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志武

生于湖南茶陵,1983年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1986年国防科技大学硕士,1986年赴美国留学,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

建亚洲共同市场须打破家族关系网


陈志武:建亚洲共同市场须打破家族关系网
 
亚洲国家寻求建立共同市场,以与其他发达经济“脱钩”。如果能建立跨越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自由贸易统一市场,其好处当然显而易见,亚洲有38亿人口,占世界的62%,其生产潜力、消费潜力自不用说。

陈志武
第一财经日报

1986年8月,笔者来耶鲁大学留学,住在研究生宿舍,同楼里有许多外国学生,包括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非洲、拉美和欧洲的同学。初来美国,觉得跟西方人接触距离不小,另一方面,结识韩国、日本同学后,发现在待人接物、文化上,他们跟中国人是这么像。 那年秋天,一次在共用的厨房做饭时,顺口跟旁边5位韩国学生说...

Read more

内功做好继续是重点


陈志武:内功做好继续是重点

人民网 陈叶军

2009.4.4.

虽然这次美国金融危机非常严重,但那是一种“富贵病”,而中国是金融发展严重不足,金融发展还没有足够深化,金融体系还没有足够的开放。这些现实加在一起,使中国在将来的发展仍然以国内改革为主,而不是去过度追求国际主导权,内功做好继续是重点。

编者按:伦敦峰会结束,人民网记者陈叶军就峰会取得的成果等问题采访了陈志武。

受访者: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峰会的目的是协调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方略决议有四大成果

《人民网》:G20伦敦峰会主要的目标是什么,将取的什么样的成果?

陈志武:本次峰会的目的是...

Read more

4万亿反而强化了中国对投资与出口的依赖


 

陈志武:经济刺激举措正强化中国对投资与出口的依赖度

东方早报记者 沈雁飞 

2009.4.2.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伴随着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的召开,一场金融主导权重新分配的博弈也随之拉开帷幕。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当前最可行的利益诉求是扩大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话语权。

东方早报:无论是“扩大在IMF话语权”还是“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法”,中国在此次峰会中都倍受关注,在您看来,中国此次最可行的利益...

Read more

应尽快调整外汇储备投资组合 放开中投公司手脚


陈志武:应尽快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

上海证券报记者 石贝贝

2009.2.23.

 今年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和债券价格波动日益明显,而奥巴马政府庞大的经济振兴计划,更是让外界对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中国态度产生联想,因为此时,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巨额中国外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之下,实现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与增值,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高层不断传递出外汇储备考虑用于国内的信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上周表示,外汇局将积极用外汇储备来支持国家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对外汇资金的需要。这也使得各界对于中国外汇储备用于国内经济的预期进一步升温。上海...

Read more

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


 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
  
  陈志武

  众多廉价劳动力的勤奋工作,可以在经济增长初期弥补制度资本的不足,这是中国经济近二十几年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是有关统计表明,越勤劳的国家,人均GDP反而越低。

  当一国的制度机制不利于市场交易时,人们的相当一部分勤劳是为了对冲制度成本。

  这些国家的公民不仅必须更勤奋地工作,而且只能得到更低的收入。

  前期中,我们谈到“武打”作为一种产权与合约权益保护机制的意义,特别是当正式司法不可靠时它对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经济交易的发生和市场的发展。但我们也...

Read more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南方周末记者笑蜀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一直关注中国金融市场是如何影响社会的,社会因此会有什么变化。对此,他从金融学角度提出了一家之言。陈先生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将瓦解传统、释放个人自由。其论断虽然仍可商榷,但令人耳目一新。


  “金融市场的发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将个人从各种权威组织如家庭、教会或政府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不用为了生存而必须从属于这些组织的权力。我认为看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在彻底瓦解传统伦理


  南方周末:市场在如何改变中国?


  陈志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在改变。儒家文化一直强调以血缘关系为...

Read more

金融失衡急需政策调整


  泡沫、过剩、失控、失衡,这些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近几年一直在暴涨。在转型并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出现这些现象实属正常。不过,如果各类经济失衡日益升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股市泡沫、房价失控、外汇储备膨胀、出口顺差飞涨,还有就是银行存款真实利率为-3%,因此以利率调整为宏观调控手段难以奏效,这些失衡现象从表面看好像彼此孤立,但实际上都是由人民币升值太慢所致,或至少是众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很多人说正是为了避免重蹈日本在1990年代衰退的覆辙,而让人民币缓慢升值;可是,这样做的真实结果恰恰会导致中国经济重蹈当年日本的覆辙。

  人民币升值太慢已带来方方面面的失衡

  &ldquo...

Read more

中国牛市的遗憾


  陈志武:我们正在失去历史机遇

  我们正在失去历史机遇---金融学家陈志武谈牛市的遗憾和开放金融业

  我们缺乏来自市场的教训

  这一波中国大陆的牛市,有很多让人跌破眼镜的地方。现在股市要涨一片红,要跌一片绿,说是疯狂也不过分。对于股市投资理性缺乏的这种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陈志武:中国股市一直离理性状态比较远,这是事实。我想这是因为中国投资市场的封闭性以及政府过度管制,老百姓作为投资者的选择太少了,所以只能挤在一堆赌。

  成熟的市场就是要让投资者分享市场的红利,同时也接受市场的教训,该赔就赔,这样才会形成理性的投资氛围和负责任的投资者。基于稳定...

Read more

全球“最后提款人”力挽次级债危局


  在贪婪与恐惧之间游走的国际金融市场最近陷入了群体性恐慌中,尤其是在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BearStearnsAssetManagement)旗下两家对冲基金宣布破产之后,次级债市场的危机所引发的恐慌情绪不断升级,流动性过剩在短时间内突变为流动性不足。

  幸好各国央行此时充当了“最后提款人”的角色,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例如,截至8月15日,欧洲央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向市场四次注资,金额分别为950亿欧元、610亿欧元、477亿欧元和77亿欧元。首次注资时隔夜拆款利率已攀升至4.7%的高位,而在第四次注资前已经回落到略高于4%(这是目标水平)的水...

Read more

经济学与媒体是如何互动发展的?


  十年以来,《经济科学译丛》对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使严肃的市场经济学逐步走出“西方经济学”这一“另类”身份,慢慢恢复其应该归属的“正门”。这十周年之际,我们经济学人有责任回顾并反思中国经济学的现状。别的不说,从去年秋天关于产权改革大讨论中,我们看出今天中国经济的现实是一个世界,而人们心目中从以往政治经济学课程所了解到的“经济学”则是另一世界,这两个世界间的距离如此之远,如果长久不改变,它必定会在某一时刻导致某种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局,会断送这些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毕竟,大脑中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