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建军

现任职湖北十堰银监分局

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有效规避农村信用社风险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金融理论与实务部门一直在不断探索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路径,目前以县联社统一法人组建省联社、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三种模式正在八省(市)试点。其目的是通过改革,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功能。但是,如何有效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依然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现行二级法人体制架构下的法人治理结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

Read more

应重视小额农贷的六大问题


  近些年来,农村信用社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契机,转换经营机制,改进贷款方式,加大支农力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成为广大农民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助推器”。然而随着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深入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和自身效益的提高,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小额农贷逾期率偏高。一是农业产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贷款形成逾期的可能性大;二是农民无固定收入来源,经济基础薄弱,还款预期难以把握;三是受支农再贷款期限、存款结构、资产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少数信用社在贷款投放时,没有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