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大艺术家越来越难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大艺术家越来越难

文 曹喜蛙

当代艺术中艺术家的独立自我,常常容易迷失,这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当下生存问题,或意识形态在艺术表达中的困境,或来自商业外部对艺术的创新干扰,都是艺术与现实复杂的冲突存在,艺术家的自由表达变得越来越困难,这肯定不是一个艺术简单的问题,不然那就不叫现实了,现实总是常新的,不要担心艺术会缺乏所谓新问题。

艺术家的存在已经不是一个人的隐秘问题,事实是艺术家常常受到金主、赞助人、收藏家、画廊主、粉丝的干扰,以往大家可能对艺术家有独立性格的行为多加赞许,如今的社会却变得越来越不宽容,但凡有一点点权力就会企图要挟艺术及艺术家,在俄乌战争、以哈战争等一系列的国际事件新闻中,艺术家已变得越来越不能自由畅快表达,常常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差异表达而受到断供要挟、撕毁合约。

某种程度上,发布表达的传媒渠道越来越丰富方便,除了报刊、电视的报道,更有互联网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自媒体,更有短视频方便上传,但一不留神却会因为某一句话某一个观点被屏蔽,不仅仅在控制言论的威权国家即使在自由民主国家,都遇到自由表达新的瓶颈,没有哪个国家没有政治正确的问题,而对职业艺术家来说这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纯粹的艺术表达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自由因为自由的放肆而让这个世界戛然寂静。

即使一个艺术家是画纯粹的抽象画,他的作品里没有任何具象的表达,他也不可能会不遇到政治正确的问题,即是成功到多少有点影响力的艺术家也没有任何特权,常常被卷进社会突发事件的表达中,因为当下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越道路泥泞,尤其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更加没有了隐私遮丑,发达的资讯总有事件需要你去表达拥趸,不但左派右派之间有鸿沟,即使在传统现代之间也有鸿沟,在党派之间也是有鸿沟,在财富阶层与知识精英与蓝领大众之间也有鸿沟,在宗教团体之间也有鸿沟,宽容越来越成为一种稀有植物。

以往艺术家担心的问题,比如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鸿沟,比如原创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行画之间也有了鸿沟,过去会被市场金融悄悄消解,使任何一种存在都有存在的必然,但当独立的自我不能转化成商业金融上的成功,大多数艺术家就退而求其次,放弃年轻时的理想追求,尤其四十至六十岁之间的中年艺术家往往都有这方面的生活压力,已经不太把纯艺术的追求当一回事,大多数艺术家自然就早早向现实缴械投降,慢慢参加的艺术界活动越来越少,办的个人展览也越来越少,媒体或评论界很快就把他们抛弃。

艺术注定是一条寂寞的创新道路,大多数艺术家常常不能忍受独自的落寞感,他们渴望人们的喝彩或啧啧称奇,他们常常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他们不明白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独立命运,不晓得每一件作品其实都有一个不同的人生价格,总期望自己的作品都能卖一个好价格,殊不知今天那个收藏家走了就再也不会回头,至少十年都不会再有其他藏家再问询那件作品了。事实是,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一个孩子,孩子大了都要走自己的路,最好让他们都找到自己钟爱的男朋友女朋友,最好让他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艺术家的独立自我并不是独立王国,相反艺术家更多是要与人相处,但艺术家往往在别的心烦的事上再有多少没有耐心。

艺术注定是一条创新实验的路,而大多四十至六十岁的中年艺术家往往却趋于保守僵化,长命百岁的艺术家今后会越来越多,任谁都要经历过中年的磨难,不管东方的成功艺术家还是西方的成功艺术家终生都在创新实验。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信息发达了,天天都要面对全球的资讯的覆盖,因为一条新闻而造成的人与人的撕裂早就成了现实,神仙吵架的日子是越来越多,尤其艺术家常常受到金主、赞助人、收藏家、画廊主、粉丝的要挟去表态,艺术家的自由表达常常受到外界的威胁,而这个外界仿佛长在艺术家身上的毒瘤基因,学会与毒瘤相处成了艺术家大神的一种新功夫。

 

 

 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得越来越病态,甚至越来越变态,艺术何为?这就要艺术面对全球性的现实更要寻找最大化的关键词,面对现实绝对不是简单的妥协或一致性相处,绝对不是义正词严那么粗暴简单改变它?艺术超人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了,表达表现也都变得越来越难,但是基本的正义、自由、人道还是要有新的秩序,人类的全球化愿望可以说已经几乎实现,但眼前当下逆全球化的风中民族主义宗教主义政治正确又变得甚嚣尘上,这些都是现代主义没有能彻底解决的现实遗漏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都不是艺术家的能力能解决的,但值得艺术家慢慢思考,面对现实艺术家其实都是傻傻的。

艺术家关注表现的艺术内容实际上永远开发不尽,但这些内容往往都是处在边缘边际,不像那些流行讨巧的儿童、青春、女性、艳丽、政治、财富等新旧才子佳人痴人做梦不变的题材打转转,当然造成这一状况一方面有批评家画廊的引导,另一方面也有艺术家的悟性较差,缺乏艺术的自觉性先锋性,艺术家宁肯在时髦以及容易成功的题材方面成千万人的挤独木桥,也不愿意走实际上竞争的人很少的阳光道,大部分艺术家虽然未必肯接受成功学的洗脑,但大多数艺术家宁可希望从校门出来就钻进一条笔直的成功成名发财致富的道路,主观上不想受一点委屈但事实上却免不了在失败的道路上长时间磨难,上帝恐怕是人间唯一的公平者始终把不幸匀称的分给每一个艺术家。

