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志武

生于湖南茶陵,1983年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1986年国防科技大学硕士,1986年赴美国留学,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

制度革新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关键


  制度革新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关键

  ——专访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

  《南风窗》文/赵灵敏

  工业革命的前提是文艺复兴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目前,您怎样评价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

  陈志武(以下简称“陈”):我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国内上的,1986年到了美国。这种特殊的经历让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视角:我们从小熟悉的四大发明已经是以前宋朝的事了,过去这1000多年来占世界人口四到五分之一的中国有多少进一步的贡献呢?要衡量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大小和中国的科技地位,最简单的...

Read more

不要总用阴谋论来理解比我们发展更快的国家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2000年,一项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最新作品有《金融的逻辑》和《24堂财富课》。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峥嵘

  对于畅销一时的《货币战争》,虽然很多人士提出了批评意见,比如郎咸平说《货币战争》不过是《还珠格格》,梁文道认为《货币战争》误人子弟,但是没有人专门著述批驳。理由诚如长江商学院的教授王巍所谓“哪有科学...

Read more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陈志武: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去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附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发达或不发达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在2003年5月本栏《财富是怎样产生的》一文中,我们谈到住房按揭贷款、医疗保险、汽车贷款、教育贷款、退休养老保险等金融品种对缓和储蓄...

Read more

为何中国人钱多了更不安


  陈志武:为何中国人钱多了更不安

  一方面,市场化、“钱化”出来的钱的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总体还很低,投资和理财的选择空间很小,只有少数有限的投资渠道。这两方面挤在一起,特别是在政府高度管制金融和国有金融垄断的情况下,各种资产价格扭曲和畸形资产泡沫层出不穷,就不奇怪了。

  作者: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如果中国的金融业跟不上,在原来由亲情、友情实现的互助互惠式隐性金融交易被钱化之后,而如果替代性的显性金融保险、信贷、养老、投资产品又无法跟上,中国人在钱多的同时,可能反而对未来更感到不安,不仅使中国的内需无...

Read more

金融创新不能因噎废食


  陈志武:金融创新不能因噎废食

  通过发展消费者金融,可以让国内产生的消费需求大大增加,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金融模式这方面,特别是消费者金融方面做很多的创新。

  作者:陈志武
  来源:《浙商》杂志

  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大家对于金融创新的“批斗”已经非常多了,但千万不要认为发展金融业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而言就是不适合、没作用,其实结论正好相反。  

  对中国而言,与美国当年经过100年工业革命时的情况一样,生产不是瓶颈,消费需求才是瓶颈,并且这种局面不会再逆转。由此带来了中国金融业,特别是民间金融的商机。对我...

Read more

用通俗表述深刻经济学


  陈志武:用通俗表述深刻经济学

  2009年06月25日,《 新京报》记者 姜妍

  陈志武 生于湖南茶陵。现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

  《24堂财富课》 定价:28.00元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6月版

  陈志武的上一本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以通俗的笔调,化解掉很多经济学中的高深问题,受到了诸多好评,也是本报的2008年度最佳商业推荐图书。他即将出版的新书《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可以说在这个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书中收录了他与12岁的女儿陈笛之...

Read more

周小川撰文对提升国际形象贡献很大


  陈志武:周小川撰文对提升国际形象贡献很大

  虽然这次美国金融危机非常严重,但那是一种“富贵病”,而中国的问题是金融发展严重不足,金融发展还没有足够深化,金融体系还没有足够的开放。这些现实加在一起,使中国在将来的发展仍然以国内改革为主,而不是去过度追求国际主导权,继续练好内功才是最重要的。4月初,世人关注的G20峰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各国领导纷纷利用这一峰会平台更进一步地为本国争取尽可能多的外部利益。透过G20峰会中各国微妙的互动,中国未来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呢?《国际融资》杂志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

  来源:《国际融资》 ...

Read more

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最好的制度安排


 

未来不变——市场经济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有时候,你不得不对一些人的短视失望。我以为中国过去50年的反正经历、世界过去80余年的折腾,已经足以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就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制度安排,不管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人社会,都如此!有什么比基于个人自由选择、个人创业自由的制度架构更能最大化个人幸福,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带动整个社会增长的呢?

可是,一场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一来,我们就失去理性判断所要求的平衡和冷静。

于是,诸如“市场的终结”、“资本主义的终结”、&ldquo...

Read more

享受未来的财富


  陈志武:享受未来的财富

  文/陈志武 整理/孟群舒
来源:《沪港经济》

  “中国奇迹”八成靠全球技术

  多年来,我的兴奋点一直是金融史,因为金融史有助于理解近代史。我曾有一个大胆的观点:为什么近代西方的实力大幅上升?原因就是金融的发展。在200年前,西欧都是城邦国家,几个城市就能组成一个国家,城邦国家之间总是打来打去。为了支持连续不断的战争,在征税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统治者发明了债券。小小的创新,让国家得到了资金,也让购买者领到了利息。战争让这些国家有了金融创新的动力。随后,英国和法国更是依靠国债发展起庞大的海军。谁借到的钱多,谁就拥有更强的军队。相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