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看密宗佛教健康观:以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等为例


 

 

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密宗佛教有关健康教义,研究发现:(01)密宗佛教认为疾病产生根本原因是“基因表达异常”,即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组织局部受损再导致器官功能衰退;(02)密宗佛教给出根本治疗方法是提高免疫力,重点从“气”、“血”切入;具体操作包括吃好、呼吸好、睡好;重视胆经(大腿外侧按摩)和心包经(脚底按摩);(03)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唯物辩证法角度对密宗佛教健康观进行扬弃评价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密宗佛教健康观  扬弃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the related health doctrines of Tantric Buddhism, this paper finds that: (01) Tantric Buddhism believes that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diseases is"Abnormal gene expression", (02) the basic treatment of Tantric Buddhism is to improve the immunity, especially from Qi and Blood The specific operation includes eating well, breathing well, sleeping well,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lateral thigh massage) and pericardium meridian (foot massage) , (03)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ositio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health concept of tant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Marxism, Tantra Buddhism Health View, sublate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2022年中国科协提供的关于理、工、农、医、文五大学科毕业生社会使用价值比较文献中给出的数据显示,一个文科生对社会有用程度相当于一个理工农医毕业生的3%~5%王宏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换句话说,文科生毕业若不进体制内求职,不去内卷公务员和事业编,则在社会上生存都是问题,更不用说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了。国家要求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内在要求之一是这些学科在应用学科方面变得更有用。这和基础学科研究并不矛盾。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等各个阶段都发挥了不可磨灭重大作用,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体体现形式,更是一步一步带领全党和全国走向中华民族更繁荣的伟大复兴之路上。

现实存在问题是,这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群众生活有什么具体关系?有啥用?这是很具体问题。许多博士生毕业后合适工作岗位难寻,和家人沟通中甚至无法回答家人的提问:“你的博士毕业论文到底有啥用?”

鉴于此,本文尝试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原理和其他学科内容交叉研究,以解决群众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做一些有意义探索。

现在社会物质条件发达,但各种疾病也层出不穷。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尿毒症,癌症等等,困扰着高强度工作中青年人群,老年人群更不用说了——疾病更多。关于如何认识疾病、治疗疾病,中国历史上文献巨著不少,包括《黄帝内经》,《神农百草》和扁鹊所著《难经》等先秦时期文献,也包括两汉时期张仲景著《伤寒论》、《金匮略要》,还包括隋唐时期孙思邈著《千金方》,以及明清时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等。这些经典哲学医学文献为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诊断方法,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本文交叉研究内容则是佛教分支——密宗佛教关于健康认识的观点,主要包括健康是什么,不健康(疾病)产生根本原因、如何认知分析和治疗等内容。不同经典文献各有其历史局限性,本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唯物辩证法进行扬弃,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密宗佛教健康观

 

密宗佛教经典文献和净土宗联系比较密切。典型理论文献包括《地藏菩萨本愿经》、《无量寿经》以及《华严经》等。密宗经典文献关于健康长寿专门文献只有一部,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

《药师经》认为,健康就是气血充沛和谐,免疫系统正常运行,干细胞正常分裂,新陈代谢速度合适。这个观点本质上是三位一体,就是免疫系统、干细胞、新陈代谢三位形成一个健康整体。目前,人类无法破解干细胞线粒体分裂密码,因此就无法解决人类永生或长生不老问题。人体自然衰老从生物学原理上看是细胞分裂变慢,细胞分裂是由干细胞(Stem Cells)执行的,干细胞自身生产是某种线粒体决定的。这些线粒体是上帝密码。每个人如有宿命,那么宿命密码就藏在自身干细胞线粒体之中,其中信息人类无法破解和理解。

那么,什么是不健康(疾病)?不健康是气血出现问题了。《药师经》把健康状态分为五种形态。

第一种是健康状态。就是我们说的,气血充沛和谐,免疫系统正常运行,干细胞正常分裂,新陈代谢速度合适。

第二种是阳虚状态。这种状态的人很容易感冒,并且生活习惯多有晚睡或失眠等。这种情况下,人体气血供应能力还可以,免疫系统无需动用人体储备能量进行工作,不过因为常常睡眠不足等导致肝脏供血能力降低,使得气血供应的状态达不到健康充沛但也无需动用人体储备能量。唐代有个大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诗歌《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失眠严重的状态——蜡烛影子深,说明快消耗完了,点了很长时间了;长河渐落晓星沉说明天麻麻亮了,整个晚上人都没有睡觉,这对肝脏是很大损害。肝脏造血功能影响了,人体气血供应能力降低,依赖气血供应的人体免疫系统防卫能力也就降低。

