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你要弄清你是誰家子孫,你從來就不是你,你只是這個血緣中的一個節點,即使有人想否定,但基因讓你無法逃脫。
明:明白你作為一個節點有節點的應盡之責,當做之事。當你以任何理由逃避這種責與事的時候,同時是在讓你的後代認識你。
清明:清白做人,明白做事。
沒有不死之人,今天你不重你的先人,明天你如何去當先人?
哈哈!
2022年4月1日
畢淑敏曾說過:變化使我們成熟,但它首先使我們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變化,一定伴隨著巨大的焦灼和憂慮。持續成長、終身學習的人無一例外都具有ГКЕЕР an open mind 的特質。
面對先賢往聖,我自以為自己是具有這種特質的人。
我牢記孔聖的一句話:“學不可以已。”從不輟於學;我牢記佛陀的教言“日精進”,每天都懂一點昨天不懂的道理,但絕不敢妄言己“悟了”;也遵從西哲尼采的人生警示,不敢一日不起舞,可惜知道太晚;更遵循老莊玄學的“守柔、處下、執後、不爭。”的“無為”思想。
2022年4月1日
學習游泳的都會體證這一現象:當你努カ停留在水面的時候,你會下沉;當你努カ下潛的時候,你會飄起來。
人生有沉浮,有時就是由“天”不由“我“。同時,如果我們欲得到更加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增加自己獲得自在的能力,我們就須主動向下潛行,拓展我們心目中的“世界“的概念。
當下潛成為一種努力才能實現的行為時,它就成為了一種能力的訓練和體現。它需要靠不斷的重複、打磨,通過慣性,讓堅持這件事不再刻意,當你整個人的狀態是鬆弛的、不緊繃的時候,下潛就成為了一種能力和自我意志的實現。這時你不僅有了向下的能力,同時也具備了在某一刻準時浮出水面的控制力。於是,在江河湖海中,你得大自在了。
2022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