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三峡博物馆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展厅展示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三峡博物馆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展厅展示

  三峡博物馆: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展厅展示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三峡博物馆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展厅展出婚俗、乐器、服装饰品,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及场景,展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生活及工艺美术品,介绍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和独特地域文化。刺绣精美,铜鼓造型漂亮,侗寨鼓楼造型优雅,彝族服饰颜色艳丽,手工精美,羌族刺绣精美绝伦,藏族独特服装极尽华丽,重庆是个以汉族为主,同时生活着彝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城市。大西南历史与自然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造就了西南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美丽的自然山川,多彩的民族风情,造就了充满和谐、充满神奇的魅力大西南。土家摆手堂、土家族西兰卡普、苗族刺绣、侗族、水族服饰,彝族、羌族服饰、工艺品,云南大理三塔,藏族工艺美术品,十二相面具,唐卡,金铜佛像、法器……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为巴蜀地区汉代雕塑艺术展厅小解说员点赞!梁思成先生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在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实践,巴蜀地区的汉代雕塑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3楼巴蜀汉代雕塑艺术展厅展出巴蜀地区的汉代陶塑以模制的画像砖和陶俑为主,其数量、种类繁多,内容风格特色鲜明,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在某种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巴蜀地区汉代雕塑类文物近16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多达47件(套)。巴蜀地区的汉代陶塑以模制的画像砖和陶俑为主,其数量、种类繁多,内容风格特色鲜明,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在某种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有灰陶女厨俑、灰陶击鼓说唱俑、红陶衔珠神鸟等珍品。石雕恢宏大气,陶塑清新灵动,风格鲜明。我看到大学城人民小学小朋友唐子曰给游客讲解条理清晰、大方生动,三峡博物馆是孩子们研学、锻炼的好场所,值得点赞!

  6年零10个月的狂轰滥炸——重庆大隧道惨案场景,铭记重庆大轰炸。走进三峡博物馆“重庆大隧道惨案场景”: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城市商业区、平民聚居区实施了6年零10个月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目的是希望震撼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打击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根据本次调研统计,全市直接人口伤亡共计32829人,间接人口伤亡6651人,灾民达到172786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地处内陆的重庆,却给抗日前线输送了96万名战士。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就纷纷要求出川抗日,整个抗战期间,四川给前线输送了大量兵源,应征赴前线的达300多万人,其中重庆籍的士兵就占了1/3。重庆全市在大轰炸中共遭受了约100亿元法币的财产损失(折合1937年价值)。大轰炸威胁下以不屈的血肉之躯诠释“愈炸俞强”的重庆人民,重庆人民作出的惨烈牺牲和英勇不屈。铭记重庆大轰炸,缅怀死难同胞,以史为鉴,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蔡律   202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