 

 

 三十岁前的艺术家本文暂不去关心他们,仅凭青春、远方和梦他们就可以出道鬼混青春岁月,但一旦到了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就会进入创作的瓶颈,尤其现在经济环境恶化,艺术家越来越难,能支撑他们梦想的恐怕只有看不见上帝的神杖,这里对他们提建议几条,但愿对他们有用:

一、首先,艺术家进入了四十岁以后,在艺术知识、观念价值以及手上功夫上都有了一个全面的学习,他们中间自然有人很幸运的走了早年运拔的头筹,但对其他的没有成名的艺术家来说并不意味者从此就走霉运,至少他们还有两次机会,那就是艺术的中年运和晚年运,对艺术家来说就是要有耐心去持续的创新与漫长的等待,当然没有耐心你就可以去干点别的营生,多数人都这样做了也没有人觉得他们有什么错误,这就是自由选择的意义,也许对艺术家本人来说确实会有点遗憾,总有一段漆黑的夜路需要你一个人慢慢去独自走。

二、关键是在艺术上有要你独特的语言,独特的叙说关键词,如果有你就慢慢修的艺术之路,因为欣赏你的人也许很多,但真的能够给你关键加持的藏家、金主却可能只有一个命定之人,那一个你艺术的贵人他自己恐怕都还没有浮出水面,你要有耐心等待,祈祷他早日挣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某种程度上他就是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的人形上帝。

三、至于,你是中、青年就成功的艺术家,还是到老年才成功的艺术家,还是百年之后才成功的艺术家,实际上都是命,这个命可以是宿命的,也可以不是宿命的,一个人还是只能有一个命,不关你怎么命名它实际都不重要,关键你要把你的一生艺术的走下来,苦也罢甜也罢,都要你自己去亲历,没有一个人代替你,只有你自己信你自己的命运。

四、每个艺术家的一生,都有它的大大小小无数槛,这个槛或者是非常明显看得见摸得着的门槛,或者是无形或隐形看不见的门槛,当你跳过这个门槛你肯定是知道的,过不去你也是更加心知肚明,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不知道,但你自己一定要知道,现实中有无数个门槛等着你去迈过去才行,每一个门槛高低不同有的人很轻松就会跨过去,有的人却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跨过去,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

五、一个艺术家的最美好的时段当然还是青年,但进入中年的艺术家就不可避免的拉开了距离,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不怕不成功,相比那些早年成功的艺术家那些中年艺术家要更加自由些,事实上大器晚成的艺术家更自如些有更大的空间,而那些早年成名的艺术家受到的约束往往更多,因为金主、画廊、收藏家并不一定不会干扰你的创作,他们的存在完全可能在无形中引导你走上错误的创作道路,这种资本的可恶发飙的可能性是50%的概率,尽管他们曾经承诺过不再给艺术家一点约束、压力,许诺过他永远自由创作,但这就像一对恋人曾有许多美好许诺,但结婚后就变成未必,或者变成诅咒,或者更加美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现在的艺术生态比以前自然成熟不少,但这样大的处于上升期的国家自然还有不少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整个国家对艺术生态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给予无条件支持,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已经解决,这一国情现状是无法满足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的,目前中国的艺术家只能靠民间藏家和私营画廊去哺育,基本上还是僧多粥少也使内卷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使不少中年艺术家甘愿把自己从一个艺术家降格为艺术爱好者,客观上扼杀了整个国家源源不断的艺术活水源头,实际上这也是扼杀了科技创新的源头,这也是大艺术家、大科学家难在中国成长的根本原因。

2023年12月7-15日于北京月牙殿

 

附:2023中国当代艺术10大新闻提名名单

喻红个展-夜行(美国)
抽象与观念-王易罡作品展(成都)
一个梦呓者的独白-杨重光个人项目(南京)
蓝天下的歌唱-郝俪作品展(北京)
屏幕福尔马林计划-田晓磊个展(武汉)
惊蛰-丁秋发作品展(深圳)
正从人间走过-徐进(北京)
方言-陈久双个展(北京)
斯人已逝 其艺永存-大我艺术纪念展(北京)
渡-大同大张艺术展(太原)
行走 记忆-姚丽双 韦安双个展(北京)
苍鑫个展—超验心跳(成都)
大雷震-郝方圆个人画展(上海)
路之歌-铁扬艺术展(北京)
光影之灵-雷双近作展(北京)
生长的图书馆-李勇摄影绘画作品展(贵州)
危险的平衡(法国巴黎)
2023岛子新展(美国)
枫翎-天空的背面(北京)
惑之密度—乔振一作品展(北京)
艺术与健康-尹灵&韦申当代艺术巡回展(北京)
吾何名?—郭桢从艺五十年回顾展(美国康州)
纵笔写意—崔振宽(德国波恩)
一群斑马横穿马路—沈少民作品展(深圳)
远古的呼唤—野雪画展(希腊雅典)
对镜如窗-跨界艺术邀请展(上海)
施维 冰之油画展(北京)
王西瑶首次个展北京大型展出(北京)
洞穴人-罗一作品展(北京)
殇土-杭法基作品展(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