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重庆没有文化?到三峡博物馆,见识见识“远古巴渝”展区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第一次看“远古巴渝”展区,值得慢慢品读,谁说重庆没有文化,到三峡博物馆见识见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等单元,介绍远古时代三峡地区的文化遗址、巴地民族和巴楚文化。从茹毛饮血到烧烤食物,巴渝地区发现了许多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时代分布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都有分布,其人类发展序列相对完整,世界上少有,是研究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科学院著名考古学家黄万波先生发现的“巫山人”人类化石,经地磁测年确定为距今201~204万年,比云南“元谋猿人”还要早30余万年,是迄今我国乃至东亚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巫山猿人的发现表明,三峡地区对探索人类起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科学研究表明:二、三百万年前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还没有抬升到现在的高度,因而长江三峡一带的气候比今天更为湿热,森林更加茂盛,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能够分布到目前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三峡地区。三峡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于古人的生存。三峡与奥杜威大峡谷一样,是寻找人类起源的最理想也是最可靠的大峡谷。目前,科学家正沿青藏高原东麓、云贵高原、巫山山脉一带探求人类最早的祖先。山清水秀里的大溪文化,头可断而城不可得,巴蔓子精神激励着后来者。大溪文化的命名地在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大溪遗址,它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之一,山清水秀里,一个个新石器文化持续不断地生长了6000余年,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最完整的新石器文化序列。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的标志,它表明:人类不再完全向自然界进行索取,开始进行自主生产了。之所以叫做新石器时代,是因为这一时代广泛使用磨制过的石器,而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由沾土制作的陶器也已诞生,这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磨制石器、陶器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它们也是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在三峡的高山大河里,孕育了西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发现了大巴山以南、巫山以西最早的陶片。三峡地区山河纵横交错,气候温暖湿润,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此捕鱼、狩猎和采集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农业的起步和发展相对滞后。多种经济形态并存是三峡地区的特色,也是山地经济的重要特征。
巴族出现于何时我们还不知道,巴人并不是重庆地区的原住民。文献中最早的关于巴人的记载是在3100多年前,巴人参加了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因功封爵,成为周朝的藩国。春秋时期巴国在与东边的楚国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失败,大约于公元前六世纪被迫向三峡地区撤退,建立了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巴国。巴国的疆域也随着古代战争频繁发生而不断变化,大体上巴国最强盛时占据了现在的重庆和四川东部、贵州北部的部分区域。
战国时期各国的扩张步伐加快,《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巴国内乱,将军蔓子奉命向楚国借兵平乱,被迫答应送给楚国三座城作为代价换取楚国的军力。当平乱后楚国前来索要城池时,蔓子将军宁可用自己的头颅来谢罪也不愿损害国家的利益。楚王哀叹道:有这样的将军,还要城池干什么呢?巴国很快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土地,终于在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消灭。头可断而城不可得!这传颂千古的名句体现的不仅是为国家牺牲小我的忠勇,更体现了巴人的刚烈性格。巴蔓子属于传说或者事实已经不易考证,现存于较场口的巴蔓子墓里面到底埋葬着谁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巴蔓子所代表的精神激励着后来者,成为巴渝大地人民的精神象征。
蔡律 2023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