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赵保富

票号与西方银行的信用品牌对比


  脱胎于传统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中的票号,其信用与品牌体系以道德为本、人格信用为用、伦理约束为保障,体现出中国传统银行的信用、品牌之特殊基因;与之相对照的是,同时期的西方银行则是以经营为本、产权契约为用、法制为保障。通过票号与西方新式银行的对比分析,可以更有利于我们对票号信用特征与品牌基因的把握。

  道德延续与精神传承的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道德为本的伦理社会。票号诚信守则、以义制利的精神,建立了从道德、人格、精神向经营行为、商业领域的价值延伸,道德精神绵延于票号信用,制约、统帅着票号的商业惯例、伦理准则与行为规范。精神对物质、人文对经济的统帅、制约模式在整个...

Read more

招牌、品牌与信用票号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红遍大江南北的历史话剧《立秋》,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了丰德票号在时局动荡中历经的辉煌与衰败。剧中的一个让人难忘的细节:在战乱劫难中,从天津仓皇撤庄的丰德票号经理与伙计们衣衫褴褛、伤病在身,但他们拼死也要带回山西老号的,却是一块被战火烧毁一半的丰德票号招牌。

  招牌,到底在票号东家、掌柜们的心上有着怎样的分量?和票号的品牌、信用又有着怎样内在的关联呢?

  清末,处于极盛时期的票号享有着品牌巅峰的荣光,当时,26家票号在全国93个城镇设有总分支机构,在国内,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东海之滨到北漠边疆,无处没有山西票号的分支机构。票号的活动舞台还延伸至国外,在国外的分支机构有日...

Read more

从票号看“中国式”银行的品牌基因


  “在票号的时代,没有互联网、电视、广播,甚至开始连报纸都没有,他们怎么做广告?又怎样成就了票号的百年招牌?”一次聚会,一位媒体妹妹不无真诚地提出这个问题。

的确,探讨百年票号的品牌之谜,破解“中国式”银行的品牌基因,是我最早确定票号研究选题时暗藏的勃勃雄心。抚摸着刚出印厂、散发着墨香的《票号信用与品牌研究》样书,回望来途,虽雄心未就,但票号的品牌路径也已轨迹渐显。

票号由家庭、家族资本而发起,沿着血缘、地缘脉络向外层层辐射而形成全国性的网络。所以,虽然票号从乡村走进城镇、从晋中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外, 并且发明了适用人群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