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喜欢谈中国作家“包养”的问题,可是如果将一个国家在看似无偿的对一个团体或个人给予经济上的资助,那么中国的“包养”又何止作家职业?关于这个问题今人已经有了许多长篇大论,这里我只想参考民国时期发生在北京清华学校中的一个“包养”案例简单分析。
众所周知,清华学校是中国政府利用庚子赔款办起的一个留美预备学校,学校相对民主,学生有结社和出版的自由。《清华周刊》是清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办的一份刊物,存在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在学生刊物中是不多间的。包括吴宓、闻一多、梁实秋、李健吾等很多日后的著名学者均曾担任...
清华学校的“包养”问题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