第三种是阴虚状态。在传统文化语境中,阳代表功能,阴代表物质基础。阴虚了,说明物质基础损失了,这种情况是当代城市白领等群体90%以上人的状态,叫亚健康状态,典型表现就是工作忙起来很精神,一旦停下来休息就全身疲惫无力,一个人躺着话都不想说。这种状态下,免疫系统维持人体运行已经需要动用人体储备能量了,就像一个国家动用战略预备物资一样了,常规物资供应已经无法保证免疫系统正常气血需求了。

第四种是阴阳两虚。这种情况是更严重的一种状态,就是经常双腿无力,全身疲劳。甚至经过几天休整后,稍微工作量一上来,人就非常疲劳。这种疲劳是明显的。人体在这种情况下,比亚健康严重多了,处在产生大疾病的边缘了。

第五种是气血枯竭。这种气血枯竭状态到来的标志,就是人体各种慢性病的确诊,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肿瘤癌症等。这种情况下免疫系统已经用完了体内储备能量,不足以完全防卫了。所以许多慢性病人到最后,临时时候骨瘦如柴,身体没能量了。免疫系统在体内找不到任何物质力量武装自身了,最终导致人体停止了物质能量转化,宣告了肉体死亡。许多人对糖尿病认识,以为说是糖吃多了——这是表象,根本是体内新陈代谢能力不足,而新陈代谢能力不足又是体内气血供应能力不足导致;气血供应不足是根本。糖尿病发展到后期,人体内气血供应枯竭,气血供应到不了足部,足部正常的能量供应跟不上,体内垃圾和毒素也因为新陈代谢缓慢排不出去,最终许多人因糖尿病严重把脚割掉了,气血供应不上去;同样,气血供应不足与肝脏造血能力不足相关,肝脏损伤,眼睛遭殃,许多糖尿病严重者眼睛失明,本质是气血供应不足导致。所以,糖尿病本质是气血枯竭,家中有糖尿病人,一定要认识到这个关键点。作为不死癌症,西医给的方法是吃药,二甲双胍、拜唐苹、捷诺维、安达唐、甚至注射类胰岛素度拉糖肽等,而从《药师经》观点看来,这是治标不治本。

 

二、密宗佛教对身体疾病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法汇总

 

以《药师经》为代表,密宗佛教主张治疗身体疾病之前,首先要分析病因,然后对症治疗。在密宗佛教理论看来,人体生病,主要是四种原因。

第一种是“四大增损”。密宗佛教理论认为,人体是四种元素地、水、风、火组成。这四种元素加上“空”组成了人体有机体,五行相生相克,平衡即健康。四种元素中“地”代表坚硬的东西,比如骨头、牙齿等;“水”代表内分泌,包括体液等;“风”主要代表呼吸系统;“火”主要是功能系统。发炎就是上火。炎症的炎字,本身就是两个火。上火本质是气血供应不足,功能器官系统出现“小马拉大车”导致。这四种元素彼此之间不平衡,人体就生病。

第二种是“五脏增损”。人体有脏腑。实为脏,比如心、肝;空位腑,比如肠、胃、肺;一旦五脏之间平衡出了问题,疾病就来了。比如肝脏造血,天天失眠不睡觉,导致肝脏损伤,造血功能下降,导致人体供血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心脏这个抽水泵的供血能力,等等。

第三种是“鬼神干扰”。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病医院各种检查下来发现没问题,但当事人就是不正常,这种在密宗佛教特别是《药师经》看来是鬼神干扰,就是生活中老百姓说的“碰到了不干净的东西上身”。按密宗理论,这种鬼神分三种,第一种是精鬼,容易让人精神出现幻觉,有这种病的人直接从高楼层窗口跳楼下去,事后没摔死的回忆说,他明明听到朋友叫他去游泳呀,他跳的是游泳池,等等;第二种是推惕鬼,这种鬼上了身,当事人就中奖,表现为癌症肿瘤等;第三种是魔罗,表现为邪想等症状。至于这几种鬼找谁不找谁,有没有依据名单,可能只有阎罗王知道。也有一种说法,说这估计是前生后世的要账的。

