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宪堂

主要作品:
《先秦儒家的专制主义精神——对话新儒家》 33万字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韩非子》                                8万字      新蕾出版社 1994年7月
《铎巡中华——李提摩太回忆录》(译著)     30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李提摩太传》                           12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待出版)
《天保灵台考》                                《史学月刊》2003年第4期
《民间文学中男性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解析》    《江淮论坛》 2002年第4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观及其文化意蕴》          《东方论坛》 2001年第9期
《试论民本观念的专制主义实质》(《新华文摘》摘录,《人大资料》转载)
《历史教学》 2003年第5期
《传统文化思维模式及框架》(《人大资料转载》)《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报》2003年第7期
《专制王权的独白——儒家之“乐”的专制主义实质》 《社会历史评论》2005年第2期
《试论白银在明清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兼评弗兰克、彭慕兰的“全球经济观”》(《社会科学文摘》、《人大资料》转载,《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摘要)
《河北学刊》2005年第2期
《大一统秩序之下的华夷之变、天朝想象与海禁政策》《齐鲁学刊》2005年第4期
《绝对者的裁割——儒家之“义”的专制主义本质》 《聊城大学报》2005年第4期
《奢侈的文化特质与经济机制——兼论外贸在资本主义兴起中的作用》              
《东岳论丛》2005年第5期
《身体的政治与政治的身体》                    《人民大学报》2005年第11期

俄罗斯旅游感怀之一:莫斯科的夜晚


 坐在总统大酒店九楼的飘窗上

像隔世的迷魂,我意绪苍茫

眼前灯火万点

无数例行的故事

正在破灭又发生

一座座教堂的塔楼迥出尘表

明亮得孤独而又盲目

马路上的车流,那飞速交织的光带

把空洞的岁月抽出又拉回

时而有飞车党的摩托轰鸣着驰过

在迷乱的尘嚣里划一道波痕

而寂寞的月亮

孤悬在早已被忘却的天空

 

是你吗,俄罗斯

盘踞北方的泰坦巨灵?

十几天来

我领略过你辽阔而肥沃的土地

奔放的河流

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

还有那永远风云激荡

因辽远而略显低沉的天空

领略过你像北极熊一样强壮的男儿

还有碧眼隆鼻、金发飘扬的挺拔美女

也曾远...

Read more

诗经:万物之中的歌唱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价值多元的时代里,对民族经典的回溯不仅是文化乡愁的表达,也是重建人类新型文明之基础的现实需要。因此《诗经》,这出自泥土、发于情性的先民的歌唱,这从民族传统的基岩缝隙中汩汩流出的清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诗经》的魅力到底何在?孔子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似乎他认为《诗经》表达了最纯正、最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类情感。孔夫子的这一论断使后来的道学家们非常困惑,因为在他们看来,《诗经》到处可见男女淫奔和怨天尤人之辞,根本谈不上纯洁无瑕。汉以后的儒生遵循孔子的诗教取向,把《诗经》解读成了惩恶扬善...

Read more

从南极帝企鹅看孔子之“道”


 

 

最近很偶然地看了法国人吕克·雅克执导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在被帝企鹅为了种族的延续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爱的执着与坚忍以及对群体秩序的忠诚所感动的同时,对孔子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会,意识到孔子关于道、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论说,既不是天生圣人的万古创作,也不是某个学术流派的一家之言,而是对我们民族之生存实践的感悟与阐释:孔子所启示给我们的,其实是内生于族类整体性存在的原理和法则,因而必须在孔子所亲身践履的生活世界中,在族类延续与成长的伟大实践中,才能获得真切的理解。

《帝企鹅日记》可谓帝企鹅种族生死轮回的史诗,它直观而生动地揭示了群体间的友爱...

Read more

南开赋


 南开赋

 

势接九河,气连渤溟,地曰天津,卦居震方。巍巍南开,学界斗辰,国士之庠。旗旌烈烈,钟鼓堂堂。舍规模而务特色,求实效而致高明。从容中道,不兢不攘。允公允能,日新日进,济济多士,踔厉奋扬。是以毛、周、江、习,继踵来止,巡其栋材,观国之光。明堂穆穆,泮水泱泱,卿云烂兮,天风浪浪。名山大麓,世所景仰。

其校园也,三区并立,六千余亩,摛锦裁帛,风月文章:三时花木,争芳竞艳;荷塘柳溪,掩映天光。省身宁园,甘棠蔽芾;迦陵学舍,碧桃芬芳。有紫檀成林,芝兰九畹。更有青莪紫芹,与时而茂;碧萝丹桂,长发其祥。鹤鸣九皋,鱼跃深渊;藏龙卧虎,腾蛟起凰。英才迭代,骐骥腾骧,风从...

