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红尘远


 心平红尘远

 

条山客

 

【提要】1、不慕虚名、功名、声名,做真实的自己;2、得应得之利,弃不当得利;3、情之爱;4、结语:为所欲为

【题记】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南怀瑾先生

 

心态平和不过是看淡名、利、情,少些名、利、情的纠缠交织,远离各种各样的烦恼。眼界开阔了,境界高远了,或许更能成就一番作为?更上层楼?

纠缠于名则伤于名,纠缠于利则伤于利,纠缠于情则伤于情。世间鲜有例外者。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者,各处其位,各谋其事,各尽其情,成和谐之态。和谐相处是世间万事万物赖以生存的条件。人,与世无争,与物无忤,与外部世界保持和的状态,同时不放弃自己的处事原则,不油滑混世,有自己的良知底线;保持内心和谐,不卑不亢,形成自己的内心秩序,也就成了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1、不慕虚名、功名、声名,做真实的自己

名声是一个人的德行的外在表现。有人好评如潮,有人口碑极差;有人得官方书面或公开文件认可,如“三好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干部”、“军人楷模”等,有人民间出彩;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遗臭万年;有人著作等身,有人述而不作。既然名声是外在表现,那么,其内涵呢?内涵又有谁知?又有谁能够知道其内涵呢?但是,综合起来看,或者辩证地分析告诉我们,哪个人不具有两面性?事物岂止有两面性,三面性、多面性比比皆是,人人亦如此,概莫能例外。名声只不过以偏概全罢了!

再说功名,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科举制,到而今弊端重重的高考制度,无不是给读书人一个名号,一份俸禄,一个枷锁。唐后期,读书人黄巢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求功名而不得,于是,揭竿而起,拉起数十万人的流民队伍,东征西战,南伐北讨,践踏、祸害华夏近十年!有人赞其“农民起义英雄”,有人骂其流寇。其实是没有了功名这个枷锁的禁锢后,人性邪恶面的大爆发!

每个人从世间走一遭,路也走,桥也过,水要涉,湖要渡,是过平凡如沙的普通生活,还是轰轰烈烈、大起大落,是由每个人的天性、基因、学识、境遇等决定的。如黄巢,若科举考试得功名,有俸禄,社会平稳,可能做个官僚,终其一生;若无功名如其实际历程,则为匪、为寇。实际上,生下来天性已经决定了。

人作为地球上一个特别的存在,有机会建功立业,那就抓住机会;若无机会,应该从自身查找原因,不必怨天尤人,平平淡淡过一生,安安稳稳享余年,不亦乐乎?最主要的,与地球美美与共,而不是加害地球及同类。

所以,莫慕虚名、功名、声名,做真实的自己。

2、得应得之利,弃不当得利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其应得之利、当享财富,这是任何人都夺不走、拿不去的,只有他本人才能消费得了。这个利是多是少,是房是车?是金是银?是闲是忙?情耶爱耶?由谁决定?不是上天,不是别人,由本人的家庭出身、遗传基因、学识及见识所决定。这个利,是对他劳动(体力的,精神的或者前辈劳动)付出、时间付出的回报。记住,有付出才有回报,没有任何付出却希冀天上掉馅饼,不过是痴心妄想,黄粱一梦;这个利,一定程度上讲,是个定数——确定的总数。或前多而后少,或前少而后多,或平平均均,款款而至。没有人能够超越,没有人能够放弃。有人超越了这个定数,对不起,那是不当得利,吐出来!有人觉得没有达到应得之数,别着急,在后面呢!只要你有命活久见,必得之。有人想放弃,捐也捐不出!

这个利,有物质之利,有精神之利。物质之利如金如银,如车如房;精神之利如健康如长寿,如平安如顺利,有空有闲,不但能够享受物质带来的各种便利,也能够享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

不论你是否认可,或者责其“先验论”,仔细分析后,你将得出客观的结论。所以,莫企求不当得利,用好用活应得之利。

在利益面前,请相信:是你的,天必予之;非你的,即使得之,天必夺之!

