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讨浰头战役最激烈的时候,王阳明曾写信给学生杨士德、薛侃,提到了那句著名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勉励弟子要努力精进,同时也指出了心上磨炼的艰难。随着浰头战役的胜利,王阳明在南赣的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他准备向朝廷交差,并打算请假回家探望亲人。可是接踵而至的宁王叛乱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王朱权第四代继承人,他的叛乱似乎颇有历史渊源。当初靖难之役开始时,燕王朱棣为了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以诈术胁迫朱权起兵造反,为最终成功夺得皇位奠定了基础。起兵之初,朱棣承诺朱权事成后可以共享荣华富贵,但等到他登基后,压根儿不提承诺这事,而且接连否定了朱权的几个封地要求,最终把他分封在了不太富裕的南昌,以此来控制宁王的势力。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现实面前,朱权也只能乖乖接受。大概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背景,朱宸濠骨子里似乎总觉得朱棣欠了他们的,他要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与朱厚照相比,朱宸濠也算是一代枭雄,他为了夺取皇位,处心积虑几十年。先是在正德二年(1507),朱宸濠通过贿赂皇帝身边的刘瑾、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了自己的护卫队,然后开始暗暗招兵买马,结交巨匪,蓄养亡命之徒。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曾向武宗告发,但武宗不以为然,原打算只派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颐寿、太监赖义等携圣旨前去革除宁王护卫,令其归还所夺官产民田。可是朱宸濠安插在朝廷的眼线传达信息不够准确,使朱宸濠误以为武宗要对自己痛下杀手,慌乱之下听从了谋士建议,决定马上发动叛乱。
正德十四年(1519)农历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利用自己过生日,南昌地方各级官吏都到宁王府赴宴的机会,令带甲持刀侍卫数百人将官员包围起来,声称“奉太后密旨,令起兵入朝”。江西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等忠义之士,提出要看太后密旨被拒,随即指责朱宸濠大逆不道,被朱宸濠就地杀害。看着血淋淋的场面,其他官员都放弃了反抗。朱宸濠自封皇帝,年号顺德,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召集军队十万,迅速占领九江、南康,并直指南都,大有破竹之势。当时情况危急,宁王又对消息进行了封锁,周边知情的部分官员慑于宁王的淫威,首鼠两端,做墙头草,导致传递的情报含糊不清。朱宸濠已经攻占了很多地盘,而朝廷大臣还在争论江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场腥风血雨眼看就要降临。
此时,王阳明在干什么呢?他正走在离开江西的路上。
南赣战事结束后,王阳明使命完成,他解散了大部分军队,把精力放在恢复民生上。从正德十三年(1518)下半年到正德十四年(1519)上半年,他一边处理地方事务,一边养病讲学,中间两次上疏请求致仕,但都没有获得批准。
正德十四年六月初五,王阳明接到兵部命令,让他去福建处理一件军官叛乱事件。
六月初九,王阳明带着家人和几个随从自赣州坐船出发。六月十五日,当他们的船行至江西丰城时,从知县那里得知宁王叛乱的消息。面对这一突发事件,王阳明震惊之余,快速进行了局势分析,并当机立断返回吉安,打算组织义军平叛。
事实上,朱宸濠也没有忘记王阳明这个潜在威胁。他对王阳明的才华早有耳闻,前期也曾经试图拉拢王阳明入伙,但没有成功。朱宸濠向来有他的做事原则: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是最大的劲敌!于是在叛乱发动时,他就部署了一千人的精锐部队,专门到丰城追击王阳明。当时情况十分紧急,眼看追兵将至,王阳明只好放弃官船,和两个随从登上一条小渔船,趁着夜色掩护摆脱了追兵。
六月十八日,王阳明赶到吉安,立即联络附近几个县的官员,要他们稳定人心,并火速招募义勇,组织人马,准备起兵讨伐朱宸濠。与此同时,王阳明立即展开宣传工作,他亲自撰写了讨伐檄文,并派人四处张贴,把朱宸濠反叛的行径告知百姓,从气势上压制对方。为了拖住朱宸濠的军队,他又使用了疑兵计和反间计,伪造公文和密件,让朱宸濠与两个重要谋士之间出现猜疑,并放出虚假消息,说朝廷早有准备,几十万大军即刻到达,给叛军造成心理震慑。王阳明的一系列措施给朱宸濠带来了困扰,使其不敢按照原来的计划大肆进军,从战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效稳定了江西百姓的人心,为后来的平叛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讨伐朱宸濠的过程中,王阳明再次展现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在一个月时间内拼凑了一支两万人的队伍,以此“杂牌军”对抗朱宸濠的十万大军。虽然在人数和装备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王阳明用兵如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处处占得先机,逐渐扭转了不利的战局,并攻占了南昌城。
南昌是朱宸濠的老窝,他在此经营了几十年,大部分眷属和财产都在城里,原本计划要打天下做皇帝,现在皇帝没有当上,老窝竟然被王阳明先端了!
朱宸濠愤怒至极!
愤怒的人最容易失去理智,也最容易犯错误,所以当朱宸濠挥师回救南昌的时候,王阳明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
农历七月二十六日,双方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地点在鄱阳湖。
朱宸濠和王阳明心里都清楚,胜败在此一战,不成功则成仁。他们都打算孤注一掷。
只是老天没有给朱宸濠成功的机会,也没有让他“成仁”。双方期待了很久的终极对战终于开始,兵力悬殊,朱宸濠信心满满,但结果却战败了,因为他犯了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中的错误:他让部下把自己的大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准备碾压王阳明的小渔船部队,而王阳明模仿了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战法。那一天,鄱阳湖上血流成河,烧死和淹死的叛军不计其数,被活捉和逃跑的人更是无法统计,王阳明一举消灭了朱宸濠的主力部队,并活捉了宁王本人及其他主要人员。
从起兵到被活捉仅仅过去了四十一天,朱宸濠做了几十年的帝王梦就此破灭。
王阳明立即把平叛喜讯上报给朝廷,当捷报送到北京的时候,武宗朱厚照率领的讨伐大军才刚刚走出北京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