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肖知兴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

蛇窟里的游戏


  近年来经历了一家企业家社交组织演变的过程,加深了我对企业家世界的认识。该组织由某著名财经媒体人创办,有数十位中国一线商业大佬的财务投资和个人背书的背景,可谓衔着银勺出生的孩子。该组织入会门槛不高,早期为了冲业绩指标,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企业家的入会门槛。不管怎样,组织创立之初,每次活动,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大佬如云,名人如梭,饶是一时胜事。创办人自己也不自觉地沉浸在振臂一呼,英雄云集的成功幻像之中,却忽视了表面上的热闹下面开始涌动的暗流。

  大佬们原来参加的,要么是入会资格严格审查的封闭俱乐部,满足自己社交、生意的要求;要么是公众性、媒体行的大场子,满足自己公关、作秀、发声的...

Read more

管理的白痴


  我熟悉的一位创业老板,是典型的商业上的天才。生于湖南农村,北京上完大学后,九十年代初分配到广东一小城的医药公司。有本事,有脾气,受不来体制内的鸟气,很快就辞职下海了。先是鼓捣出市场上急需的一种抗生素,挣了第一桶金。然后回过头来收购了小城医药公司下面一家药厂。药厂站住脚跟,继续从小城医药公司手上拿下几家老字号。最后,干脆把小城在香港上市的窗口公司拿了下来。一路走过来,公司发展得还算顺利。2013年,他把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卖给了一家中字头公司,戴上了红帽子之后,购并游戏玩得更加风声水起。两年内,跨省吃下几家区域型医药企业后,十几亿规模的公司迅速发展成为百亿级的企业了。公司气势如虹,回到小城...

Read more

阿里巴巴的哈佛案例与万达广场的漏水雨棚


  太阳当空照,左边一颗树,右边一块石头;树下很阴凉,石头被太阳照得发烫。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会认为他看见和经验的这些东西事实确凿,无可怀疑。所以,从认知的角度讲,不可知论、怀疑论、经验论其实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智力游戏,一般的中国大脑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大概也就是“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吧。

  西方的怀疑论源远流长。从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柏拉图的“洞穴之喻”,到整个中世纪拜倒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再到休谟的经验...

Read more

马云与平行世界的牛云、朱云有什么不同?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战国」《吕氏春秋·察今》)

  抽象的管理,原则性的管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类,几乎谁都懂。管理难,难在具体。越具体,变量越多。目标、资源、工具、手段、时间、地点、人物等等,这还只是第一层;第二层,以人物为例,团队中多少人,组成结构是什么,他们之间什么关系,每个人各自的经验、学历、能力、性格、角色、动机、价值观、自我认知等等,几乎就无法穷尽了。

  而且这些变量之间还有普遍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对最终...

Read more

公司发展有几道槛?


 公司发展到底有几道槛?

公司发展到底有多少道槛?首先我们来看华为、阿里巴巴、联想这三家公司的例子。

华为的第一道槛发生在1995年,华为引入“华为基本法”,这一年华为的营业额约10亿元,公司员工800人左右。第二道槛,在1998-2000年,华为引进IPD体系建设,此时营业额约100亿元,员工约8000人。

第二个例子是阿里。阿里的第一道门槛是2001年关明生把阿里巴巴的使命和价值观书面化固定下来,也就是所谓的“独孤九剑”。第二道槛是在2005—2007年,阿里正式推出政委体制,成立组织部和湖畔学院。

与...

Read more

集成管理vs阿米巴


  两种管理模式最近大家讨论得比较多。一种是以IBM和向IBM学习的华为为代表的集成管理模式,一种是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前者代表正规军,是“普世价值观”在管理领域的体现,后者挟“稻盛热”之势,一时也在国内收获了不少信奉者。

  企业大了,总归要“分”,或者纵向分(按级别分),或者横向分(按部门分),也就是所谓的“条块分割”。不管什么管理模式,从组织学的角度看,总归是条与块的不同组合方式。往大里说,集成管理模式相当于省部制(或郡县制),有纵分,但相对偏重于横分(条);阿米巴则相当于分...

Read more

多一些真实践,少一些伪学习


  实话说,这个新年,过得实在有点忐忑。年关之际,各个领域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细思恐极的咄咄怪事。例如,著名的某校友案结案了,定性为工作失误,不予起诉;几部贺岁烂片扑街了,利益集团动用了公器,反过来怪影评网站“严重破坏中国电影生态”;北京重度雾霾,新年第一天都不给面子,空气质量继续爆表;资本外流汹涌,美元汇率跌破7,央行的外汇管制措施出台。一些最悲观的预测,甚至认为2017年为“洪水元年”(路易十四名言“我死之后,洪水滔天”意义上的洪水)。

  深淘滩,低作堰

  不管有没有“洪水”,20...

Read more

我经历的三次营销狂欢


  作为一个靠管理学吃饭的人,过去两三年,我发现自己在公共言论空间有点不合时宜。一拨又一拨的互联网时髦青年,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地在那里大喊,管理过时啦,组织要消亡啦,各行各业产品过剩,简直就可以不要钱白拿啦之类。

  我板着个脸过来,一本正经地讲,互联网本质上主要还是一种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改变不了组织的逻辑和商业的本质(参见我2014年写的《互联网改变的和没有改变的》等文)。不要说别人爱不爱听,我自己先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有点像备考期间中学生偷偷开party,不小心被教导主任撞到:“你读书不是给我读,是给你自己读的……” 披头盖脸...

Read more

过去靠机会,现在靠死撑,未来靠管理


  我这两年强调回到基本面,回到常识,回到本质,以至于被人批评为“互联网反革命”。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劝大家不要去追逐那些流行的理念,要多看几本教科书。所以今天我讲的基本上就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概念,非常简单!

  做企业三个角,你要不走上边的角,产品领先;你要不走左边的角,客户贴近;你要么走右边的角,运营卓越。当然,你可能同时做两个角、三个角,但是谁都不是三头八臂,一般的企业先守住一个角,另外两个角至少60分以上,这个企业就已经相当优秀了。

  我们看几个其他行业的例子,把这个框架理解一下。餐饮业,米其林餐厅是行业领先;海底捞是客户贴近;麦当劳是运营卓越。...

Read more

管理的三个谜题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管理之谜。管理好像谁都懂。卖红薯的老太婆,也跟你讲管理学;看了一本《三国演义》,就来跟你讲领导力。但其实,对于我们这些琢磨了二三十年的人来说,管理是一个极大的谜。

  管理的三个谜题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都是销售出身,都是商业天才,鼻子一闻就知道哪里有商机。但他们很多都是管理的白痴,会犯最基础最简单的错误,而且一犯再犯,给自己造成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损失。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商业的天才和管理的白痴?

  再举个例子,商学院的老师创业很少成功,以至于大家都慢慢接受了:为啥你创业不成功,因为我是商学院老师。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