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次传统中医药普查(民权县)


 

 

   20128月份的一天上午,卫生局中医股武股长把我喊去我省有一个中药资源项目咱们民权查县,要求上报咱县的重点品种同时把人民医院的副主任中药师穆振七县中药材公司徐经理招去有文件: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原料资源调查和监测项目)实施方案(试行)起止年限201261日至20131230日。根据文件要求及中药材名录以往我县中药材收购情况,初步划定了民权的30中药材品种。有些有资源,年产量不大的没有列入。然后我将电子表格发送至省普查办停了3个月,股长“民权县中药材资源重点调查品种”项目已获省批准,并拨有专项资金,商丘市就咱民权一家,一定要做好它!工作时间从20131月至11。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不到一年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为什么要普查?根据《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收录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对中药材的需求,开展野生及种养殖中药材资源调查,掌握重要中药材资源、生产及供需现状,建立濒危中药材资源人工生产示范基地和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网络,达到保障基本药物目录中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原药材供应,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普查的考核指标: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采集动植物标本份数;收集药材的份数;收集中药种质资源份数;拍摄的影像资料份数;建立动态监测站点的数量等。要求(1)每一个县、每一种药材(不同产地)的腊叶标本1份;(2)重点调查目录中药材的样品必须采集,要求每一个县、针对每一种药材(不同产地)采集并上交国家1份药材样品,每份药材一般500g;(3)一般品种药材样品,遇到采;一般普查品种涉及的药材样品因时采集每种药材一般500g;(4)提供所有野外调查获取的照片影像资料;(5)提供所有普查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录入普查数据库。

   这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活动,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省里成立了省中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由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有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财政厅副厅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省科技厅副厅长、省农业厅副厅长、省林业厅副厅长、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总督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南阳市政府副市长、焦作市政府副市长、洛阳市政府副市长、信阳市政府副市长、济源市政府副市长、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成立了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组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专家委员会。全省共有41参与普查工作,要求普查组建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商丘则由商丘市政府副市长为主管领导,以商丘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民权县卫生局副局长为联络员。

   民权县成立了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主抓卫生工作的政府副县长(正县级)任组长,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卫生局局长担任;成员县发改委副主任县财政局副局长、县工信和科技局副局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县卫生局副局长、县中医院院长组成

   普查办公室主任卫生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担任;副主任县中医院院长、卫生局中医股股长担任;成员县中医院副院长、县中医院工会主席、县中医院药剂科主任(我)、卫生局医政股股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卫生局财务股股长、卫生局协秘书长、县中医院财务科长、县中医院宣传科长、县人民医院副主任(中)药师、县中医院主管药师、县药材公司经理(主管药师)组成办公室设在民权县中医院内。  

   成立中药资源普查队:队长卫生局中医股股长担任,并去郑州参加了授旗仪式;副队长是我;成员由县卫生局、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药材公司7位同志组成。

   这是一个领导组织层面的安排,具体工作则是由武股长(负责具体领导、跟班下乡)、我(负责技术指导、各项工作计划的安排和拍照)和我们医院宣传科负责人(负责开车和摄像)以及一个数据录入员四人完成的,忙不过来时则叫上我们轮班休息的药剂人员参与。除数据录入员系临时专职外(中间还换了一次人),其余全是兼职。在不耽搁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去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光荣使命,有一段时间我自己则拥有药剂科和普查办两个办公室,有时候就两头跑,所以虽然忙些,大家的情绪都十分高涨。

   接下来我们即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开始忙活起来,即参加省里培训,接待省派专家的下乡指导、咨询,设置办公室,购买野外调查及办公用具、电子设备等。在20135月初即开始下乡进行中药材种植专业户调查、样地调查等外业调查,外出的同时穿插内业整理及向省普查办报送材料。第二阶段即进行中药市场调查、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等。下面我就将普查过程和结果给大家作一简要描述。

   一、外业调查:分样地调查和中药材种植专业户调查。

    1、样地调查:省普查办给我们的任务是做38个样地,里面包含190个样方、950个小方。在2013年我们实地做了39个;其中39号样地是调整前原7号样地,是最先做的。在野外做样方调查期间,我们扛着队旗,早出晚归,中午不回来,使用两辆汽车,不辞劳苦,历时两个多月,出动301人次,拍摄照片4500余张,视频180余个;并作了实时数据上传。发现栽培药用植物15种,野生77种。

