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龙台山陵园简介
陈鞍山/文
1996年6月6日
重庆市龙台山陵园是重庆市民政局“九五规划”中为重庆广大民众生后安排的一永久性安息地,是重庆市第一座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追思悼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山水观光陵园,是逝者的后嗣子孙及亲朋好友瞻仰敬祀、缅怀追念的圣地,是神圣、崇高、庄严而又充满生气的纪念性建筑组群。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立德立功立言于世,创业垂统,则生后形骸已化,其精神和英名可永垂千古;仁者比德于山,君子比德于水,葬诸山川形胜之地;以生生不息,永恒不朽,崇高伟大的山川自然美来激发和寄托对感已故先贤的缅怀和敬仰;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一中国山陵艺术的精髓,便是重庆市龙台山陵园的主题思想。
陵园选址力求“地臻全美”,历时三年;九六年元月由市规划设计,依据“依山而营”的原则,建筑组群充分体现国人“事死如生”、“慎终追远”的传统伦理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审美理想;其建筑序列的配置,强烈象征对人类生命的理性尊重;九七年元月通过市级规划评审,评审会议认为:“这是重庆陵园规划建设的一个范例”。
重庆市龙台山陵园定址于重庆市区以西中梁山之西麓的九龙坡区含谷镇,距成渝高速公路宋家沟隧道口以北约300米外,宋家沟水库北岸。距市中心解放碑约25公里,距杨家坪,石桥铺约13公里,交通极为方便。
陵园实际占地面积为405亩,座东向西偏南北线。
陵园后倚横亘重庆西部中梁山脉,而中梁山脉系著名的华莹山脉的分系,其势如巨浪,重岭叠嶂,生龙奔腾。龙脉行至含谷镇突伸一支脉,委蛇东西,势来形止,似行龙之露爪;东而西望,园内两峰前亲后倚,负阴抱阳;南而北望,两峰呈峦状,光润圆满,净厚涌动,体正并列,如兄同出,雄雌行随,形似状元笔架,是传统地理理论认为的“龙脉结气之处”,又含“文昌”之意;陵园占地,貌若一万年神龟,近水而形真。前亲著名的转山坪,近揽“睡人山”奇景;左傍宋家沟水库,右携“仙女山”。其“来积止聚,冲阳和阴”,从客观上形成了“集天地之浩气于园内,聚万物之灵性于陵中”的地理效果,堪称重庆市所辖地内建园造陵难觅的生气融汇聚结的“全气”之地。
陵园水体面积约3万平方米;由东南弯环北流,由两面部分组成:一为陵园基址右侧宋家沟水库,约2万平方米,一为陵园正面入口处的龙台湖,约1万平方米。
陵园这种与自然山水相称的设计,被中国传统勘舆学认为是“金水环抱”的最佳模式,它除了为陵区的绿化,景观小气候的形成与保持提供了宝贵的水土资源,从心理上满足了国人“依山傍水”、“藏风聚水”的观念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为陵园达到“灵山翠薇,亿年安宅”的境象提供了珍贵的环境条件。
“才情者,人心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重庆市龙台山陵园将传统文化中精粹的山水理念观照在自然山水之中加以人工裁成,将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有机契合,从而赋予整个陵园深沉隽永有美学气质,并成为中国传统伦理追求在陵园山水审美中的精神象征符号。
重庆市龙台山陵园建筑组群的格局是陵园营造的又一重要部分,各种建筑的等级、规模、数量及造型,均按一定的空间序列。这一组以明确的中轴线组织的既各自独立、又有主从关系的建筑组群,力求建筑景观的人文美与山形地势的自然美的完美结合,创造出具有宏伟气势和魄力,充满纪念氛围的空间环境。从中轴线的组织、建筑序列的配置、局部建筑形制的处理、空间体量的广狭、高下等、都全面遵循“陵园与山水相称”的基本原则。
以中轴线为纵轴,以人工湖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又非绝对对称的格局,是龙台山陵园中轴线的一大特色。在景观上它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山水构图技法上“平远、深远、高远”的风景意境和鸟瞰透视的画面效果。这种曲线、动态的景观,赋予更加流畅、生动,充分体现“阴地以紧拱奇”、“阴地求一线”的陵园用地特色。
陵园建筑组群由32个单体建筑构成,配合地形,根据功能可分为:
入口区、门内区、神道、祭坛、堂塔区、地墓区、园林小品等。
1.入口区:由停车场、石雕影壁、陵园大门、金水玉带桥四部分构成。
停车场占地6600平方米,与市级公路相连接,可同时停放300辆汽车。
石雕影壁呈“一”字型,正刻“龙台福地”,背雕“九龙”图案。
陵园大门为四柱三门七楼高大型石牌坊造型。上书“重庆市龙台山陵园”八个籀金大字,前置高大石雕蹲狮一对。
金水玉带桥由三座平行的三孔石拱桥组成,如长虹卧波,横卧于龙台湖上,为进入陵区的必经之道。
2..门内区:由“龙台广场”“陵园管理处”“陵园服务中心”三部分构成。龙台广场面积1500平方米,毛石地面,正中点以碎铺成直径为10米的“阴阳鱼”图案,象征生生不息之意;广场两侧立5米高石灯8座,在广场踏阶正中立5.2米高汉碑,正面雕刻著名书法家程大利先生题写的:“龙台福地”,下端为“风水注”。后面雕刻“龙台山陵园园记”,撰文记述营建者的理念,抱负和功业。及建园的日期等。
广场为游人谒者拜陵朝山的主要集散地,也是陵园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地方
陵园管理中心和接待中心,分别位于广场南北两侧,为对称式仿古建筑,各占地1000平方米,高2层。