第四种是“业障”。这种主要是职业因果说法。按《药师经》说法,上辈子是杀猪的屠夫,这辈子肝脏和眼容易得病;上辈子是盗窃的小偷,这辈子肺脏和鼻子容易得病;也有现世报业障,比如爱说狂妄之语,容易得舌癌等;爱喝酒应酬,容易心脏和嘴唇生病等。

根据这四种病因,《药师经》给出了针对性治疗方法。

对第三种“鬼神干扰”和第四种“业障”,可能涉及当代科学还没研究明白的领域,密宗佛教给出的方法就是“入三摩地”,管好身、口、意,多放生行善等。按密宗理论,你前生做的业障,今生就得自作自受,都是实实在在受罪,不存在判处缓刑或进行社区矫正,就是实刑。这种治疗方法引导和启发人们,凡事要对得起良心,亏心的事不要做,不然报应必到,就是时间问题。

对第一种“四大增损”和第二种“五脏增损”,密宗佛教认为根本还是气血供应问题,即物质能量供应问题。要解决物质能量供应问题,《药师经》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一)吃好。密宗佛教认为,人体能量主要来自饮食,所以要吃好,这是身体内“血”的物质基础来源。

(二)呼吸好。密宗佛教认为,呼吸很重要,这是人体“气”的物质基础来源。人没有饭吃能活两周,没有水喝能活一周,没有空气呼吸,活不过几十分钟,就闷死了。所以对人来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这就是“气”的重要性。

(三)睡好。《药师经》认为,睡觉是人体自我恢复和自我调和的重要方式。在睡觉过程中,人体内气血能量互相平衡,人体内一方面“供”方由肝脏造血、心脏供血,肺供气,形成气血能力来源;另一方面“排放”体内垃圾和毒素的工作也要由呼吸和血液循环完成。人呼吸空气,呼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呼入的是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气体的供应和排放,同时,血的供应除了心、肝等供应带氧气的新鲜动脉血之外,静脉血回流也承担了血管垃圾清扫、体内毒素输出等功能;除此之外,肠胃、膀胱等器官也进行垃圾排放。所有这些,在睡觉时候,才能高质量完成。所以密宗佛教认为,睡好就是最好的身体恢复。

 

三、密宗佛教对身体保养理论认识和具体日常保健手法

    

密宗佛教理论认为,人体健康长寿主要是四个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第一是遗传因素,占15%;第二是生活环境因素,占17%;第三是医疗资源条件,占8%;第四是生活习惯,占60%。按这个理论分析,最关键是生活习惯。

《药师经》关于生活习惯有如下建议:戒烟戒酒、大走小口、身心锻炼、越活越久。

首先要“戒烟戒酒”。这个事情说来简单,做来困难。戒烟之难,和戒毒差不多。中国戒毒历史数据显示,戒毒成功率不足万分之一,复发率相当高(就是戒毒后重新吸毒)。戒酒相对来说难度小一些。按密宗佛教理论,烟酒对身体健康不利,应当戒除。

其次要“大走小口”。大走,就是大步走路,锻炼身体;小口,就是小口吃饭,不要暴饮暴食。著名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年)就是糖尿病患者,杜甫晚年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各方面物质生活条件相比开元盛世有很大落差,公元770年杜甫去湖南耒阳县,结果被困在那里饿了几天,解困后耒阳县朋友带着吃喝饮食去探望杜甫,杜甫饥困至极,暴饮暴食,当晚病逝,这就是糖尿病患者暴饮暴食典型案例。

第三是“身心锻炼”。除了身体锻炼,精神方面要自我修炼,注意身、口、意管控。人们说,“家和万事兴”。人们又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说的就是最亲密的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现在许多年轻夫妻吵架后斗气,冷战,或互相挖苦、谩骂、讽刺,最终对双方身体都会形成严重疾病伤害。许多年轻人不信,是因为阅历不足。许多疾病和心情不畅有密切关系,影响人心情最关键的,是家庭关系。家庭和睦的后果是“万事兴”,需要重视。

