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学良

丁学良,出生于皖南农村。在国内断断续续受过不完整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1984年赴美国留学,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通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转型社会、比较发展和全球化。虽去国经年,仍然抱着有朝一日回国内最好的大学执教的一线希望。

不当哈佛校长,照样影响世界!


不当哈佛校长,照样影响世界!

[ 丁学良按:2006年6月30日,哈佛大学近400年历史上最年轻、最有才能、也最富有争议的校长之一的劳伦思.萨默斯,在第27任校长位置上只做了5年后被迫辞职。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中国,这位才能太过人、出口常伤人的学者,或许就只能在灰暗阴影下虚度年华了。然而哈佛校方当即授给他的头衔是尊荣无比的 Charles W. Eliot University Professor;英文大写 University Professor 是美国的大学所能授给本校教授的最高级教职,太难准确地翻译。我几年前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里试把它译成“顶级教授...

Read more

新西兰总理澄清“婴儿奶粉”事故


新西兰总理澄清“婴儿奶粉”事故

 

新西兰女总理海伦.克拉克 (Helen Clark)亲自出面,于9月15日对媒体发声,说明中国的San-lu 婴儿奶粉事故的问责由来。

新西兰的牛奶产品集团公司 Fonterra 拥有San-lu 公司 43 % 的股份。Fonterra 公司在 9月15日星期天声明,他们早在六个星期以前(那应该是8月初)就催促三鹿公司召回有害的奶粉,却没有效果。 鉴于食品安全——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在法治社会的至关重要,克拉克总理于是命令新西兰方面直接将此事告知北京的高层官员,并且说清楚,中国的地方官员在“拖延”实施奶粉召回的必要措施。(英文原文的措...

Read more

丁学良:国际化与食品安全


丁学良:国际化与食品安全

[丁学良注:今天清早上海的资深编辑 FLYNN 发来注明“来源: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奶粉检查消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两条:“供应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乳制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被检企业中,只有广东雅士利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出口到了孟加拉、缅甸、也门 3 个国家。经过留样检测,未发现三聚氰胺。”

这条消息再次有力地验证了我近年来在很多场合强调的一个基本论点:中国不怕没有改革,就怕没有开放。只要中国更加对外开放、日益介入外部世界、特别是多与法治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交往,就会有意无意的引进更高、更严、更合乎法治、更尊重人道和人的价值的观念、标准、规则、程序,从而一步...

Read more

他们家的政治幽默感挺强的


他们家的政治幽默感挺强的

[ 丁学良注:北边的朝的鲜的最高领导人的健康状况,继续是国际上高度关注的大事。中国的学者也积极参与大辩论:如果金氏二代真的不行了,谁会接他的班?因为他不像他的爸爸金氏一代,早在自己身体尚佳的时候(那是1980年代中期),就明确规定并告示天下:他的这个儿子是接班人!金氏二代直到他这次身体不行的前夕,都没有指定接班人,这就让全天下猜测纷纷。

为什么金氏二代没有学他爸爸,早早指定自己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为接班人呢?国际上的分析也是不衷一是,比较新的(但未必很有说服力的)一种论点是:虽然金氏二代一直用力培养自己的宝贝儿子成“革命大材”,然而三个金氏三代中没有一个在健康...

Read more

“中国模式”为什么不好推广?


“中国模式”为什么不好推广?  

丁学良  专栏文章  


[“中国模式”在有些方面效果非常显著,任何人也不可否认。但令很多欲推广者泄气的是,“中国模式”基本上是可做而不可说的。中国要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作出巨大努力,才有希望走出“中国模式”能干不能讲的窘境。]

国际学术界——尤其是做发展研究的,包括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在过去这些年里,常有一些学者提出“中国模式”的概念。所谓“中国模式”,当然主要是指从中国开放改革30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发展路径。  

客观地说,如果我们对中国过去的30年做一个研判,...

