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中医唐湘捷畅谈武医
博古论今:82岁的中医唐湘捷畅谈武医,文以养智,武以强身,医以济世…82岁的中医唐湘捷须发斑白,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声音爽朗,和颜悦色,谈到武医,博古论今。古代军医就是武医,在军队里的医疗体系里。过去冷兵器时代,训练、打仗经常会受伤,便产生了中医的一系列的治疗方法。武和医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上古先民狩猎叉鱼,茹毛饮血,抵御风寒,在险恶环境中以武求存,武野蛮其体魄,而在受伤染病时,又取植物之性砭石之力,创造医治之法延续生命。事实上,在数万年前,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就有了“武”和“医”,并不是后来有了武术,才有武医,武医一体使人类逐步走向了文明。文以养智,武以强身,医以济世……
唐湘捷谈武医在重庆的源流发展。唐湘捷的父亲唐文珍先生1917年重庆荣昌河包乡,祖父唐科伦是民团团练,老夫人唐肖氏是医药世家之闺秀,正是在武医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唐文珍的童年在家乡”义馆”发萌读小学,武医家庭的环境为其成长打上了深深的武医烙印。十岁到十五岁來到重庆就读于民成教会中学,课余到国术馆练拳习武,拜霍元甲的徒弟陈立冰为师, 十六岁因打洋人教士被学校默退而返乡务农。十七八岁在当地,携友练武,申张正义,好打报不平,是河包乡”四大脑壳之一”,赞扬他勇斗恶霸的“马恼壳咬金毛狮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1937 年至 1947年十九岁到二十八岁时,保家卫国当兵抗日,他以深厚武术功底, 身经百战消灭日寇保存自己,历经松沪战场, 台儿莊大捷,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独山战役 ,穿硝烟趟血河,立过战功受过嘉獎。在密码失秘的危急时刻,他身揣作战秘令,只身三进三出武汉三镇,完成传令任务,获二十七集团军的”独胆英雄”称号,他曾带领一个排,三天三夜死守43年二十五岁随军转战贵州独山, 死守陪都重庆的南大门。日夜守护贵州独山机场及军火库,保护美军”飞虎队”和远征军战区军用物资的安全。阵地, 拼得只剩下七个士兵兄弟,完成掩护大部队在幕阜山布设伏击圈的任务,此役全歼日军整个辎重大队。1949年三十二岁于成都金堂和平起义,任解放军1046团付团长,为维护成都治安次序建功。后来进入川西军政大学学习,分配到康藏公路筑路团三营灌茂段,开山放炮悬崖辟路。获三次连劳模记功一次。
1955 年至 1967年从军人带领部队到当工人干重活的大转身,又是全靠武术打下的坚实基础,适应了这种人生角色的大转換。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四十多天的无数次皮肉之苦伤筋断骨,在无法无天无医无药无助时,又一次创造了九死一生的生还奇迹,是再次受益于武功功力的眷顾,武医那股強大的抗击打力和疗伤治病的自救力,活下命來了。1969年后开始在下班之业余,用祖传秘方抓药泡酒,加上点穴集散疗法为人疗伤看病,创造了不用开刀手术,治愈瘫痪,消除肿瘤,康复骨增骨刺的奇跡,让世人看到了传统中医的神奇功力。把气功和武术,点穴集散法和中草药秘方,打破家传毫无保留地公诸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1984年,在重庆沙坪坝区书记赵福、区长郭军禄批准成立了沙坪坝武医诊所门诊部,”沙区武医诊所” 在当时重庆市凤毛麟角,唐文珍先生总结武医说:“武术功力能转化为医药医术为人治病救死扶伤,但武医治病是要损精耗气伤神的,所以要刻苦练功持之以恆,才能不伤自身为人治病。”习武功抗倭寇保家卫国,用点穴创集散济世救人,这是唐文珍先生一生的写照。
武医对西医很难治愈的帕金森病有效——唐湘捷的唐氏点穴集散疗法。唐湘捷介绍,武医对西医很难治愈的帕金森病,唐湘捷的父亲唐文珍有独到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在重庆经他治好的帕金森病人就不下10例。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们家十几代祖传的唐氏点穴集散疗法,这套方法,结合了气功、武术、中医为一体的独创治病方法,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他得到了家传真谛,祖传是以传统带徒方式教学,言传身教不著文字,虽无著述但是言传身教已将点穴集散疗法及武医思想交接下來。他将武术点穴道的点打伤人反用之,用穴解药解来治病,依据实践把理法方药概括为”集散 ”二字,创造了“点穴集散疗法”,八十年代就治愈过许多医学上仍未解决的病症。他总结提出退病法,解释了病情反复和加重之因。能让被治的病人安心,能使医生坚定信心。他创造”筷子固定法”使医治骨伤既缩短了疗程又无后遗症。因为集散法一讲便明,一学便会,一用便灵。很多弟子都能治疗难度很大的疑难杂症。以“点穴”为手法,以“集散”为疗法,这种疗法对跌打损伤和风、寒、湿、热等症,以及骨质增生、中风、瘫痪、类风湿和一些老年性的病症都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如今,唐老根据他自己多年临床实践与经验教训、思考总结整理完成了《集散原理》、《唐氏点穴集散疗法》、《刮痧集散疗法》等培训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