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易能预的陈抟老祖缘何归隐?
36.9米高的道教至尊陈抟青铜塑像 蔡律摄于重庆潼南区崇龛镇陈抟故里景区
陈抟是我国十世纪著名的易学家、道教学者和诗人,为宋明理学的先驱,被奉为道教至尊——陈抟老祖。创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的《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著《易龙图序》、传河洛数理成为中国“龙图”的第一人;著《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和《阴真君还丹歌》等,并亲自实践,成为天下睡仙第一人。他自撰楹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是奇伟一生的绝妙写照。
通往陈抟山的归隐登山步道,不远处是陈抟修炼处,绿荫夹道,真有归隐意境。蔡律摄
抱道山中,洗心物外。中国晚唐、五代、北宋著名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一生隐居名山,不求官职,以山水为乐。笔者近日在重庆潼南区实地考察。
中国晚唐、五代、北宋时期著名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籍贯有争议,普州崇龛(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或西蜀崇龛县(今四川安岳县)人。 陈抟喜好读《易经》,手不释卷,通易能预,常常自号扶摇子,撰写《指玄篇》八十一章,阐述引导养生及使水银还成丹的事情。
陈抟创绘的“太极图”、“先天太极图”。蔡律摄
陈抟著有《易龙图》、《先天图》、《无极图》、《指玄篇》、《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等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宋太宗评价陈抟:“抱道山中,洗心物外,养太素浩然之气,应上界少微之星,节配巢由,道遵黄老。怀经纶之长策,不谒王侯;蕴将相之奇才,未朝天子。”
从陈抟景区观景台远眺琼江环绕的万亩油菜花。蔡律摄
史料载,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这样一来,他虽辞官不当,但世人都赞他是“真人丞相”。
陈抟创作的易图符号 蔡律摄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陈抟一生隐居名山,不求俸禄官职,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华山云台观。端拱二年(989年)七月,华山张超谷仙逝,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陈抟诗词《归隐》 蔡律摄
陈抟《归隐》诗折射出生活取向: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译文:十年的游历惟有一处曾到过的青山,时常出现在梦中。 高官厚禄金山银山都比不上安稳的睡眠和安贫乐道的生活。 世间最使人发愁的莫过于打打杀杀后新立了君主,而最使人苦闷的正是那人们用来醉生梦死的笙歌。 归隐去吧,带上喜爱的古琴,和平日常读的书籍就可以了,到山间赏野花,听鸟儿自由自在的鸣叫,享有这最自然最美好的春光去吧。)
糊涂歌 蔡律摄
这首晓畅明白,真切动人的七言律诗《归隐》写于什么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陈抟在这首《归隐》中,正是告诉了世人,应该要放下一切,不应该太看重名利。修道之人一般讲究修身养性,与世无争,也讲因果循环,众生平等。陈抟老祖也曾远足游历,因此寻到了理想的隐居地点,可能是武当山,又可能是华山。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华山也有道观,有安静的环境,又有简朴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刹遗迹山林里保存最好。归隐修道,有一种独特的清醒,有自身原因,也有隐居的时代因素。
陈抟创太极 蔡律摄
诗人生于唐末五代时期,唐亡后藩镇割据演化为五代十国分裂混战的局面,当时北方战乱频仍,政权更迭不休。加之诗人曾应进士不第,后幡然悔悟,决心弃名归隐。带上熟读多遍的旧书,到当年隐居的青山,闻花香,听鸟语,侣鱼虾,友麇鹿,襟青溪,带流水,简直如春天般惬意。《归隐》把自己不慕红尘乱世、荣华富贵、笙歌欢娱,而向往青山净地,清贫高睡,野花啼鸟的态度表现得鲜明绝决,毫不模棱两可。
陈抟老祖与赵匡胤的千年棋局塑像 蔡律摄
陈抟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宋代理学具有开源之功;开创了宋明易学研究的规模与传统;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陈抟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中国道教思想家、哲学家、内丹学家、太极文化传人、宋代理学先师。陈抟继老子、张道陵之后第三位大宗师,大家熟悉的太极图就是他第一个绘制的,堪称中国太极文化之祖,更开启了两宋理学一派。正因为他在儒道两派上都做出了极大贡献,因此后人每当提到陈抟,都会尊之为老祖。
