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度小满、《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动态竞争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2024年金融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研究关注了国内外170余家银行、保险、资管等金融机构,系统性揭示了金融业生成式AI的创新能力、商业价值和政策期望,为国内金融机构应用生成式AI技术提供了指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发布报告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
《报告》认为,生成式AI重新定义客户体验,正在形成新服务。生成式AI可以充当有价值的助手,提出实时响应建议并满足客户多样需求。例如,应用生成式AI的聊天机器人能够在对话中理解上下文语境的复杂性,
度小满CTO许冬亮表示:“短期看,大模型是数智化的
度小满CTO许冬亮
有望给金融业带来3万亿增量
《报告》提出,生成式AI正在席卷金融业,释放新的生产力,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全球金融业的格局,一些创新的银行将从“采用技术的银行”迈向“最懂技术的银行”,并向“最懂银行的先进技术服务商”领域拓展,充分释放其高质量数据价值,有望给金融业带来3万亿规模的增量商业价值,并可能将彻底改变交易的进行、投资的管理和风险的评估方式。
生成式AI在金融行业初见成效,3年后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
生成式AI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技术探索和试点应用的并行期,预计1-2年内,首批大模型增强的金融机构会进入成熟应用期,3年后将会带动金融业生成式AI的规模化应用。
“2023年是基础大模型智能涌现的一年,2024年生成式AI将从模型层走向应用层。开拓落地应用场景,不断提高客户采用率和大模型的利用率,更好发挥大模型的潜在价值,将会是2024年生成式AI突破发展的重要内容”,报告的主要负责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