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俄罗斯作家,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罪恶与道德、自由与责任等重要的哲学和心理学问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道路是一场深刻的悲剧。亲历贫穷、监禁、砍杀,流浪、负债、疾病的痛苦。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与不幸。在母亲的影响下,托斯托耶夫斯基自幼便熟读《圣经》,在圣经文化的熏陶之下,确立了以基督为准则的生命价值观,在他看来,人类的生存应以精神的升华为最高目标,而物质的生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早年,他是极激烈地主张社会革命,在思想上接近当时平民知识分子的先进代表人物,并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小组。后来由于苦疫生活的磨难和基督教义的熏陶,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在西伯利亚的十年苦役生活使他放弃了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崇拜信仰宗教和苦难。在长期的信徒生活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产生了浓厚的负罪感和对痛苦的崇拜,他相信,人只有在痛苦中才能解脱。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张通过受苦受难,忍耐顺从的方式来解决社会矛盾,用爱来拯救世界,希望恶人能弃恶从良。他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反抗毫无意义,并表现出拥护沙皇政府的倾向。但就他的内心深处而言,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叛逆者、革命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特殊犯罪理论,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反映:攫取统治这个社会的权力,不择手段,来证明自己是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杀害老太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的目的,正是为了解救下层受苦受难的人民,并为实现精神的升华而扫除障碍,最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又是在宗教的感化下弃恶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