   2、中药材种植专业户调查:首先由各乡镇卫生院或乡村医生填报当地中药材野生及种植情况。各乡镇报告中药材种植及野生品种有:艾、白芍、白术、白芷、百合、菘蓝、薄荷、决明、丹参、地丁、地肤子、杜仲、枸杞、红花、忍冬、荆芥、桔梗、菊花、连翘、牡丹、木瓜、山药、山茱萸、地黄、天麻、南星、莎草、辛夷、益母草、茵陈、蒲公英、马齿苋。全县药用植物生长面积有4600余亩,其中野生面积有2400余亩,超过了半数。野生药用植物莎草面积有1 000余亩,茵陈有600余亩,白茅有500余亩,蒲公英有300余亩。后经普查队电话联系及实地考察,结果有些有出入。

   3、栽培药用植物调查完成情况:经过我们去种植基地调查,栽培面积较大的有:忍冬、白芷、白术、白芍、虎掌、牡丹、地黄、薯蓣、菘蓝、桔梗等,近期引进的有紫菀、防风、夏枯草等,合计栽培面积约有2200余亩。种植面积最大的为忍冬,全县报告有1 260余亩,其次白芷有200余亩,白术有近200亩,白芍有180余亩,虎掌110余亩,牡丹近100亩,地黄50余亩,薯蓣近40亩等。据上次普查报告,民权县的忍冬引进是在清光绪20年(1894),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最早栽种在孙六镇贾庄村,人称“花子王庄”,1970年后逐年扩种至王庄寨、林七、尹店、城关等地,最大种植面积曾达2000亩。地黄的种植也有较久的历史,1958年由焦作地道产区引进,最大种植面积曾达200亩,年产地黄160吨。但我们的调查却是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下降,存在问题是销路不畅,收购价格偏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调查时他们每每提出销路问题,再则想要上级的扶持政策。如程庄镇有一农户种植的几十棵杜仲已长成参天大树,连年剥下的杜仲皮在家里放着卖不出去。金银花和薄荷的大面积种植不是为了药用,而是用到化妆品行业。有些金银花采摘下来由于不能及时干燥,出现颜色变黑、质量下降情况。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民权县的中药材种植发展情况,发现了所存在的问题,但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4、重点调查品种:这次开展的中药普查,我县的野外重点调查中药资源共计32个品种,它们是:白茅根、白芍、白术、白芷、板蓝根、萹蓄、薄荷、大青叶、丹参、地黄、杜仲、杜仲叶、瓜蒌、瓜蒌皮、瓜蒌子、红花、金银花、荆芥、荆芥穗、桔梗、菊花、决明子、牡丹皮、忍冬藤、天花粉、天南星、香附、紫苏梗、紫苏叶、紫苏子、合欢花、合欢皮;其中野生品种23个,栽培品种29个。涉及药用原植物27种,经过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调查填报,我们实地到中药材种植基地调查及电话联系、走访等,按要求提交了原植物标本、药材及种子。

   5、调查情况说明:有下面几个品种不能满足要求:(1)调查中没有发现荆芥原植物,在当地被称为“荆芥”的,实为“罗勒”;(2)东北天南星、天南星、异叶天南星3个药用原植物,在当地没有发现种植和野生;较广为栽培的是“虎掌”,作为“南星”或“天南星”出售;而1987年第三次中药普查报告的是“浅裂南星”;(3)调查中没有发现“双边栝楼”。

    二、内业整理

   包括标本制作、中药材的简单加工、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普查数据的填报上传等。我们共报送省普查办中药材标本300份;中药材样品40种,其中重点调查品种28种;种质11种(还将继续报送11种)。以上全是普查队在民权县境内采集、整理出来的。在整个普查工作当中,共拍摄照片12 000余幅(另发),视频240余个;填写普查表格287张。相关数据已上传至河南省“中药普查数据库”。

   三、中药材市场调查完成情况

    我们对民权县中药收购、批发部,花园乡中药材种植基地,孙六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各乡镇个体中药材种植专业户进行了走访调查。2013年中药材收购共有50余个品种。我们共出动160余人次,走访了中医院、人民医院的中药库、中药房,县医药公司中药门市部这三个县级的中药饮片使用单位;9个乡镇卫生院的中药房及4个村卫生室,共计17个单位。拍摄照片3274幅,视频37个。在2014年,统计出全县正在使用的中药饮片(含炮制规格品种)共有557个。其中居第一位的县中医院有406个,占72.89%,居第二位的白云寺镇樊寨卫生室254种,占45.60%,居第三位的人和镇卫生院234种,占42.01%;人民医院有188种;最少的为花园乡卫生院,仅有31种。