3、情之爱

人间有真情,两性有情爱。情有亲情、友情、爱情、同学情、师生情、同事情等。情是人生之路上一道必经之坎,很多人迈不过这道坎,识不得不同情分的处理方法,把情感生活搞得一团糟。能够渡过这道坎的人非神则圣。

亲情乃由血缘凝结而成,有很大的天然性,多数人能够处理的很好;友情随遇而生,合则聚,不合则散;同学情、师生情、同事情等则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爱情。

有人说:“爱情是魔鬼,它教男人学会撒谎,教女人学会撒娇”。还有人讲:“世界上折旧率最高的东西是爱情,淘汰率最低的游戏是婚姻”。

人们为什么需要爱情?其实,这是造物主的造化(或者你愿意称为自然进化?),或者是生命本身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壮大的需要?但是,人的爱情要比动物或植物的繁殖要高明的多,也复杂的多。动物和植物只需要简单的化学信息素就可以达到目的,而人呢?

人类进化到今天,拥有丰富的视觉、知觉、感觉、味觉、触觉等,两性相交,往往求全责备(如果有充分的选择权的话)。首先,要能够满足视觉要求:高低适中,胖瘦适度,有型有态:该凸的地方一定要凸,该凹的地方一定要凹;五官端正,精致可爱;其次,气质超凡,大度大方,读书有范,知识渊博;其三,人类也绕不过化学信息素这道关:清新香艳;皮肤洁白细腻,楚楚动人,香鲜可人;身体健康结实,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悦己。

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先生在他那部颇具争议却又非常值得阅读的小说《面纱》中讲了情之爱的“缺口论”:“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却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英国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先生在 《我为什么活着》中写道: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一-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这是爱情的需求论

男人爱女人,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他的选择一定具有社会性:除了让自己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要让周围的人喜欢,让同样条件的男人嫉妒。

女人爱男人,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她的选择同样具有社会性:能够为自己或者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身体健康强壮,能满足生理要求。

无论男女,要求对方健康是最起码的条件。而那些肯接受身体有病、有残疾的人,一定有着很高的道德素质。

两性相悦,一眼看中,喜欢对方,是开启艰难的情之爱历程的第一步。为什么说是第一步呢?这是因为,双方都建立在虚假的假设上:其他条件都是完美的、合格的。这是多数人都心甘情愿犯的低级错误,由此而引发此后一系列的问题。

情之爱有两类形式:婚姻和情人。两性相悦,两情相欢,谈婚论嫁,最后走进婚姻的殿堂,是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婚姻并不能保证幸福的永久。如果你准备结婚或者准备再婚,我非常负责地告诉你一句重要的、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的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你认可吗?你准备好了吗?

情之爱的另类是情人之爱,是没有婚姻枷锁、财产负担的爱情。在很多社会制度中,情人之爱遭人嫉妒、社会反对。不过,它对情感生活的要求更高,品味更高。所以,能够超越婚姻、家庭、财产的羁绊的情人之爱是人类中的佼佼者。但是,现实中这类爱情少之甚少。好在,现代人越来越多的经济独立、自立,学会了享受生活而不愿为生活所累,也越来越看淡情感,合则聚,不合则散。

散了就散了,不必做过多的纠缠,没有意义,耗神费力。是你的终究要来,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

4、结语:为所欲为

做人难得千般好,处事但求心境平。心平红尘远,纠缠烦恼多。一朵浮云,一片雪花,道边柳色,塘中芙蓉,其实都是一种生命的信念。珍惜所有的擦肩而过,或者不期而遇,一份包容相待,一份宽容同行,祝福所有不同的故事,这就是平和的心态。

人在世上走,遭遇挫折是经常的,顺顺利利多是例外。能屈能伸,方能平安长远。不可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过往的事就让它过去罢,不必纠结遗憾。若是好事,叫做精彩;若是憋屈,称做经历。把握眼前,当下重要。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顺利,但努力了、争取了,尽心了,结果无所谓。

如果你想要什么,那就勇敢地去做,去追求,不要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因为这就是实现梦想的方式。只不过,把心态放平和些,看淡些。

 

2024225日星期天,陕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