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贺雪峰

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主要从事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研究。

规则下乡与治理内卷化:农村基层治理的辩证法


  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向农村输入越来越多的资源。为了保证下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国家制定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具体的资源使用规范,这些资源使用规范在防止基层资源滥用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基层治理主体的主动性,造成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和内卷化。尤其值得讨论的是,最近数年国家提出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变基层的管理为服务,在基层实践中却出现了服务主体性丧失和积极性丧失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寻找平衡,一方面要对资源使用进行规范,一方面又要给基层治理一定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允许基层治理有相对灵活的自主空间。

  一、问题的缘起:以湖北省两个村庄为样本

  2018年,笔者到湖北省T县和X县调研,发现...

Read more

再论中国农村区域差异


  再论中国农村区域差异

  ——一个农村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

  中层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K. Merton)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的研究策略和理论建构方法,其本质在于将经验事实与理论抽象结合起来。中国农村研究要借鉴和吸收既有的理论资源来认识农村社会的性质和规律,中层理论能够在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复杂的农村经验事实之间建立契合,因此,农村研究要重视建构中层理论。“农村区域差异”是我们在多年农村研究中积累形成的一个理论观点,本文拟论述农村区域差异的理论意义,并尝试以此为例,讨论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中如何由农村经验上升为理论抽...

Read more

为什么要警惕“土地换户籍”


  一直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阻碍中国农民城市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如果取消目前基于身份基础上的户籍,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将大为加快,城市化率将大幅提升。

  不仅学界在讨论,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土地换户籍”的实践。

  从一个方面来讲,若农民愿意退出自己的土地,国家或地方政府因此给农民以城市户籍及城市户籍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这对农民来讲,显然是好事,因为这增加了农民的选择,也增加了农民进城的能力。

  但从宏观上讲,农民进城存在很多的陷阱。我们必须将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他们进城后的处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明白,用土地换来城市...

Read more

中国式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民工返乡


  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加上年底休假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人潮,2008年底返乡农民工的人数高达上亿。如此巨大规模的返乡农民工的状况如何?2000万失业农民工的前途如何?2000万人失业,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引起严重的政治社会后果,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会造成什么样影响?中国社会可以如何吸纳这种影响?

  2009年春节不是一个平静的春节。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都在高度关注返乡农民工的状况。社会主流意见是,若不采取正确措施,2000万失业返乡农民工将会引发巨大的社会——政治问题。西方媒体预言20...

Read more

破解土地权利的神话


  贺雪峰:破解土地权利的神话

  ——《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自序

  土地权利问题是当前学界、政策研究部门、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主流观点认为,给农民更大的土地权利,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学家中的极端观点认为,土地私有化是中国历史中的常态,也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必然方向;温和观点也认为应当给农民更大更多更加完整的土地承包权,弱化乃至虚化村社集体的土地所有权。近年来,中央农村土地政策的方向正是加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2007年...

Read more

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


  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

  

  贺雪峰

  

  近年到全国各地农村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农村的代际关系差异巨大,且因为代际关系的差异,造成了诸多乡村政治社会现象的差异。本篇文章,我们试图以近年来在河南、山西、陕西、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农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农村代际关系及相关现象的区域差异,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对当前中国不同地区代际关系的差异作出解释,并对未来中国农村的代际关系作些说明。

  

  一、农村代际关系的不同表现

  1、代际关系的平衡性

  河南汝南农村有一个说法,叫做&...

Read more

熟人社会的治理


熟人社会的治理

——贵州湄潭农村调查随笔之六


 
一、人情
调查时,因为临近春节,聚合村“做事务”的家庭极多,村民常常要一天送4—5个人情。所谓“做事务”,就是整酒办事,婚丧嫁娶是一定要办事的,此外,诸如新房落成,老人做寿,小孩出生,考学参军等等,都要“做事务”。聚合村“做事务”的规模也很大,刚开始听村支书说,他儿子结婚办了160桌酒席,大吃一惊,以为书记交接广泛,才有如此大的酒席规模。后来知道,聚合村一个普通村民“做事...

Read more

贺雪峰 董磊明:农民外出务工逻辑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农民外出务工逻辑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内容提要:农民外出务工有两种相当不同的逻辑,一种逻辑是,农民外出务工赚取收入,以维持农村家庭的体面生活,劳动力的流出换来了资金的流入,村庄因此显得繁荣。另一种逻辑是,农民外出务工以赚取进城生活的积蓄,或获得逃离村庄的资本,村庄中劳动力流出,但并没有务工收入的流入,村庄变得萧条。农民外出务工的第一种逻辑向第二种逻辑转变具有必然性。但如果国家不考虑城市吸纳能力,片面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甚至允许农民通过土地交易获得进城买房资金的政策,则中国可能会因为出现远远超过城市新增就业机会的农村人口进城,而降低进城农民的生活质量,及使...

Read more

试论二十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



 一、引论
    
    2006年中央宣布取消农业税,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农业税在中国至少有2000多年历史,皇粮国税已内化为中国农民政治正确的一部分,河北民谚“交了粮,自在王”(梁漱溟,2004:140),“自在王”是说国家不扰民,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原因不是国家不想治,而是传统国家是典型意义上的弱国家,缺少深入社会的治理技术。“自在王”的前提是“交了粮”,“皇粮国税&rdquo...

Read more

土地流转意愿与后果简析


  中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按户承包,按人分地,农村土地细碎化成为问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一直以来是中央农村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途径是土地流转。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看来中央是决心在农村土地上做些文章了。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