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宪堂

主要作品:
《先秦儒家的专制主义精神——对话新儒家》 33万字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韩非子》                                8万字      新蕾出版社 1994年7月
《铎巡中华——李提摩太回忆录》(译著)     30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李提摩太传》                           12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待出版)
《天保灵台考》                                《史学月刊》2003年第4期
《民间文学中男性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解析》    《江淮论坛》 2002年第4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观及其文化意蕴》          《东方论坛》 2001年第9期
《试论民本观念的专制主义实质》(《新华文摘》摘录,《人大资料》转载)
《历史教学》 2003年第5期
《传统文化思维模式及框架》(《人大资料转载》)《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报》2003年第7期
《专制王权的独白——儒家之“乐”的专制主义实质》 《社会历史评论》2005年第2期
《试论白银在明清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兼评弗兰克、彭慕兰的“全球经济观”》(《社会科学文摘》、《人大资料》转载,《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摘要)
《河北学刊》2005年第2期
《大一统秩序之下的华夷之变、天朝想象与海禁政策》《齐鲁学刊》2005年第4期
《绝对者的裁割——儒家之“义”的专制主义本质》 《聊城大学报》2005年第4期
《奢侈的文化特质与经济机制——兼论外贸在资本主义兴起中的作用》              
《东岳论丛》2005年第5期
《身体的政治与政治的身体》                    《人民大学报》2005年第11期

国学的价值评估与实践的辩证法


作者按:
本文是对李存山先生之回应文章的回应(2010年1月25日,本人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也谈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与梁涛先生商榷》一文,对梁涛先生发表于09年12月7日的《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和方法:评刘泽华先生王权主义的“国学观”提出商榷意见,同期刊登了李存山先生的回应文章《国学的价值评估与文化的辩证法》)。投给《光明日报》后一直没有回音,三次写信询问却是一概不理,据说原因是国学版的编辑梁枢先生不想把这场已经违背初衷的论辩再进行下去。这不能不使人有话要说:
1对一场主题如此重大、关注者如此之多的学术争鸣,是不应该...

Read more

废墟中的城堡


  

  自从马克思那种总体论的历史观与仅仅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历史的简单化方法淡出学者们的视野之后,国内学界特别是历史研究领域出现了日趋支离、琐碎化的倾向。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旗号下,人们致力于对衣食住行等具体社会现象的探讨,或者专注于对思想者和理论文献的个案研究,学术视野变得越来越狭隘,趣味也变得越来越猥琐。书袋子被等同于学问本身,注释的长度成为渊博的标志。专家们局促在自己的那一方“井田”里精耕细作,把本应是关乎天人的知识探求变成了少数人自得其乐的智力游戏,变成了像农民种庄稼那样凭产量定绩效的简单的脑力劳动。这不可避免地使学术研究陷入了无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