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玉凯

河北人,业余爬爬格子,满足一下虚荣心。

七月,在天津怀想涉县


 

 

       在一个地方,那么强烈地怀想另一个地方,在以前,我似乎还没有过。

前几天去天津,刚一下火车,就被热浪包围了,好在公交车里的空调还算不错,但下车之后短短的1公里距离,我的背心已经大部分湿透了。

想过天津的热,但没想到天津是这样热。

好在我有预兆似的,提前买了一条短裤,要不真不知道那几十个小时该怎么度过。

即便这样,汗水也像这个月的暴雨似的,说来就来,而且一来就不走。

坐在有空调的屋子里,真不知道天津人这些年的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包括这些年已经从涉县迁回天津工作的那些同事们,真想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

Read more

期盼回归


 
 
 
七月流火,跟随而至的还有那些暴雨。
前几天,涉县暴雨,站在窗前看大雨如注的那一刻,我真的希望天空不再电闪雷鸣,真的希望世界回归雨前的安静平和,可是我左右不了天空,只好看着暴雨中的河流滔滔如江水奔泻。
其实这个夏季,暴雨如注的不仅仅只是涉县,比涉县暴雨大的多的地方还有不少,广西柳州、安徽安庆、还有武汉,都已经水满为患。每天打开媒体,这些雨灾的消息就滚滚而来,在令人忧心忡忡的同时,也在默默地祈祷:大水快快退去,人们回归家园,生活回归秩序。
在暴雨面前,人们呈现出了自身的脆弱,但是在暴雨面前,有些人的观念也在开始回归。人们关注的不仅仅只有那...

Read more

又到高考上榜时


    

 

进入六月,人们的兴奋好像就没有停止过,先是孩子们的高考,接着便是孩子们的放松,旅游的,厌世的,游泳溺水的,这些消息就像波涛,一浪又一浪的冲击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然后是中考和高考成绩的公布,那种感觉好像就是一个硕大的气球,终于在上榜这一天爆炸开来。

前几天聊起等待分数这几天的感受,单位的一位大姐说,真的度日如年。她的表情让我的心陡然紧张起来,明年就是我的紧张之日,这预防针先是打下了。

以前,我曾在微信朋友圈里说: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完整的人生吗?响应者很多,意见也不一致,认为不是的大多是像我这样对上大学耿耿于怀的人。而一些洒...

Read more

好官李建民


 

 

这几天,始终有一个人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按说,像我这样对官僚抱有定势看法的人,已经很难有谁会把我打动了,但是他却让我知道,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还有一个这样被老百姓自发怀念的好官,他就是李建民。

消息说,20165282310分,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建民同志出差期间,在西安不幸突发疾病逝世,享年54岁。

54岁,对一个官僚来说,应该还会有一些前途,当然抛开这些不说,单从年龄来看,54岁,应该属于英年早逝的范围。

李建民的老家在延安的志丹县,早年志丹县曾因红军将领刘志丹而闻名,而现在,李建民又让这个闻名的县城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

一个人的去...

Read more

童年不得不说的话题


         

前几天,母亲给我一百块钱,让我转交给她孙子,说是给她孙子过儿童节的。我想想她孙子都已经17岁了,连共青团员都是了,哪里还有儿童的影子,但老人的好意无法拒绝,只好回家后转交给儿子。人家笑笑就接纳了,根本没考虑过自己还是不是儿童。

现在的孩子,条件的确是好了,别说吃喝,其他玩乐的条件差不多也都能满足,想想我小时候的儿童节,除了戴戴红领巾,物质上的奖励基本没有,印象最深的那些都属于劳动的情节:拔野菜喂猪,和大人一起去地里劳作、做饭、挑水等等,总之是没有什么轻松快乐的事情。当然说这些,老一辈的人会说,你们比我们小...

Read more

“我们仨”都走了



 

昨天,几乎所有报刊的微信公共号都于第一时间推出了纪念杨绛先生的纪念文章,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个人转载的纪念杨绛先生的文章也像雪片一样,让我目不暇接。

是的,杨绛先生也走了,这个钱钟书生前曾称其“最才的女,最贤的妻”的人,在昨天的凌晨一时,杨绛先生在走完了她105岁的人生之后,向这个喜欢她的世界挥手告别。

这是继上个月著名作家陈忠实去世之后,又一位文学巨匠的离去,在忧伤之余,又有些欣慰,她去找她的钱钟书去了,她去找她的媛媛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百岁老人的离去会让这么多的人悼念。爱好文学的,不爱好文学的,读书的,不读书的,各行各业的人...

Read more

关于抄袭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苏某中学高三学生王某的作品涉嫌抄袭,其作文《闪电》抄袭他人作品《未完成的肖像》,同时,其入围作文《琥珀回家》抄袭他人已发表作品《琥珀铅华》和另一人作品《aph·百年孤独》。

在文学界和学术界,抄袭的例子不胜枚举,最为人知的莫过于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虽然最后郭敬明败诉,但以其拒不道歉和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收尾,似乎在宣示着抄袭者的前仆后继。后来出现的的天才少女姚牧云不但抄袭一般作者的作品...

Read more

《白鹿原》,迟来的悼念


 
 
 
     2016429,全国最重要的一条消息便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在这一天的早晨740分告别了他热爱的这个世界。那一天,打开微信,几乎所有报刊微信公共号和大部分个人微信号都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作家的悼念和哀思。在佩服媒体界行动的快捷之时,我也觉得作家的离去十分可惜,尽管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可是这样一个重量级作家的离去,这个世界便少了一笔财富。
说到作家陈忠实,可能所有的读者都知道他的代表作《白鹿原》,这部耗费了作家许多年心血的巨作甫一问世,便吸引了所有文学爱好者的眼光。我记得应该是在94年...

Read more

功利的考试与今后的职业是否矛盾


 

 

 

记得第一次给二中的文学社讲作文课的时候,一个学生曾给我写过一个纸条,问功利性的考试与今后的职业是否有矛盾?初看我惊诧了一下,没想到作文课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没想到高一的学生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这的确是一个摆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的一个问题,虽然不是新问题了,但是对于一代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来说,依旧是一个新问题。我觉得这个同学挺善于思考的,因为她已经意识到了我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让她困惑过,也可能让她迷惘过。

在写这篇短文之前,我刚刚看过一段视频,美国的副总统拜登在一个讲话中说: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过我们美国68倍,但是我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