第四是“越活越久”。WHO(世卫组织)研究报告说,哺乳动物理论寿命是牙齿长成时间的5~6倍。人类牙齿平均在20岁到25岁之间完全成长。按次,人类理论寿命应当在120岁到150岁之间。许多人很早因病死亡,排除“横祸”,正常还是生活习惯导致。特别是现在一线城市,三四十岁中青年人生活压力巨大,车贷房贷支付压力,工作竞争与失业压力,等等,使得许多人身体状态处在亚健康和疾病边缘。加上三年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更加重了中青年群体焦虑和生活负担。这种情况下,正确做法不是焦虑,而是“入三摩地”,静心面对,心态平和。在平和心态基层上,瞄准数字经济时代具体机遇,进行突破。

《药师经》给出了两个主要日常保健手法——针对胆经和心脏。针对胆经的保健手法,就是每日用手拍大腿外侧,这有利于胆经通畅,进一步利于肝脏造血能力提高;针对心脏供血能力提高的操作是围绕心包经畅通进行脚底按摩和心包经毕竟路线拍打。用手拍打大腿外侧,简单易行,两个腿外侧都可随时拍打,这就是提高气血能力的动作;刺激心包经的操作是脚底按摩,晚上洗脚自己即可按摩自己脚底,这利于提高心脏输血能力。这两招很方便,拍大腿外侧是提高肝脏造血能力,心包经脚底按摩是提高心脏输血能力,血供应足够了,如果睡觉和呼吸良好,那么气也供应充足,气血调和平衡,这就是不花钱但有效的养生保健。

 

四、马克思主义对密宗佛教健康观的“扬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我们要肯定《药师经》等密宗佛教经典文献中合理可用部分,同时对其“不可知论”部分保持清醒质疑——比如说三种鬼“上身”作为疾病四大成因之一,等等。这里我们也不说不信,也不说相信,而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唯物辩证法角度进行扬弃。

著名诗人泰戈尔说:“我热爱生命,我也同样热爱死亡!”普通人未必能达到诗人的境界,但可以以诗人境界为标杆作为生活中的参照指针。密宗佛教主要流行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在内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并不流行。所以,我们研究、扬弃密宗佛教理论和《药师经》时候,不能忽略其自身建构的社会历史基础。如同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是因为站在青藏高原这个雄厚基础之上一样,密宗佛教教义理论所流行的地理区域,也有其属性。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搬下青藏高原,用四轮货车运到上海,上海国金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都敢和它比高低。为什么呢?因为基础不同了。

首先是语言基础不同。藏文在汉文区域传播本身就比较难。绝大部分汉族群众是看不懂藏文的。

其次是环境不同。在青藏高原,群众可以终身处在密宗佛教氛围熏陶之中。在北上广深,高节奏的生活和高成本的压力,使得人们重点放在买房买车谋求衣食等方面,环境截然不同。

再次是传播条件不同。这是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人们在多种信息和价值观知识面前,首先选择的不是几十万字的密宗经典文献,而是短平快的视频娱乐和聚焦焦虑的鸡汤碎片文章。

因此,对《药师经》传播也是同样道理。翻译成汉语的《药师经》也是古文形式,晦涩难懂,即使是文科出身研究生,只要不是古代文学专业的,想看懂就很费劲,更别说看懂后翻译成群众能懂的白话文向群众传播了。本文整理过程中,也有疏漏之处,也敬请指正。

 

五、结束语

 

传播经典文献是一种光荣使命。在国家快速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过程中,允许多元化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目标除了是国家当前急迫重大课题之外,也可以包括和群众生活、生命健康、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知识理论。包括我们从马克思主义视域出发对密宗佛教关于健康看法的研究,也是一种有益探索。从标题说,列举几个慢性病,目的是引起传播关注。行文中主要以糖尿病举例代表了慢性病,特此注明。

如果说,这个文章被一千名读者阅读了,有三五个人一遍阅读就一遍用手拍大腿,提高自己肝脏造血能力,那么文章传播功德就胜造七级浮屠。改造了三五个人行为,就利于这三五个家庭整体健康管理能力提高——一个家庭少一个病人,这个家庭GDP就能翻一番。因为病人不生病的话,除了不麻烦家人照顾,反过来还能外出挣钱贡献给家庭。同时,身体健康管理对每个个体来说,都至关重要,把身体管理好了,造血功能管理好,输血功能管理好,心情好,呼吸顺畅,睡觉质量好,有个好身体为本钱,“自己不受罪,家庭不受累,节省医疗费,造福全社会”。

最后,预祝所有读者通过本文阅读,能有价值收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