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观点32:嫉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宋圭武观点32:嫉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下面本人从经济学角度对嫉妒现象进行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娱乐。

嫉妒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舍克在《嫉妒与社会》一书中写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在所有的文化发展阶段,在大多数的语言里,并且作为相互有很大差别的社会里的成员,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他们生存当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并且把它作为有些特殊的事物强调出来,这就是嫉妒和遭到嫉妒的感觉。

什么是嫉妒?朱贤智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嫉妒所下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写道:这样我们可以把妒忌看作带着敌意去看待他人较大的善------即使是他们的较我们幸运并不减损我们的利益------的倾向。黑格尔说:嫉妒便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的才能达到反感。但丁说:嫉妒是人类七种致命的罪恶之一。康德说:嫉妒是憎恶人类的恶习。培根说: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法国作家拉罗会弗科也曾说过:嫉妒是万恶之源,嫉妒的人不会有丝毫同情。嫉妒者爱己胜于爱人。嫉妒在经济理论中的定义主要是由费尔德曼,柯曼和瓦里安分头开创的。考虑任何一种分配形式,把n件产品分配给m个人中的每一个人。假定这些人都有特定的偏好。这时,所谓甲嫉妒乙,用文字表述,就是甲对乙的分配状况的喜爱甚于对他自己的分配状况的喜爱。

嫉妒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学根源。

利己特性是产生嫉妒现象的人性前提。一般而言,越是自私的人,其嫉妒的心态会越重。

资源稀缺性是产生嫉妒现象的资源前提。嫉妒心理实质也是一种在资源稀缺状态下人的恐惧心理的一种表现。假如资源不是稀缺的,人们也就用不着去嫉妒,因为别人拥有的资源我也可以照样拥有。

不确定性是产生嫉妒的知识前提。不确定性衍生恐惧意识。嫉妒是对潜在威胁感的一种本能恐惧表现,尽管这种威胁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嫉妒者总是惯于幸灾乐祸。赫舍克在《嫉妒与社会》一书中写道:这种人正由于他不能忍受别人占有这些事物,所以当他看到别人遭到毁灭的时候,便感到心满意足;尽管他本人并不能由此而得到好处,但仍然是高兴的。

制度不完善是产生嫉妒的制度前提。制度的不公平更容易催生人们的嫉妒心理。

不同的偏好将导致不同的嫉妒心态。有些人更注重绝对效用,有些人更注重相对效用。由于嫉妒是由比较而产生的,所以更注重相对效用的人就会表现出一种更强的嫉妒倾向。

社会经济距离与嫉妒成正比。所谓社会经济距离,就是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社会经济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密切程度。社会经济距离越近,竞争的相关性就会增大,利益的联系程度就会增加。所谓同行容易产生嫉妒,实质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文人相轻也是这种情况的一种表现。在现实中,为什么会产生墙内开花墙外红现象?这也与嫉妒与社会经济距离成正比有关。

从嫉妒产生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社会要完全绝对消除嫉妒是不大可能的。但人类社会可以将嫉妒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小化。一是要加强教育,培养健全人格。二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加法治和更加民主以及更加公开透明的社会制度体系。

好,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