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春分前的雷震雪


癸卯春分前的雷震雪

      2023年3月21日是癸卯年的春分节。

     春分的奇特之处,是白天与夜晚,日夜平分,昼夜相等。然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一天比一天热。夜晚一天比一天短,直到夏至。

   春分更奇特之处,是“龍”要登天行云布雨。汉代的《说文解字》中,对龍描述说:“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肉飛之形。”

     当春分到来的时候,蛰伏的龍要醒来登天行云布雨了,伴随而来的,是有电闪雷鸣和隆隆的雷声,伴随的是贵如油的春雨和特殊的“桃花雪”。

   这是几千年来中华先辈通过长期观测天象气候变化,得出的经验,识破了天机,认识总结出的气侯变化规律的东西。

   在距春分还有四天的3月16日,农历癸卯年二月二十五上午8时56分左右,位于黄河流域中游的洛阳伊川石龙地区上空,突然出现隆隆的雷声,雷声中鹅毛大雪铺天盖地持续飞舞,大雪压弯了翠竹,覆盖了盛开的红梅和桃花,麦苗蒙上了厚厚的衣被。

 


视频链接 隆隆雷声,鹅毛大雪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879983722823793?mid=4879987775118775

 


当时实时监测,3月16日上午8---9时,洛阳石龍地区及周边有闪电出现,然后雷电伴随着雨雪范围持续并发展扩大:



   

 

    在前一天(3月15日),气象卫星云图中,已显示来自西部的强冷空气,前锋已到达黄淮西部的洛阳地区。

    同时,来自渤海、黄海的大风,把西太平洋的水汽带到大陆中部黄河中下游黄淮流域



    西北的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东北吹向西南的丰沛水汽云流强劲,两者在中原上空交汇融合,剧烈碰撞于河洛石龙地区上空,由雨转雪,并出现了癸卯年河洛地区第一声隆隆的春雷,就是所谓的“雷打雪”。

     3月15日20时至3月17日6时,干旱的河南大部普降中到大雪,中西部和西南部出现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

 

 

 


 

 

 

    这场大雪来的非常及时,有关部门估计,降雪降雨可为河南节省大约10亿元的灌溉费用,对于缓解旱情更有利。

 

      降雪量实况检测显示,洛阳伊川县(石龍所在地区)、汝阳县和偃师市降雪量为33mm以上,达暴雪级别,见下图。

 


 
 

    农谚云“瑞雪兆丰年”,春分龍登天之时,黄河流域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不是一般的“春雨贵如油”,而是大雪暴雪,一天后就融化完,基本没有冻害,实在令人庆幸。底墒充足,预示今年是风调雨顺的大丰收之年。

隆隆雷声与“龍龍”是谐音,每年春分前后出现的这种天象,古人把天空闪耀着巨大的闪电和隆隆的轰呜声,描述为“神龍”升天行云布雨的过程,将隆变为“龍”来称呼,来敬拜,就是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同时,人们感恩“龍王爷”的恩德,降雨雪给大地时,不分土地的优劣,不管是穷人的地还是富人的地,一视同仁对待,普降甘霖,滋润天下万里山川的青山绿水。所以各地要建“龍王庙”,供奉“龍王爷”为保护神!并世代传承,于是龍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标志!世代传承不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夏民族称为“龍的传人”,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洛阳伊川石龙地区,每年在惊蜇至春分时节,会有新春隆隆雷声,不是毫无根据的夸大之辞,这是历史特有自然规律。

      印尼华文《好报》曾发表有《在那神圣的地方》,介绍洛阳伊川石龙的神圣之处,还在于其与中华人文始祖神农炎帝石年的诞生相关。少典妃安登来到尚阳山龙头沟,看到巨大又活龙活现的石龙,真是她心目中尊崇的神龙,大喜感动,惊喜激动万分。安登后来生下一子,取名石年,长大有圣德,教民种谷,尝百草救万民,制农具,用火制熟食,建伊侯国,成为农业之神,后世尊称“神农炎帝”。

      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伊川击壤集,自悯》诗曰:“陆海卧龙收爪甲,云山胜处追寻偏”,“春雷惊起干年蛰,笔下苍龙自往还”。

       石龙地区处于华北台地南沿基底与华中地质板块交会带,又是秦岭东延中脉熊耳山南北气候交汇区,每年的惊蜇到春分时节,西南北上的暖湿气流与西北东移南下的冷气流在此地区交汇。雷声隆隆与时令相合,必是好收年。如此时无雷无雨雪,则当非旱即涝,是欠收之年。

       在此次“桃花雪”之前,河南、山东等地就出现了干旱的情况,根据10cm土壤水分检测的情况来看,多地就出现了轻度干旱的情况,小范围甚至旱情比较严重。降雪后,黄河流域土壤墒情得到极大改善:


     今年春天总体趋势是偏暖,比往年同期气温要偏高2度左右,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偏多2—4成,有些地方会偏多2—3倍。土壤湿度大,缓冲了地表温度的忽高忽低,平衡了气温。对农作物和果树正常发育生长有益。

     农谚云:“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喝香油。夏至五月中,十个油坊九个空。”意思是说,夏至这天如果出现在农历五月上旬,主当年风调雨顺,种什么都能丰收,芝麻更是大丰收,不种芝麻的也有香油喝。如果夏至是出现在农历五月中旬,则当年会干旱或有局部极端大涝,连很耐旱的芝麻也会早坏或被雨涝淹毁,油坊会面临无芝麻原料的困境,自然“十个油坊九个空”了。

      今年癸卯年夏至节是农历五月初三,正是难得的“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喝香油”“五谷丰登”的年份。预示今年会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这是中华先民经过万年以来对天气变化的经验总结,找出了循环轮回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写成农谚指导农业生产。



 

 

  

   隆隆雷声,鹅毛大雪,河南“雷打雪”,仅一天工夫,积雪基本溶化成为春水,滋润中原的沃野良田。土地有了足墒,麦、蔬、药、果、草、树等皆勃然焕发出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