    四、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调查

   我们走访县级医疗单位,各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共收集民间验方、秘方及传统疗法等28项,它们是:(1)程庄镇张庙村卫生室张玉亮提供的治疗黄疸验方;(2)王桥乡卫生院医生陈洪涛提供的丹凤针;(3)陈洪涛提供的治疗胃炎、胃溃疡验方;(4)民权县中医院医生李建军提供的骨髓炎洗剂;(5)白云寺镇樊寨村卫生室杨书礼提供的蛇沥汤治疗中风后遗偏瘫;(6)县疾控中心郭玉忠提供的鼻炎一疗好;(7)王庄寨镇吴屯村卫生室吴后义提供的鼻嗅法治疗瘰疬、乳岩、瘿瘤、乳癖等疑难杂症;(8)白云寺镇樊寨村杨国伟提供的消肿止痛液治疗关节腔积液;(9)县疾控中心杨树森提供的东方回春丸用于臌胀;(10)褚庙乡朱店卫生室杨发江提供的水肿良方;(11)杨发江提供的肝硬化组方;(12)杨发江提供的治疗尿失禁良方;(13)杨发江提供的治疗牛皮癣、鹅掌风良方;(14)杨发江提供的烧伤方;(15)杨发江提供的鼻炎良方;(16)胡集回民自治乡卫生室朱长仁提供的理气消梅汤;(17)李建军提供的三香拔毒膏;(18)民权县中医院医生于俊田提供的治疗前列腺肥大、尿潴留验方;(19)中医院胡同瑜提供的治疗中耳验方;(20)胡同瑜提供的治疗灰指甲验方;(21)胡同瑜提供的治疗牙痛验方;(22)杨发江提供的治疗手足麻木验方;(23)杨发江提供的治疗脚肿、脚气、风湿良方;(24)杨发江提供的治疗眼肿痛验方;(25)李建军提供的骨科破瘀膏;(26)李建军提供的神效散;(27)李建军提供的乌龙膏;(28)胡同瑜提供的治疗肾炎良方。

    五、中药材出口情况调查

   二十世纪90年代,曾有澳大利亚商人刘先生(中医,祖籍民权)来民权开办“民权县永发中药饮片加工厂”,产品专门出口澳大利亚。现已停办,所以这方面的信息没有提供。

    六、全县药用植物品种

   第三次全国中药普查是1983年开始的,民权县是由医药公司承担的,我没有参与;但在19879月份邀请我参加了由他们主持的“中药材普查验收(自验)会”。30余年后的今天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河南省民权县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由我亲自参与和主导,所得第一手中药资料将进入国家管理数据库永久保存,具有划时代意义!感到十分荣幸和责任重大,机会难得呀!这样的机会几十年才能遇到一次,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也许会被载入史册的。所以马虎不得、应付不得。以至于在普查主题任务接近完成后,我还是存在于状态之中,没有停下脚步,一如既往、不辞劳苦,不计报酬,跨上自行车,带上照相机,走乡村、串街区、奔野外,去广场、去庭院、去花卉市场,去一切能走到的地方,执著的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药用原植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实地调查,结合2012年民权县林业局《河南省民权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报告品种,和1987年第三次全国中药普查民权报告普查品种(共报告药用原植物244种),总结写出《民权药用植物》书稿,记载直至目前生长(或曾经生长)于民权县境内的所有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和栽培植物品种,共有菌类植物药1117种,蕨类植物药11种,裸子类植物药68种,被子类植物药含双子叶植物82361种,单子叶植物1878种;共计118465种。在这465种药用植物中,按照不同的药用部位或加工品种区分,可以出产1360余种中药,其中在《中国药典》收载的就有220多种。

   在这些药用植物中,有的既是食品又可作中药使用;有的是园林、庭院栽培可绿化环境供观赏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的是野生杂草危害农作物甚而污染环境但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有的是大面积种植有市场有销路已经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的是蕴藏量丰富或较丰富,能形成大宗、较大宗的中药材产品,不但能满足本县需求还有外销;有的是零星分布或散生种植尚“待字闺中”,有潜力可挖等待我们整合资源蓄势开发;有的是长期在民权“安家落户”的野生种;有的是新近引进的园林观赏栽培种。

