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曹伟

品牌营销学者

中国液晶商都在为外企打工?


  中国液晶电视产业一直以来都受限于上游液晶面板原材料压力,虽然国内京东方、上广电等企业都曾尝试过组建液晶面板生产线,但由于资金压力或技术难关而至今仍一无所获,目前国内液晶电视商仍然需要引进三星、飞利浦等企业的液晶面板,而这一原料的价格都占据了整机价的60%左右,所以,国内液晶商需要解决上游原材料问题,才能使整个产业继续健康发展。

Read more

手机牌照取消 引进市场竞争


  2007年10月中旬,从国务院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手机牌照将被取消,今后手机产品只需要经过信息产业部的泰尔实验室检测,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均可以合法进入市场销售,厂商的生产销售资格完全由消费者来决定,由市场来决定。

  这一政策对中国手机产业应该是一大福音。因为政府已正确的转变了身份,让市场来主导,使中国手机商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成长成熟。

Read more

中国家电行业仍然兴盛


  针对李志起〈黄光裕卖手机折射中国家电的没落〉一文,笔者觉得分析并未属实,不能因为国美涉足3D手机业务就枉下判断:中国家电业的没落。中国家电业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目前正处于二次更新的家电旺季,虽然家电业竞争激烈而面临洗牌,却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没落,相反应该说,中国家电行业正朝着更加健康和良性的方向发展。

Read more

中国企业应大胆走出去


  虽然说,TCL、长虹等企业都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寒冬,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化道路永远不适合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失败之后不能退守国内市场,而应该屡败屡战,树立信心,毕竟中国企业需要在这种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成熟壮大。

  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应该总结失败的教训,使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越战越勇,而不要听信那些“投降派”的观点——失败一次就退缩。

Read more

日资企业的没落


  随着日资企业在华市场的逐渐萎缩,日本品牌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美誉度也一朝倾巢。由于丢失了品牌溢价所支撑的品牌优势,日本在华残余品牌部分开始了在一向优异的产品上动起了歪脑筋,以三洋为例,此次三洋微波炉产品在北京因产品质量缺陷问题而退出。可见日资品牌真的开始没落了。

Read more

数字电视,中国黑电企业的未来利润点


  2009年,美国将全部实行数字电视普及化,而这一信号也将加快了发展中的中国在数字电视普及方面的进程,同时,这也给中国传统电视制造厂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如今,国外企业已经开始挖掘中国这块潜在的蛋糕。芯片巨头英特尔与中国机顶盒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天柏集团签署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开发一款交互式数字娱乐服务的双模机顶盒。

Read more

民族品牌的实力回归


  TCL作为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在前几年手机业务运营不利之后,今年又将阿尔卡特和TCL进行双品牌运作,并进入苏宁、迪信通等连锁卖场,但双品牌进行重新定位,阿尔卡特品牌将以时尚的法式风情为风格,进入内地后以中高端市场为首要目标,而TCL自有品牌则坚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希望此次TCL能够实力回归!

Read more

中国酒产业逐步沦丧?


  在继帝亚吉欧成功收购水井坊之后,中国另一白酒老字号“文君酒”被洋酒巨头全球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酩悦轩尼诗酒业公司揽入怀抱。近年来,中国诸多啤酒厂家与国外企业组建合资公司,最终都被外企所收购或绝对控股,在中国品牌被收购之后,几乎都逃脱不了被束之高阁的命运。希望中国传统的酒产业不要再继续日化产业沦丧之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