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珉:矛盾,循环,平衡(揭示人生真相)——超人力量(一)


“超人力量”这个词是我造的,这个词的每一个字都能解释它自己,因此很好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有一种我们不能控制的力量时刻在控制着我们,使我们的理性不能自由作主,使我们的人生羁绊重重、悲剧累累。简单地讲,我们不能控制的力量就是超人力量。我对超力的感悟主要有三点:一是知识学习,二是人性思考,三是宿命探源。

第一是从知识、问题这个方面,来感知超人力量。人的知识由问题构成,或者说问题是知识的“纲”,知识是问题的“目”,其间的关系就是“纲举目张”。我们所了解的每一种知识和知识概念,都是对各种大小问题的回答,若是人生社会没有问题存在,便不会有所谓知识的增长。那么提出问题,便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问题说到底就是矛盾、就是阴阳,人获得知识是在矛盾、阴阳中比较和吸纳的,沟通与超力的交流,便会彻悟矛盾法则。我最早对超力的感悟,就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从穷尽式地思考“问题”开始的。只要透彻地思考知识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就会获得各种鲜为人知的知识,并最后感受到超力的存在。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问题都把人给烦死了,可是一般人为什么不能感受到超人力量的存在呢?因为很多人都是思考的懒汉,既然问题都把人给烦死了,那么人就会自然地排斥问题、回避问题。万不得已要面对某个问题,人们只求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不会求索下去获取终结答案,用佛家话讲就是不会探索究竟。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遇到和提出各种问题,如“债权人为何不把债务人的义务一笔勾销?”“打工者为什么想要多拿工资?”“失恋者为什么会忧伤?”“人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提出几千几万个来,而且这些问题全都可以不断地追问下去。比如回答“人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你可以说人“心”是“肉”长成的,怎么会没有喜怒哀乐呢。那么我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人“心”是“肉”长成而不是“木头”或“石头”长成的呢?你可以说那是因为“人”是“肉身人”所生养的。那么我依然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人”非要是“肉身人”所生养不可,为何不是“树枝”上和“石头”里长出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不管你有多少答案,我都可以继续和永远追问下去。

我们可以追问各种关于“心”和“物”的问题,比如可以追问牛顿那个经典的问题——苹果离开枝头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上掉呢?“科学”回答说地球有引力。那为什么地球会有引力呢?“科学”回答说地球有质量。那为什么地球会有质量呢?这个问题可以不断追问下去。只要以这种求知的方式,长久地追问“心”和“物”的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把“科学”问得哑口无言,然后就要问出所谓的“哲学”来,最后就要问到超人力量、问到灵哲学那里去了。牛顿的问题不是最后问到“上帝”那里去了吗?牛顿研究天体运行,但始终不明白宇宙运动为什么会如此有规律,这个秩序是从哪里来的?后来他将其归功于无所不在、伟大万能的上帝,只有上帝才能安排宇宙和人间的一切。所以牛顿一生到底做了什么呢?用我的话来讲,他沟通了与超力的交流,获得了超力对宇宙的规定信息,只有少数具有灵性的伟大科学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1994年夏天,我和北京一位地质学者,在圆明园北边一个建筑工地上散步,看到在工地不远的地方,工人挖出许多石块来,然后用碎石机打成石沙。我说是老天爷照顾了这个建筑老板,否则他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买石沙啊。于是我问这位地质学者,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埋藏着可以打成石沙的石块?他说是什么地质结构造成的。我又问为什么此地会有这样的地质结构呢?他简要解释说那是什么地质变化造成的。后来我又问,他又答,我们一问一答了十来个回合,他回答得越来越复杂、艰深、困难,而我的提问却非常简单、轻松、愉快,就是将他的回答不假思索地追问一个“为什么”。最后就把他问得哑口无言了,于是他就搪塞道:将来科学的发展一定会解释清楚。我说就算一万年后“科学”会给出第十万个答案,那我还可以继续追问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啊。可是这位朋友只给出十个答案就辞职下海,后来赚钱后上岸,却研究《易经》去了。有次我们在网上重逢,他读了我的人生理论后说:“超人力量”这个词是陈老兄首创并赋予特定含义的吧,它的确是存在的。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为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世界会是如此这般?就是因为它是超力安排和规定的。超力是宇宙的最高“立法者”,超力不仅创造了天地世界,而且人间情事的发展变化和人生命运的逆转走向,都是由它来决定和安排的。

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有无助的感觉,都会感觉这个超力的存在,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和经历。我对超力的知识、问题悟觉比较早,大概在十岁左右,家乡闹干旱,我在光秃秃的山上放牛,我家那头可爱的小水牛,费劲地啃咬着石缝间稀疏的野草,哪怕是一棵枯黄的小草,它也要伸出舌头来卷上吞下。目睹小牛的饥饿情状,我渴望它能痛快地吃上几口青草。于是我把小牛牵到田坎边,用镰刀割了几窝秧苗给它吃。这事碰巧被生产队长看见了,我的行为便迅速成为全生产队闻名的丑事,遭到所有人的批评、谴责甚至咒骂。那时我痛苦地想——栽种秧苗也有牛的一份极大功劳啊,是谁规定秧苗是牛所不能吃的呢?为什么人不能像牛那样去吃山上的野草?长大后读中学、大学,我就一直以求知的欲望琢磨这个知识问题。通过不断求索,最后在我的头脑里获得了一个决定性的知识——这个人们不约而同地遵守的“规定”,它不是“人”的规定,或者说表面上看起来是“人”的规定,而实际上却不是。

为什么呢?因为作出这种人间规定和破坏这种人间规定,都需要一种原始的启动力量,而“人”显然不能造就作出这种人间规定和破坏这种人间规定的原始力量。这种造就原初力量的力量,就是超人力量,是这个“超人”的“力量”规定牛不能吃秧苗,同时它也规定人不能吃野草。超力规定人不能吃野草,人就只能寻找其他可吃的东西;否则虽然吃野草吃得很饱,也有可能会饿死。超力已经规定人能够食用稻米、蔬菜等,但是如果它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人只能食用别的植物,那么人吃了稻米、蔬菜就会死亡。我们寻找可供食用的各种物品,其实就是实践和学习超力规定的有关知识。

这个求知超人力量的过程非常有趣。在求知过程中,“超力”和“究竟”这两个词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不得究竟,便不会发现超力的存在。一个人究竟的实践和求知过程,就是去了解超力的规定;人的知识边界始终处在超力的“立法”范围之内。虽然人能够通过学习增进知识,但人不能改变造物力量的基本安排;不管你如何努力学习并获得多么渊博的知识,都不能改变超力的原则规定。人可以通过无限的知识学习感知超力,但人不能凭借所拥有的知识力量来推翻超力,因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超力的规定信息。人生、社会的十万个“为什么?”回答却只有一个——“呵呵,原来有超人力量在那里!”

人在知识问题的求索中感知超力,而一旦沟通与超力交流,就会进入一种超越知识的认知和创造境界。所以人类最伟大的创造都是沟通与超力交流的结果,而不是运用知识去实证求索的结论。最伟大的音乐、艺术作品,也不是知识求索的结果,而是沟通与超力交流的感知记录;正是这样,所以有的文盲可能是伟大的画家,有的聋子可能是伟大的音乐家。就像陆游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精彩文章本是造物力量的天然杰作,只要我们进入与超力交流的超人境界,就会轻松**。一个民族的科学专家难以取得世界级的大成,我想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民族缺少与超力进行有效交流的宗教世界观。因此我们要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并做得杰出,就必须营造一种博通天人之际的求知和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