Read more

现代社会不能缺少“魔鬼”记者


现代社会不能缺少“魔鬼”记者

丁学良按:2003-2004年闹“非典”时期,我应邀给国内的有关部门作报告,就强调了在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尤其是象中国这样一个超巨型、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信息多元和自由流通对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至关重要性。我的那篇讲话的摘要,读者在本博客里还可以找到。

信息多元和自由流通要靠多种多样的、法律保障的常规渠道,其中媒体-记者是不可缺少的。少部分的媒体-记者也可能做出有意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比如接受某一利益团体的好处,有意制造虚假消息,误导公众。但只要存在多家媒体、有很多记者在为相互独立和依法竞争的媒体工作,就不可能发生所有的媒体和记者都...

Read more

丁学良:《中国、美国扮 "红白脸"》


丁学良:《中国、美国扮 "红白脸"》

这两三天,北边的邻居朝鲜又宣布重新启动核实施;美国、日本、南韩又纷纷发表声明,谴责朝鲜在发展核武器这个重大问题上的“轻举妄动”;中国又忙着从中协调,致力把六方会谈再搞起来,重申朝鲜半岛的非核化是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一大柱石。

过去几年来,中国对外关系最重要的目标,是希望国际社会把中国的发展不要看成是对现存世界秩序的威胁,而要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庄严声明。中国近几年来在国际主流社会逐步建立““负责任”的大国的声誉,所实行的最关键的一步操作,就是尽力促成使北朝鲜的核发展项目搞不起来,通过六方会谈达成协议。在朝鲜半岛非核化这件大事...

Read more

丁学良 《别忘了:他们时常忽悠中国》


丁学良 《别忘了:他们时常忽悠中国》

就在中国国内居民度长假聚亲友的这个星期,美国负责东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希尔,正颠着屁股往中国的北边邻居朝鲜跑;先到南边的一半,再去北边的那一半。

这位美国佬去平壌,为的是说服他们国家的最高层领导——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究竟谁是实际上的北边朝的鲜的最高领导人,因为据说金将军正日的半边身体受中风影响,可能还不怎么正常——,同意前些时候六方会谈达成的共识,让国际机构能够到朝鲜核反应堆的所在地,验证他们确实是采取措施进行非核化处理了。

朝鲜不干,拒绝允许国际机构到实地验证。美国一看他们不干,也不干了,拒绝把朝鲜的名字从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的单子上删除。这样...

Read more

丁学良:惊闻英国新商务大臣得了肾结石


 

有可能这么巧?不会吧?......

[ 丁学良按: 今天中午打开英文新闻网站,读到一条英国《每日邮报》的在线报道,令我大为疑神疑鬼——英国新任的商务大臣曼德尔森几个小时前肾痛不止,被送到医院,一检查,是肾结石(详见以下的英文报道原文)!!

这些天里地球上任何人得了肾结石,也比不上曼德尔森得肾结石那样会引起世人的惊讶和啼笑皆非!!!

几天以前,这位老兄为了平息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出口的牛奶/奶粉等等奶制品的担心,当着公众的面喝中国的牛奶。此举虽然得到部分人的认可,也有人说他是“政客作秀”(他在担任欧盟贸易代表的时候,几次跟中国有关部门官员对吵,下文有案可查)。有人问,他自...

Read more

丁学良回答 《南方周末》资深编辑戴志勇同志的艰难问题


丁学良回答 《南方周末》资深编辑戴志勇同志的艰难问题2008-09-26

问题一:国家为我做了什么?

丁答:
“国家”这个概念,英文有四个词表达:StateCountryLandNation。其中的差别在中文里不易看清楚。Country强调国土和人民;State则主要指国家政权。
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在State的意义上来讲国家。1984年出国以前,觉得国家为我做的事蛮多。我出生在非常贫寒的农民家庭,能念几年书,一分钱学费、住宿费也不用交,虽然课本要买,在1980年代初,国家还给生活费。
出国后发现,全世界大部分的合法政权、有基本社会福利的国家,都不会拒绝履行基本的社会服务。不提供反而显得不...

Read more