陵园管理中心全面负责陵区的工程及环境建设、安全保护、常年培修、向谒陵者提供必备的祭祀物品和休闲活动场所,组织大中型祭祀活动等:
接待中心,主要接待前来选择购买寿山福位的顾客,从法规政策的咨询、具体位置的选择到合法手续的办理、售后服务的支持对顾客提供“一站式” 全程跟踪服务。
3.神道:连接大门与灵区的主要通道,长150米、宽15米,坡度约30度,由369级石踏阶及9个5米左右的平台组成,象征“九九归一”;平台两端用石雕神像装饰,共9对18尊。入口由两座八米高石阙构成,仿雅安高颐墓阙造型,阙前置石兽一对;神道两侧为20米宽的草坪,坪中设园形花坛十个,坪外植松柏,形成两条宽20米的常绿化带。
4、祭坛:位于神道尽头,两层、上园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祭坛底部30米见方,四角各置仿战国青铜鼎造型的香炉一尊,既便于祭者集中焚香,又起装饰之用。上部为直径12米的园坛,正中立一汉白玉雕刻的华表,通高12米,为陵园标志物。
祭坛两端50米处,各设方亭一座,一曰“崇智”,一曰“尚礼”,取“人伦五常”之意。
祭坛是陵园大型室外祭祀活动的举行地。
5、堂塔区
该区由永安堂,长宁塔及承恩亭三个单体建筑构成,为陵园最主要建筑。
永安堂位于祭坛后上方头正中位置,山水环抱的中央,是陵园用地之“精华”之一,占地面积按中轴线两侧各控制在百尺之内确定,建筑面积8500平方,高约35米(合九丈九尺九寸),共7层,为明清宫廷建筑风格。
长宁塔位于中轴线东端山头之上,为一组封闭型四合院式庙堂建筑,用地呈方形,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塔体平面呈八角形,从塔基至塔刹总高42米。为陵园最高建筑物。永安堂和长宁塔的主要功能为骨灰盒永久性安放所,共设计灵位(或称“龛位”)十八万位。
6、地墓区:
该区规划在中轴线两翼的坡地上,陵园将原始坡地营建成规格大小不等、相对宽阔平坦的艺术墓区、传统墓区、草坪式墓区,树葬区、壁位区,可供6万位逝者永世安息。
我园在墓型的设计和营建上传承了汉民族“返本归元”基本思想,以汉民族最传统最权威最经典的汉唐墓葬形式为基本形式。每一个“穴位” 都整体安装于地下泥土之中,防水防潮,确保逝世“入土为安”,同时还可按顾客要求,在合乎国家用地要求的前提下营建不同规制的“地宫”;对主要用于祭祀的墓庭墓碑部分,也依循中国人“生死一体化” 、“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以“殿”、“寝”、“堂”、“宅” 为基础造型。在个人化发展的当今时代,对墓庭墓碑部分也可根据顾客意愿专门设计体现个体风格和时尚精神的有一定艺术性和观赏性特殊墓型。
为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陵园特辟土地,规划名人墓区、文星区和功勋园区
为满足中国人敬先孝祖,创造永恒的心理需求,我园在墓庭墓碑的选材用料上也特别讲究,首先选择了密度大,抗风化能力在100年左右的天然花岗石为基础石材,在用料上完全根据设计制作要求下料,完全克服了因板材拼合而造成的几年后接缝脱离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墓体的品质。
在品质化的今天,为确保顾客利益,我园在全国行业中首创“墓体品质保证书” 制度。对本园生产安装墓位墓体的最主要的部分全面实行三十年品质保证承诺,最大程度地免除了顾客的后顾之忧。
在寿山福位的价格上,我园从社会最广大的民众的利益出发,同时兼顾社会多种需求,从二千多元的树葬起,形成了丰富的价格体系,只要选择龙台山,就总会有一款价格使顾客满意。
8、园林小品:
为追求国际观光陵园的理想,陵园地陵区边沿种植20—40米的绿化林带,既使陵园与外界隔离,又让陵区以自然优美的环境融入大自然之中,真正体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水中种荷,岸边置石,湖心筑岛,沿岸栽树,亭、台、榭、阁点缀于湖光山色之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无处不景、情随景迁、终而形成“祭者留连而乐,逝者恋居而安”的龙台气象。
陵园实行全面现代化管理,从寿山福位的购买、艺术造型的设计制作、逝者入陵的迎接、忌日通知家属及安排祭祀,到祭祀用品的准备、祭者朝山的接送、进而制作先人追思录影带、代撰个人生平传纪、墓志铭等全面实施一条龙服务,不但为繁忙的现代人分担心中牵挂,同时也让传统孝亲敬祖的精神得以弘扬。
陵园自成立以来,即本着“永续经营”的思想,于九六年十月在九龙坡渝州路81号“四达大厦”七楼购买办公楼800平方米,组建了“重庆市龙台山陵园销售中心”。在此已聚集了近五十名行政、企划、教育训练,建造、艺术等专业人才,为陵园事业作最倾力的工作。
为更快捷地服务于社会大众,陵园已继续在本市各区组建顾客服务中心和数十个咨询部,为广大市民提供最及时和周到的服务。
人生如逝,转瞬百年;前继父母、后续子孙;
创业辛劳,守业唯艰;终当回归自然,颐享永年。
今天为明天准备,生为死准备,后代为前辈准备,乃稳健、旷达、孝顺之体现
重庆市龙台山陵园将以“正世风,导民俗”为已任,以真诚关怀终极真实的态度,以龙台山陵园胜地去追求“生者乐,殁者安”的崇高经营理想,在政府的亲切关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将陵园营建成为重庆著名、国内知名、海外闻名的重庆现代山水陵园的典范。为人类生命终极提供永恒的保险,向人类生命致最高敬意。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洲路81号七楼
电话:68579933 68593384 657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