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静下来回过头看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都看得见原来那么可笑的影子;每一回对未来憧憬,都留下了一个让自己在下一次回头嘲讽自己的机会。
原来是那些憧憬和回头,让人的心在一步一步学会着成长。逐渐的明白,尝试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如是一开始就没有了尝试的勇气,就不会让发现那些自己也没见过的可笑之处,就不会有让自己对自己讥笑的机会,就不会在摔倒以后去习惯站立、去习惯为最接近于自己的那一个梦想日夜兼程。
若是在人的一生里,真还有那么几个重点存在着,而且还能让自己一直记忆着,那就不算是混了大堆的日子。真不想混日子,因为实在混不起。
干一件事的时候总该有一个态度去面对,以一种心态来支撑,这种心态存在的意义,就跟人活着需要一种信仰同一个概念。
对于心态,我记得最清楚的时候,是高三的高考。那个时候总觉得在被隔离了似的那栋教学楼里,已经笼罩了漫天的硝烟,那种战斗前的沉寂总是让人觉得压抑。我们的班主任,一位很“活泼开朗”的小老头,我很佩服他。在那段时间他什么都不讲多,只一个劲的给我们念他的学生们给他的信,总提起那些大学里的美好(即使后来实践证明了那些令人向往的憧憬只是童话里的天堂);除此之外,就是不断的提醒我们保持平常心。那些情景确实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我一直记得平常心这几个字,甚至于一起记住了他说那几个字时候的样子。我不能描绘这样的心态的重要性,但我始终相信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就像匀速的直线运动:一直向前,但不骄、不躁。
在中国有个黑白不分的时代,那个年代的文章都是用“黑”与“白”的词语搭配起来,可偏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所以我评价一篇作品,常常看他是否能用最为简单、朴素的词语表达出最为丰富的感情;这跟用深深浅浅的水墨描出色彩一样。所以看了太多是是非非后,我相信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依然可以描绘出宏伟的蓝图。
人一辈子就这么点时间,实在是太经不起消耗,如果每错一次都不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我想这一辈子我们一定会过得很遗憾。遗憾自己为什么会摔倒在同一个坑里,遗憾自己在坑里摔过以后还要掉进沟里。。。其实,我想就算以后自己再也不掉坑里、沟里、河里。。。也会一定会觉得遗憾,因为能够让人产生悔恨的遗憾实在是太多,而对于如何去弥补,却总会让自己永远都无法满意于自己的努力。其实,每一次遗憾都在打击着那些错过的人残存的向往,如果承受不起,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结局。所以,常常发现很多人虽然不停的为遗憾打着补丁,却又无法再保持好之前向上的心态。
觉得,越是拥有遗憾的人越需要有一种态度,一种可以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好"恒温"和"向上"的态度。没有人会知道如何去回复破碎过的信仰,不仅如此,做得最多的事反而是站在碎片面前发表太多自己的悔意。悔而不改的人实在是有够悲哀。
我想,一个人,不论选择了何种方式去面对眼前信仰的碎片,都不应该让自己一击即溃。何况人实在是离不开信仰的动物——因为人总要明白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以什么样的状态活着和死着;幸好,人的警惕感总是爱用时间来提醒:一个人不应当活得太过麻木,而应该学着在面对碎片麻木的同时,给自己定下一个恢复的期限。不必担心无法恢复,这种回复跟血小板可以止血一样是人亘古的本能;只是~ ~ ~
发现,人好像是由两种东西动态组成的,一个是心态,一个是行为。这两者之间的大道理跟哲学里面所讨论的关系一样总让人觉得似是而非。我不喜欢似是而非这个用来定义的词。我希望自己能在不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好好提醒自己,在自己的坐标上摆正自己的心态,做自己应该做的,还有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