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海淀区委主委。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公共政策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理事、学术委员。2004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近20年来主要从政治社会学角度研究比较现代化和农民问题,出版专著《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中国》等十余种。

孙津E-mail:
<a href="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a>

孙津专著及图书封面


  男,汉族,教授,1953年6月生于南京市,初中毕业后在江苏省宝应县插队10年。后来在南京港务局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8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博士,1988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孙津,1953年生人,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黄药眠、童庆炳。早年从事美术创作及哲学和美学研究,近30年来的教学科研领域主要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特别关注比较现代化和中国农民问题。著作如下:

  (一)政治学、社会学类: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

  《社会政治引论——政...

Read more

不得已的现代化


  不得已的现代化

              孙津

       中国是不得已才参与了世界现代化进程,所以长期与这个进程不合拍;为了摆脱这种不得已所造成的劣势,中国不得已地实行了改革开放。  

  一

  为什么贫穷落后的、或者发展中国家都大张旗鼓地申明要搞现代化?就因为它们也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富裕水平。事实上有关现代化的讨论的确是穷国最先关心的。中国在20年代和30年代断断续续的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论争,就比西方(美国学者)早了20年。西方人似乎是稍后...

Read more

边缘·中心·东方·西方


  边缘 中心 东方 西方

         王一川 张法 陶东风 张荣翼 孙津

       王一川:  我们刚从《读书》一九九三年第九期上读到三篇文章,都是海外中国学人所写,集中谈论东方主义或后殖民主义问题,主要依据美国学者爱德华·赛伊德的新作《文化与霸权帝国主义》展开论述。这个问题在海外已成为一个热点。在美国的中国学者如陈小眉、刘康已有专论。而在台港,那里的学者更对此作出了热烈反应。至于大陆,除北大出版社即将出版后殖民主义译文集外,一些学者也已撰文评述,或结合张艺谋...

Read more

雅赌与俗装


雅赌与俗装

          孙津

  赌,是旧中国的一大社会弊病,不过即使在那时候,法律和舆论名义上也还是反对赌博的,并以赌为一种陋俗。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禁赌是卓有成效的,几乎赌徒们心理上也知道此勾当不甚光彩,只能偷偷摸摸地干。然而,近来赌之勾当却以各种高雅的文化招牌装饰起来,公开半公开地进行着,至少,这些招牌使人们不致于在心理上对它过于厌恶了。服装,历来在质地和款式上都有所谓“高档”、“低档”之分,而高档的服装,自然也就用在诸如社交应酬、待遇宾客等等文明高雅的场合了。然而与赌之&ld...

Read more

异乡的命令 --------蒂利希在美国的坐大


异乡的命令——蒂利希在美国的坐大

 孙津

  或许,美国这块地方真的好活人,德国出生的蒂利希(Paul Tillich,一八八六——一九六五)教授的后半辈子也是在美国交代的。是什么诱惑了这位跻身于本世纪大思想家之列的德国人,使他在战后去老家转了一圈后又跑回美国了呢?This is the ques-tion!

  答案并不很复杂:蒂利希把自己所经历的这种事实上的移民,同一种具有普遍概念意义的“精神移民”(Spiritual emigra-tion)联系在一起了。这一答案与汉姆莱特所说的“这...

Read more

孙津:博导代表心系“三农”


孙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直接考取博士的初中生 
  孙津34岁那年报考了博士,创造了从初中二年级文化程度直接考取博士的奇迹。 
  1968年,16岁的孙津插队到农村,从小就喜欢画油画的他,一心希望能到县文化馆画画。每天干完农活儿,不管多累,他都要画上两笔。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就开始在国家级的展览上展出作品了。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孙津读到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深受书中艺术和哲学思想的启发,读过之后,孙津反思自己的才气和能力,认为画画并不...

Read more

现代中国美学的形上学批判


现代中国美学的形上学批判

                       孙津

  内容提要  形上学就是道理。美学就是属美的道理,而不是关于美的理论。形上学批判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现代中国美学摆脱不了认西方美学为科学的理论定势,却没有认识到西方美学是根本错误的;不甘心舍弃中国美学精神,却没有认识到美学学科建设的形上学根据。清理这些问题,是为了给由中国美学家来建立自足自为、具有普遍性理论的美学体系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或前提。

  “形上学&rdq...

Read more

故作姿态与人穷志短


故作姿态与人穷志短

   孙津

  很久以来,“现代性”一直就是美术界关注的显突话题。到“八五新潮”时,美术已经把它的现代性做成了包括思想、文化、哲学在内的博大艺术精神,并且终于在八九年的全国现代艺术大展中铺张出这种现代性的内容和特征。八九后美术一下子收藏起它的前卫姿势,却以各种对运作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刻意张扬——比如或者以鼓吹商业效益来显摆自己开放,或者以突出学术探索去证明自己改革——继续标示自己是很具现代性的。我觉得,无论从作品本身的风格、特征还是从对现代性的种种理解...

Read more

现代化的内因、外因与特色


现代化的内因、外因与特色   

孙津  

关键词:现代化  内因   外因  特色

大家都会说,一事物的变化主要是内因在起作用,外因不管多么重要、出现的时机多么巧合,总之都是通过内因对事物变化起作用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地方就可能形成某种特色。对于现代化来讲也是这样,即认为如果根据本国情况选择发展道路,就可能有其特色。

从哲学角度讲,这话并不错。不过仔细想来,内因和外因在不同对象的意义上恐怕会有不同的作用,所以特色并不只由内因决定,尤其是现代化。事实上,现代化是一场世界性的文明运动,因为至少从...

Read more

农村转的什么型,创了什么新


农村转的什么型,创了什么新

孙津

  都说中国正在转型,而且“中国特色”的提出表明这种转型是在自觉创新的意义上进行的。这种说法是符合事实的,不过真要问最根本的转型和创新指什么,恐怕很难有一个简洁明确的回答。同样的事实在于,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而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一点也越来越清楚。因此,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农村转的什么型、创了什么新。然而即便是这样,此篇短文也不可能展开讨论,还不如说它是用尽量明晰的表述来提出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叫转型,或者说社会结构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才算是转型。在主流的社会学研究中,有一种叫作转型理论的说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