“一念之善,则天神、地祇、祥风、和气,皆在于此;一念之恶,则妖星、厉鬼、凶荒、札瘥,皆在于此。是以君子慎其独。”陈抟《自赞铭》 蔡律摄
巧遇先缘,道法自然,通易能预,陈抟用周易六爻推算宋朝国运,全都应验。靖康之难发生前凶兆多,徽宗诗作竟一语成谶。史料载,太平兴国九年(984),再次应诏入阙,仍表终生不仕之志。于是,太宗皇帝因陈抟儒道学术成就皆显赫,又不求利禄、不贪富贵、与世无争、无声无色,故赐“希夷先生”。周世宗耳里,知道陈抟是为高士,特地将他召来,问他国运长短。陈抟又吟出四句诗: “好块木头,茂盛无赛。 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国运预知 蔡律摄
世宗皇帝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以为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添盖了一个“宋”字。宋朝享国长久,陈抟已经预先知道了。 世宗要将极品的爵位授给陈传,陈传不愿意接受,坚决请求回山。 陈桥兵变时,赵太祖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驴到华阴县,听说了这件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问到“先生笑个什么?”先生道:“你们这些百姓的福运来了!天下终于太平了。”
河图 洛书 蔡律摄
传说五代时的后唐明宗皇帝闻得陈抟大名,曾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来了之后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而已。丞相冯道向皇上建议说:“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坐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三名美女送他佐酒暖足。他若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
陈抟作《辞歌女》 蔡律摄
对美女和佳酿,陈抟欣然收下。明宗龙颜大悦,第二天派冯道前去宾馆为陈抟加封官爵,却只见三位美女在房中,不见陈抟踪影。美女说:“陈先生喝完酒倒头便睡,五更时才醒。他说我们一夜辛苦,无物相赠,于是题诗一首,让我们回复天子,然后飘然而去。”明宗一看,那诗写的是:“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明宗读罢,叹息不已。差人四下寻访陈抟踪迹,直到隐山旧居,并无影迹,不在话下。
先天方圆图 蔡律摄
后世宋代赵匡义、郭守忠、张伯端等追忆陈抟的诗文。蔡律摄
归隐修道,笔墨经典,陈抟给我们留下了厚重、宝贵的文化遗产,陈抟的《易》学受《周易》经传、《易纬》的影响,在象数领域进一步开拓了《易》学的视野。所谓“象”,就是指《周易》中卦象和爻象,以及用卦象和爻象表现世界生成发育的万有现象,从中寻求万物变化的规律。陈抟的《先天图》是其象学代表。《宋史·朱震传》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所谓“数”,就是指《周易》中的数学、数理以及“河图”、“洛书”中的符号数学规律。陈抟的《易龙图》是其数学代表。在中国道教史和科技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道家内丹第一人 蔡律摄
天上人间一本账,自有功德传后人。北宋魏泰评价:“图南有经世之才”。南宋陆九渊评价:“希夷之学,老氏之学也”。清胡谓评价:“希夷;老氏之徒也”。无论是以“易图”建构各学科的框架体系,还是以易理为指导思想规范各学科的学术走向,都对中华文化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抟的生平、著作和学术思想,后世典籍都有记载,如《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史·隐逸上·陈抟传》 、《太华希夷志》、《宋史·艺文志》等等。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研究、挖掘、弘扬中华优秀道家养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睡仙亭陈抟自撰楹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蔡律摄
大隐隐于市,陈抟虽然归隐,但并不是无所作为,他用独特的方式影响朝政,故有“真人丞相”之称,更重要的是,陈抟创造的太极文化、养生文化,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精神文化影响后世千秋万代,归隐到浩淼的宇宙……
参考文献:
1、喻世明言卷十四
2、魏广悦《道教老祖陈抟的传奇故事》
3、宋元时期陈抟历史形象的书写与塑造。作者刘缙来源:凤凰网
蔡律 2023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