可以校正松动的榫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校正法。导游又提醒大家注意,柱子上有黑色的油脂,闻起来气味儿还很浓。说这些柱子都是黑松木的,经过一千年还有松油,说明材质很好。我闻了闻,果然气味儿很浓。
我在殿里转了好几圈,不时蹭一蹭导游的讲解,很有收获。
我看高个白衬衫对游客很热心,主动耐心讲解有关佛像、石碑、壁画、建筑的知识,态度和蔼,热情友善,对他很有好感。临出来的时候问高个白衬衫一个问题:
“迦叶不是释佛的弟子吗?怎么佛台上还有一位迦叶?”
高个白衬衫很不耐烦看我一样,那种眼神是傲慢的,不屑的,说:“不同的两个人,一个叫迦ye,一个叫迦she。”
我知道释迦摩尼佛的大弟子迦叶,有时候读作迦ye,有时候读作迦she。似乎是两种读法都可以。高个白衬衫鄙视了我一番,却没给我解释清楚。
我感觉尴尬而沮丧。我以为高个白衬衫是位热心工作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游客热情友善;没想到他是这样的傲慢,这样丑陋,这样的势利眼。他热心而友善的对象不是游客而是他的顾客,他是为了推销他的愿签才热情而友善的,他是对那100元友善。这样想着,我对奉国寺美丽而神圣的佛像竟有些担心起来。这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出售”愿签,他们实际上将自己当成了生意人,无本万利的生意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与文物保护无关,与文化宣传无关。他们能够这样挖空心思谋私利,会不会胆子变得越来越大,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呢?这千年的古寺,这千年的佛像,会不会毁在这些势利小子手里呢?
出大殿,在外边转了转。有工人正在后面围墙上安装防护网,那围墙才三米来高。外面还有一道围墙,也是三米左右,还没有安装防护网。我又揪心起来。这千年的古寺,这千年的佛像,这稀世的珍宝,就这样的保护措施?若是有人起了歹心,突破这两道围墙易如反掌,盗走这稀世的珍宝也易如反掌。更何况,那些表面在做保护工作的人,其实正沉迷于谋自己的私利。他们为了私利而与外面的坏人里应外合也并非不可能。
我在奉国寺里转了两个小时,收获很大,心满意足。
万佛堂去不了,湿地公园和博物馆也不想去,再去看看广胜寺塔吧。
没有公交车,没有共享单车,更没有助动车,只能走着去。
走过那条巷子,路边有几位老人在聊天。果然是有人住的,我昨晚来的时候看不到一点灯火,确实是人家早睡了。
铁栅门关着,扫十元自己开门进去。貌似管理员的三位老妇在高台上院子里的塔影下聊天。其中一位跟我说,先看看说明。塔下有个玻璃橱窗,有广胜寺塔历史概况的介绍。
这座砖塔原名嘉福寺塔,1980年塔前挖出一座石经幢,才确定其叫广胜寺塔,是辽朝开泰九年(1020年)建立,与奉国寺同岁。这是一座八面十三级的密檐式砖塔,总高42米,其中须弥座的高度占五分之一。看历史图片,重修前上面的十三级毁坏严重,看不清最初的样子。现在的形式是根据历史文献恢复的。有一个说法,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想要彻底毁掉这座宝塔,用大炮轰炸。炮弹总是落不到塔上,后面院子全炸毁了,宝塔还是屹立不倒。太多这样的神话。
塔身高大,须弥座以上看不清楚。须弥座有八面,每一面有一神龛,中间是坐佛,两边各有一尊站立的胁侍菩萨,顶上还有飞天;两边侧柱有肌肉隆起的金刚力士;佛龛下还有张着大嘴的狮子。
由于年代久远,大多佛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西南角的一龛保存比较好,佛像和菩萨都还比较完整。
院子里有国保碑,显示广胜寺塔是国务院2013年批准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