Read more

银杏树


 

银杏树
 
银杏植物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现存的银杏的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全部灭绝,只在中国保存一种。它跨越了千难万劫的“地质时期”生存了下来,而且保持了该物种的遗传稳定,具有1.5亿年的基因特征,故被称为地球“活化石”。它生命力十分顽强,寿命可达数千年。二战时日本原子弹爆炸地区万类俱灭,唯独几棵银杏树奇迹般存活下来。它的枝干不修自直,端庄挺拔;它的叶子美丽、柔软而富有韧性,深秋时节变为通体金黄,直到坠落仍颜色如故。
 
万物在秋风中颤...

Read more

驶向拜占庭——《世界博物馆》序


驶向拜占庭

太平洋深处有一种大麻哈鱼,长达成熟之后逆流而上,循着朦胧记忆里前辈的行踪,回返它们的出生地——加拿大西部弗雷泽河清澈的源头。越接近故乡,它们越欢快,逐渐变得浑身通红,仿佛要赶在谢幕之前焕发出生命的极致。在它们的出生地,它们交配、产卵,然后力竭而死,听凭河水冲走,听凭翻飞在头上的北极鸥把它们作为盛宴的佳肴——只留一片管弦繁响,暮色苍茫。

终点连起点,舞场作墓地。在最辉煌的时刻戛然而止,了无遗憾地追随万轮千劫。自由自在的生命是如此无情而美丽。

我们不是大麻哈鱼。我们是因为原罪而被放逐者的后代,注定了要在荒野中流浪。那失...

Read more

从中国经济的淤积效应及其危害看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


从中国经济的淤积效应及其危害看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

 

简介:当今社会的繁荣是奠定在农民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的,形成的财富却绝大多数流向了城市房地产、公共工程和大型重工业。巨量资本沉淀导致的淤积效应损耗了国民经济的潜力,抑制了社会发展的生机。通过落实农民的公民法权和社会财富主体的收益权,使农村经济从内部纳入现代社会的代谢机制,是克服国民经济“偏枯”状态、使我们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唯一出路。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后,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多了起来,政府也开始在人的基本生存权力、国民法权落实、社会公平与正义、宏观国民经济发展等层面上认识解决三农问题...

Read more

攻心之石,洗过之火 ——十部修身经典推介


 当此季末之世,风颓俗弊,鬼怨神愁。举世如狂,怀腐鼠而相吓,趣声色以纷争。蝇营狗苟,狼贪鸷夺,颠荡乎惊风迷尘,纠缠于名缰利锁。熙来熙往,满眼皆逐利之客;自戕自缚,举目尽倒悬之民。神州鼎沸,结千重之槐梦;欲海横流,翻万劫之腥波。沉疴渐久,安求回春之药?否运造极,幸有度劫之舟?

以下十书所录,皆古之仁人君子医世之丹方,救人之本草。作者或风雅名士,或敦厚长者。切切之言,谆谆之语,如老蚌结珠,精铜作镜,都从日常历练中体贴出,五更枕头上磨砺来,无非安身立命的真理,辨证施治的心传。其论或警峭、或温煦、或严正、或诙谐、或旷达、或婉转、或从容。或玄言妙悟,点到为止;或居家短长,苦口婆心。格言...

Read more

也谈国学研究的立场和方法——与梁涛先生商榷


 
也谈国学研究的立场和方法
——同梁涛先生商榷
 
最近几年来国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实质无疑是传统文化的再评价和新发扬。随着“国学热衷派”的声势日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站出来表达对这种群众性文化复古运动的质疑和忧虑。今年5月份,刘泽华先生在《历史教学》杂志上发表《关于倡导国学几个问题的质疑》一文,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12月7日,梁涛先生在《光明日报》国学版推出宏篇大论《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 ——评刘泽华先生王权主义的“国学观》,对刘先生的观点提出商榷和批评。...

Read more

为历史立本体,为江山开生面


  为历史立本体,为江山开生面

  ——读刘刚、李冬君著《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
  

  当有人这样问德国中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如果被教廷驱逐,你将去哪里安身?路德回答:“在天空下面”。他坚信上帝把他安置在大地上是有所嘱托的,上帝就在空中注视着,他的每一个脚步的回声都会响达天庭,因而在苦难中他依然从容而坚定。

  可是如今,上帝死去了,天空向虚无敞开,原本坚实的大地变得漂浮不定:我们失去了既定的目标,也没有了安全感。

  所幸我们还拥有历史,因而我们还知道自己是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