   七、我们的体会:本次中药资源普查,全部电子化、信息化,由卫星定位和填报系统,自始至终都在国家实时掌控之中。比起第三次的全国中药普查,要准确、全面、详细得多,所获得资料也丰富得多。通过这次普查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批中药专业技术队伍;同时,基本摸清了在民权县境内生长的野生及栽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状况。其重大意义在于通过上报普查结果资料,为国家掌握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资源、生产及供需现状提供可靠依据;为建立我县和河南省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和预警体系奠定基础;也为我县和河南省制定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中药产业发展政策以及长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认为,民权县有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通过这次的普查活动,掌握了相关数据,不但扩大了药源;也为进一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民权县的综合开发利用、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八、中药普查文化

   1、民权县的概况:民权县在豫东平原西北部,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部;东接商丘市梁园区、宁陵县,南连睢县,西南连开封市杞县,东北临山东省曹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之间。根据我们的实地测量,海拔高度在45.3~86.7米之间。县域东西长57.8千米、南北宽36.9千米,总面积1 222平方千米。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北部,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微倾。以古黄河南大堤为界,北部多河滩地海拔较高,南部为黄泛区海拔较低。地貌属沉积类型,为堆积平原中的冲积扇形平原和迭置在冲积扇之上的风成沙丘沙地。受冬、夏季风影响,表现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偏干燥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679毫米;年平均气温14.1℃,1月均温-0.4°C7月平均气温27.4°C,无霜期为213天,自然灾害较少,比较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绿豆、红薯等,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棉花、芝麻、莲藕等,林业主要有杨树、槐树、桐树、楝树、柳树、榆树等,观赏树木有合欢树、三球悬铃木树、玉兰树、银杏树、枇杷树、柏树等,经济林有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枣树、核桃树、柿子树、石榴树、葡萄等,蔬菜有白菜、大蒜、萝卜、胡萝卜、辣椒、韭菜、黄瓜等。截至2014年,民权县辖10个镇城区内为两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其中2个回民自治乡)。全县总人口90。其交通十分发达,南有连霍高速及郑民高速,中有310国道和陇海铁路,北有郑徐高铁。

   2、黄河故道:根据有关资料,商丘市黄河故道西起民权县、东至虞城县,全长134公里,总面积约1 520平方公里。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 590次,大的改道26次。黄河最初流经商丘是宋绍兴二年,金太宗天会十年(1132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改道北徙,流经商丘境内共723年。现在,这里留下了蔚为壮观的黄河故道。被人们称之为“水上长城”的黄河故堤,始筑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明清屡有增修,故称“明清黄河故道大堤”,迄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也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黄河故道大堤。2015年民权黄河故道正式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国家生态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3、申甘林带:申甘林带地处民权县北部黄河故道腹地,距县城8公里,始建于1950年,该林带西起民权县的程庄镇申集,东至城关镇甘庄村,东西长20余公里,南北宽2~4公里,现在还在不断扩展变化之中。是豫东著名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平原四大、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之一。申甘林带对民权县的环境优化、生态平衡、气候调节以及经济发展等无疑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知道过去的民权也是风沙、干旱、盐碱及蝗灾频发的地方,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4、人文历史:有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白云寺(清康熙皇帝曾两次到这里寻父),有庄周故里、葵丘会盟台、李馆地道战遗址和中国画虎第一村。历史名人有庄周、江淹、宋庠兄弟、张从正等。民权的发展史:公元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将军取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民权,划睢县北三区、杞县北五区,设民权县治,是为民权县之始。虽然民权比起“杞人忧天”的杞县、曾是宋国国都的商丘来,建县的历史并不算长,但这里的黎民百姓生活史却同整个华夏民族一样源远流长。目前民权正在打造“一村一水一林一寺一哲人一基地”:“一村”——中国画虎第一村民权县王公庄村;“一水”——黄河故道龙泽湖、秋水湖两大超万亩天然湖泊;“一林”——全国四大人工防护林带之一的申甘林带;“一寺”——中州四大名寺之一的白云禅寺;“一哲人”——文哲大师庄子;“一基地”——中国制冷产业基地。最后我想还应该再加上一个打造中药产业化发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