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言冰

酒类行业资深观察家,评论家,著名品牌策划专家,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外食品》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中国酒业》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编。

联系电话:010-64667534
E_mail: [email protected]

《中国酒业》杂志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葡萄酒 当以和谐应对挑战


  葡萄酒 当以和谐应对挑战

  几天前,应山东景芝酒厂之邀去参加该厂60周年厂庆活动,途中与肖德润副理事长和熊正河副院长探讨起国内外标准的差异话题,不免对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环境产生了些许忧虑。 

  据熊正河副院长介绍,国外葡萄酒企业为了占领中国市场,正在利用多种手段向我国葡萄酒行业发起挑战,这种挑战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市场的一招一式,而是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的。他们或者通过各种讲座宣扬异域葡萄酒文化,或者依据他国葡萄酒标准对我国葡萄酒强加约束,或者会利用政府的外交途径对中方施加压力;更有甚者,他们会通过对我国葡萄与葡萄酒的产出比例的计算来质疑我国葡萄酒的整体品...

Read more

喝香型?喝品牌?


        十一长假,众好友相聚,自然要畅饮几杯。友人知我身在酒业,于是提议饭钱他们埋单,酒水由我赞助。本人存酒不多,且种类繁杂,品质参次不齐,惭愧无同一品牌的整件白酒。只好搜罗不同牌子凑齐一箱赴宴。席间多人微酣,尽情舒怀,对所饮酒品,有荣有毁,问及褒贬缘由,答曰一看口感,二看品牌。至于工艺如何,漠不关心;固态液态,截然不知;何等香型,一知半解,反被问与香型何关?有好友指我戏言,工艺也好,香型也罢,是尔等专家之事,肉食者谋之,普通百姓只晓得吃好酒、吃名酒。所谓吃好酒,就是喝口感顺畅、口味醇香之佳酿;所谓吃名酒,就是喝知名品牌、畅销品牌...

Read more

白酒 香型的去留是一个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白酒香型的争论一直在行业内进行着,白酒产品要不要香型,或者说要不要香型的创新和发展,有没有必要专门制订各种香型标准,是许多酿酒企业和行业人士非常关注且颇受争议的问题。  

        众所周知,白酒是我国传统而独具的产品,酿造工艺丰富多彩,酒体风格千姿百态。之所以有香型之分,是因为不同香型的白酒在原料选用、生产工艺、理化指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色泽、香气、口味、风格等方面的不同感官反应。60年代中期,为了加强管理,提高质...

Read more

由“盖富人房”说开去


  
  今年初,关于房地产商究竟应该为谁盖房的讨论在国内各大网站的博客中热炒暴炒。房地产界的著名理论家,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先生“只为富人盖房子”这句话引发了国人对房地产大腕的关注,也遭遇了众多网民的“板砖”和责骂。

  房地产商为谁盖房子,盖高端房还是低端房?网友谈的是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你给富人盖房子,不给穷人盖房子,说明你看不起穷人,使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良心大大的坏了!

  任志强谈的是经济问题。他认为,盖什么样的房子是由经济发展的预期与居民的消费能力说了算,既会有人投资建设高档产品,也会有人选择生产大众化产...

Read more

用战略的眼光赢取胜利




  编审完这一期稿子,我就整理行囊赶赴“九省通衢”的武汉参加即将在那里召开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迄今为止,每年一次的协会年会,仍然是我最重视和最关注的,因为年会的召开是分析行业形势、总结市场成败、探讨未来趋势、规划发展方向的重要会议。每每在这样的会议上,关系到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信息都会得到快速而有效的传递,行业内有识之士通过生产、经营总结出来的切身体会和感受都会在这里得到尽情地释放。

  前不久阅读了一篇酒厂老总的文章,他通过企业发展的实践认为,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很多企业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产品销售方面,只是重视市场...

Read more

糖酒会间话品牌




  每一次参加糖酒会都有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感觉,就是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在轰轰烈烈地宣传促销外,一些尚不具有品牌影响力甚至不知名的新面孔、非品牌也争相登场,而且在不断推陈出新,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贴牌”兴盛的近几年,这种“后生造势”更加疯狂,让人眼花缭乱,难辨真伪。

  “贴牌”的利润应该是可观的,否则不会“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贴牌”现象的出现和存在也仿佛有他的道理,因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一个商人的最终目的。

  试想,一个生意人经...

Read more

规范流通市场急待正本清源


  经常能够听到一些企业的呼声,最多的莫过于对流通市场管理缺失的抱怨和对无序竞争的愤慨。对此,游走于酒界的笔者也有着深切的体会。在当前“酒法”尚未建立之际,市场流通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不规范企业和小作坊为了获取利益,粗制滥造甚至铤而走险,不仅扰乱了酒类流通环境,影响了整个酒类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健康发展,而且也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细数起来,流通领域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假冒产品多,仿真程度高。其中名优品牌自然首当其冲,而各区域畅销品牌同样未能幸免于难;尽管执法部门打假工作在不断深入,打假力度也有所加强...

Read more

2008·期待




  扑面而来的2008,对于酒水行业而言注定是一个充满新意的年份,是一个想象与憧憬、热忱与激情相拥的年份,是一个值得期待又缠绕着焦虑的年份。

  因为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酒业总体持续上升的态势,揭示了行业利好的发展趋势,奠定了行业进一步走向成熟的基础。

  这一年,白酒消费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目的明确而且集中度高:在农村市场,自用白酒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在城镇市场,请客、送礼相对比例较大,用于个人饮用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年轻消费者更趋向于低度酒的饮用。二是品牌消费意识较强,文化内涵成为白酒消费的重要趋向:22.5%的消费者对白酒的品牌及生产厂家非常重视,25.4%的消费者更...

Read more

守则不足 攻则有余


  守则不足    攻则有余

  
  前不久,与王琦秘书长去茅台酒厂调研,袁仁国总经理聊起白酒行业形势时,深有感触地说,国家政府部门、各级领导人应该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白酒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白酒跨出国门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为中国白酒真正走向国际创造条件。此前,我曾经与江苏洋河酒厂张雨柏总经理探讨过同样的话题,他认为,在洋酒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形势下,中国白酒在守住自己地盘的同时,应该主动出击,加大谋求发展海外市场的力度。无独有偶,近日聆听了王延才理事长打算在明年召开国际酒业大会、为中国白酒寻求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契机的设想,不由...

Read more

白酒的“龙头效应”与新农村建设


  白酒的“龙头效应”与新农村建设

  九月下旬,在北京西苑宾馆召开的“调整白酒产业政策的研究”专题会议上,五粮液的陈林总经理算了一笔帐,以3公斤粮食生产1公斤白酒计算,一个大型企业一年大概消耗粮食近20万吨。在我国粮食紧张、供不应求的计划经济时期,白酒因此背上了“耗粮”的罪名,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然而在今天粮食过剩的时期,这一组数字恰好告诉我们,白酒产业对于缓解政府储备费用、粮食企业储备困难、农民卖粮难及增收问题贡献重大。

  由这个简单的例子不难看出,白酒工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带动新农村经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