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罗昼

未识君心是从前, 烟雨风波若等闲; 莫愁前路知己少, 松涛响彻天地间。

文化单位的改革:笔者建议要慎重从事


  如今,西部省份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领域也进行到了改革的关键时刻。比如文化厅、包括文化厅下属的图书馆、省报、包括省报下属的子报、出版社、展览馆(亦属文化厅下属)、文联(有的地方),等等。

  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单位,正面临着势如破竹的改革(改制)。

  比起南方和发达地区省份,这些地方的改革的动作不能不说过于缓慢,似乎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些不协调。这些单位(有些属于事业单位,有些属于转企,有的属于群众团体)里的干部职工,绝大多数都盼望着早些时日改革。他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现状--死气沉沉(一如死水),缺乏奖励制度,缺乏市场竞争力,凡事按部就班,某些地方还官架子十足。这对于今天的中国...

Read more

了无情趣的官场


  昨晚和几位在机关里非常有权力的处长在一起喝酒,了无情趣中却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种种无奈。他们大都在正处级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七八年,他们抬举的厅长们如今有好几位都成了副省级领导。

  了无情趣还有所指:如今是不是处长们聚拢在一起,就开始骂厅长,觉得自己的能力丝毫不弱,只不过是不愿意溜须拍马。如此等等。然而,他们不去想自己是如何当上处长的。

  恰恰是说这种话的人现在已经到了没有实权的位置上--调研员。

  于是乎,并不少见的吵嘴现象,就再一次地于酒桌上开始了。

  笔者感觉有些奇怪,如今这官场是怎么了?如今这些人怎么了?如今这世界怎么了?

  笔者此生,呈蒙组织抬爱,五十岁那年换了...

Read more

思辨的力量--有感并致陈嘉珉教授


  到价值中国落窝已经有近装卸的时间了。这期间读到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文章,比如谈股市改革的,比如说谈文化建设的,等等。

  在价值中国,笔者结识了一批朋友,陈嘉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笔者曾经在给他的留言中坦诚地把他称之为中国当代最睿智的学者。嘉珉先生及时作出回复,说了些客气话。

  当然,睿智的学者在价值中国网虽然不能说有很多,但笔者认为的却至少有五六位,也许更多。他们的思想活跃,才思敏捷,并且下笔快速,都令笔者充满敬佩之情。

  或许,这种评介只是笔者的个人喜好,或者说是一家之言,但一个网站,特别是作为实名制成功人士的网站--价值中国,多一些这样的学者、专家,总是一件好事。

  ...

Read more

中国的电视剧


  过去许多年,笔者不喜欢国产的电视剧,一则认为假,二则认为思想性大于艺术性,三则演员的功力差。

  然而,一部《康熙王朝》让笔者转变了对国产电视剧的看法。

  之后,许多饶有趣味和艺术性的电视剧便每每成为笔者关心的节目。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血色黄昏》《大宅门》《闯关东》等等。

  现在的国产电视剧已经突破了艺术的禁锢,加强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于人性的刻划。过去则不然,高大全的影响仍然存在,主题先行的痕迹依然存在,仿佛一切都为了和政治、政策接轨,少了许多用以打动人心和感动心灵的成份。

  

  《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部成功的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它的成功,就在于对石光荣的人...

Read more

领导干部的动与迁


  几年前,宁夏开始按照上级的意见,对机关各部门、各岗位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两年一次的岗位变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情。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久了,大概会出现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比如说官气渐渐地多了起来,进取心渐渐地不是那么强了,人际关系渐渐地不正常了,工作中渐渐地形成网状了,正副副之间渐渐地产生矛盾了,等等。

  从新调整后,领导干部到了一个全新的岗位上,势必要一切从头再来。业务要渐渐地熟悉,工作要渐渐地开展,关系要渐渐地建立,总之一切都是新鲜的。

  然而,笔者对于这种岗位动迁持保留意见。

  因为在现在来看,两年的时间毕竟太短了,工作刚刚开始,一切都是刚刚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

Read more

或非哲学现象:人文学术的低落和复兴


  笔者将这篇文章的标题定为《哲学现象:学术的低落和复兴》,是有感于前时间看到的一则报道。大意是现在的大学教师一般都不会搞学术研究,所发表的文章大多是东拼西凑的别人的东西,即使有了好的论文,结果也涉及到其他人的学术成果。云云。

  是的,现在大学的青年教师队伍人数日益状大,可是学术水平似乎不如前辈。

  什么原因?笔者没有专门做过思考,不好下什么结论。但是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哲学问题:相悖。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交际圈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少,这种情况是否就是导致学术研究质量越来越下降的原因?

  或许笔者又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大学里毕竟还是有那么一...

Read more

班主任费应不应该给


  宁夏搞了个“涨了工资就不发其他费用了”的作法(不知其他地方是否如此),结果学校里当班主任的教师的利益首当其冲。

  任何时候,中国的现代中小学教育,都有班主任这个岗位。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被安排到了班主任的岗位上。

  平心而论,班主任的工作非常辛苦,既拉杂,又繁琐,动不动还要家访、做政治思想工作,班级管理不好,也主要是让班主任负责。

  过去一直是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按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多少(全班学生的人数)给予这些教师一定的劳动报酬,多则二三百,少则一百多,基本上能够让这些教师的心理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要知道,一个班主任的工作量差不多是一个非班...

Read more

“他们”惹起的讨论--谢答陈嘉珉先生


  近日嘉珉先生就笔者的《堕落的文化 颓废的崇拜》《什么是真实--兼与陈嘉珉先生商榷》二文提出了再商榷和“交流”(见《关于“堕落”、“颓废”——与罗昼先生交流三点意见》一文)。实际上,这是一种学术上的探讨,即使观点相左,甚至于涉及到观念,也依然是一种学术或学术思想上的探讨。

  如今网站林立,一批一批的“学者”们如雨后春笋,然而凭心而论,我们的学术领域、思想领域缺乏真正的交流和讨论。能够有人站出来提出问题,再有人针对问题进行开诚布公地商榷和研究,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

Read more

城镇居民为什么抱怨房价


  农民为什么不抱怨房价?而城镇居民为什么要抱怨房价?这个话题似乎有点怪。

  众所周知,农民居住在农村,建房造价要比城市居民便易很多。特别是农民一家一户都享有政府无偿批拨的一次性宅基地,以保障他们祖祖辈辈的生存居住条件。

  可是城市居民则不然。自古以来,城市人口的居住都是依靠自己解决。就拿现在来说,尽量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农村居民高出两倍以上,但是城镇居民在买房上的成本支出,却要比农村居民高出近八倍。

  有人可能会问:城镇居民不是大多数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了吗?

  是。城镇居民是绝大多数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可是不要忘记,正是那少数人才真正是政策最应该关注和倾斜的...

Read more

有情的大雪天--迟到的印象


  春节七天假,笔者到江苏和安徽去了一趟。漫野的大雪,寒冷的气候,红色的标语,春节的欢乐,带给笔者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大雪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话题,笔者也曾就林先生的一则图片短文发表过一些感慨。然而,当笔者真的亲身站立在苏皖寒冷的天空下,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触油然而生。

  这真的也就是在我们伟大的中国!

  电视里、报纸上、网络间多次报道的人民子弟兵、公安干警、劳动模范、地方政府等等对于受灾地区和城市老年人的那种贴心的关怀和为此所付出的不可估计的贡献,真的就好像一个一个看似平凡、实际却并不平凡的画面,在我们的眼中闪过。

  笔者无法到那些受灾最严重的偏远地区,只能是因为此次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